老中醫為人民服務事跡材料

時間:2022-01-07 09:32:00

導語:老中醫為人民服務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中醫為人民服務事跡材料

xx醫生初中畢業后隨父學醫,他刻苦學習,以“世上無不治之癥,唯有不精之藝”的決心時刻勉勵自己。五十年代參加xx縣中醫培訓班后,分配到xx市新市衛生院工作至今。在上班初始,他在一次送病人轉診途中,導致踝骨骨折,因當時醫院條件艱苦,設備簡陋,無法在當地手術,隨即轉往省中醫附一醫院就診。他抓住在長沙接受治療的機會,在中醫學院旁聽了半年,醫生的每次會診以及術前檢查,他都認真聽、用心記,這給他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9年在全國的選拔國家醫師考試中,xx醫生成績優異,各家醫院爭相邀請,但考慮到家庭和父母需要他,家鄉人民需要他,他放棄調往上級醫院的機會,為家鄉的衛生事業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力量。在工作中,他不斷錘煉自己,工作精益求精,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和精湛的技術深受群眾的歡迎和信賴。在xx市境內外享有較高的威信和聲望,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的認可。在業務工作中,他做到了“三個堅持”,堅持不脫離臨床,定期門診,堅持親手撰寫中醫醫學學術論文,堅持帶教實習生、進修生。親自指導青年醫生解決疑難問題,組織、主持院內、外疑難病例會診,危重病人的業務授課講座。

在半個世紀的臨床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撰寫并多篇,其中題為《關于治愈48例“出血熱少尿期”的臨床觀察》發表于1989年新中醫第8期。在該文中,他詳細闡述了“出血熱少尿期”屬“溫疫”、“疫疹”、“疫斑”,具有發病快、變化多、病程長等特點,具有傳染性,他以“救得一分津液,留有一分生機”之誡,從整體觀念出發,辯證論治。他按中醫辯證歸納為三個證型進行治療,即滋陰利水法、宣肺通調法、熄風壯水法。他積極倡導使用中藥進行治療,尤擅長治療胃腸疾病,晚年以六君子湯加減在臨床應用中頗有心得。

恪盡職守,廉潔行醫

中醫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包含著大愛大善、平等誠信等深厚的中華美德。xx將這種品格淬礪得更為堅定。他視病人疾苦為自己的疾苦,視病人為親人,把自己的愛灑向衛生事業,也在人民群眾心中深植了親民愛民的情懷。

從醫以來,xx堅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則。在他的眼里,病人沒有貧富、貴賤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他敬重的只有生命,眼里只有病人。他是一名名中醫,病人往往以特診掛號,愿意多花一點錢看專家門診。然而,他說,很多人還不富裕,病人中農民多、窮人多,一個好醫生就是要讓窮人看得起病,能花10元解決得了的問題,決不能讓病人掏11元。

56歲的巢修軍老人,患腦血栓后留下中風后遺癥,引起半身不遂,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家屬聽人介紹xx醫生醫術高明,于是找到了他。鄭醫生察看病情后,辯證施治,用補陽還伍湯加味,一個月后,患者手足慢慢恢復了知覺,還能自主活動,不到半年時間,就能出來散步,生活也能自理了。

十年前,鄭醫生查出患有食道癌,他一直默默工作,心態平和,直至手術前才告訴家人。手術后,自己一直堅持用中藥調理,至今身體健康。退休后,來找他看病的人有增無減,他不顧老伴和子女的勸阻,返聘到新市衛生院工作,繼續奮斗在衛生事業的第一線,用自己的高超醫術、高尚醫德造福于家鄉人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xx醫生醫術精,人品好,醫德高,醫風正,心系百姓,把中醫藥的簡、便、廉、驗等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解決當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上樹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