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培養建設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01 04:43:00

導語:文明村培養建設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明村培養建設交流材料

村位于縣城東南部,距縣城.公里,轄區國土面積.平方公里,海拔在—米之間,是個氣候溫涼,宜于人居的半山半壩的農業村。全村有個村民小組戶人,其中農戶戶人。村黨支部下設個黨小組,有黨員名,其中預備黨員名。共有耕地畝,其中水田畝,旱地畝,茶葉面積畝。糧食、畜牧業、制磚業為全村的主導產業。自年以來,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村兩委的團結努力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為指導,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提升村集體磚廠的生產能力。實現了集體企業增產增效。同時依托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建筑、建材業和畜牧業,使群眾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年末,全村生產糧食.萬公斤,人均占有公斤,全村經濟收入達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元。村是鎮對外的一扇好的窗口,曾多次被市、縣、鎮表彰獎勵。年被鎮黨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先進單位,年被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年被市人民政府評為敬老先進村。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村民自治模范村民委員會。

一、切實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支部在農村基層的核心作用。

村在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和組織建設中,堅持“”為主的學習內容外,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思想不變搖,以實施“先峰”工程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村情的再認識,提出了“黨建領村,文時樹村,產業富村,科教興村,民主管村,依法制村”的工作思路,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相的指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黨支部達到“五好”,黨員做到“五帶頭”為目標,采取“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靠科技,調優糧食,發展畜牧,壯大個私,提升建材,保護生態,維護穩定,富民強村”的工作措施,扎實開展各項工作。在原有村“兩委”各項工作職責、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先峰”工程的實施,制定和完善了“三個培養”制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管理制度,黨員“亮身份”、“亮責任”制度,幫扶困難黨員制度以及黨務公開制度,黨務公開制度包括發展黨員公示制度,黨支部工作定期公開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公開制度等。進一步強化了黨員的責任意識,使黨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找到了最適合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崗位,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村組干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一是實施“三個培養”,使黨組織和黨員充分發揮作用。按照“五好五帶頭”要求,結合組織的建設情況,支部提出“三個培養”的具體目標,即到年,把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名黨員培養成村組干部,每年送鎮黨校培訓的入黨積極分子中致富能手達%以上。三年來在優秀致富能手中培養出入黨積極分子名,其中發展成黨員,預備黨員名;把名黨員培養成了致富能手;將名黨員優秀致富能手培養成了村組干部。通過“三個培養”使黨支部的“五好”戰斗保壘作用、黨員的“五帶頭”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積極探索無職黨員的管理辦法,做到“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發揮作用,人人參與”。針對村無職黨員基本現狀,自身特長,實行以人設崗,以崗定責,采取“一人一崗、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辦法進行崗位設置,并制定出各種崗位的崗位職責。通過崗位定責,共有名黨員找到最適合自身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崗位。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帶動黨員和群眾困難戶共同致富,對全村戶困難戶中戶特困戶進行重點幫扶。對缺乏勞動力的組織黨員群眾幫助其做好生產,對因病致貧的,對其生活上進行照顧,并在生產季節給予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救助。各個黨小組在黨員中開展“五個一”活動,并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辦了件民心工程,有人在困難戶、五保老人幫扶對象中開展了送溫暖活動中,使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地位和形象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是加強民主管理,接受民主監督。在“四亮身份”、“三亮責任”的同時繼續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教育全體黨員和村組干部按“八做八帶頭”要求去做。健全完善村“兩委”各項工作制度,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使村“兩委”真正成為帶領全村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強核心。

二、集體企業得到鞏固,個、私經濟持續發展。

就村實際,要更好地服務“三農”,為民辦事,只有破解農村稅費,改革后帶來的農村基礎設施、教育文化、公益事業建設、村委會正常運轉等一系列無錢辦事的難題,就只能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國家財力投入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村“兩委”想盡一切辦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村“兩委”立足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提出了“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發展營運加工,餐飲旅游,經商流通等服務業,大力發展個私經濟”的發展思路。村年共計投資.萬元,對紅磚廠進行改建,由省財政扶持資金萬元,村集體紅磚廠自籌.萬元。擴建壓磚機房,構置型馬力推土機一臺,擴建坯場,建蓋簡易存坯房,修改磚窯門。通過項目實施,一是提高了紅磚廠產量和質量,降低了單位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擴大了銷售,增加了利潤,解決了本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二是增強了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造血功能,鞏固和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村集體每年可實現收入萬元比技改前每年增收萬元。年生產紅磚萬塊,年實現收入萬元。村注重集體企業紅磚廠的管理,在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擴大生產規模上要效益,實現了村組集體收入能按時上繳,有效地解決了村、組集體有錢為村民辦事的難題。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省市縣的轉移,直接增加農民務工收入,推動經濟快速增長,年全村個私民營企業共戶,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比年增加元,增長.%。

三、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以“六改六建”為切入點,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采取“政府補助一點,集體投入一點,群眾籌資一點”,的三個一點方式堅持規劃先行,穩步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自愿的原則。年一期工程主要完成村主干道三條,總長米,路面寬.—米,總投資萬元,村內次干道條,總長米,寬.—米,投資萬元,共完成投資多萬元。完成了二中至七甲文宮橋.公里的彈石路面建設工程。有效改善了村民道路交通環境。

近幾年來,村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上村組集體資金的投入逐步實施村容村貌建設工程。投資多萬元,新建了村委會三層磚混結構辦公大樓,改善了村“兩委”辦公條件;投資萬元建成了村老年之家,由老年人文體協會進行管理。老年之家集辦公室、閱覽室、書畫展室、娛樂室、健身房、休閑亭等于一體,院內環境優美,亭臺樓閣古樸典雅與花草竹木交相輝映,是村民休閑娛樂、文化學習、體育健身、相互交流的理想場所。

村老年人文體協會自年成立以來,認真按《章程》辦事,制定工作計劃,各項活動正常開展。目前共有會員人,其中農民老年人占%,離退休干部職工占%。協會根據建會宗旨及任務要求,從基層老年人現實需求和晚年愛好出發,結合農村實際,困勢利導,因地制宜地開展活動。一是組織和動員開展文明、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包括耍龍燈、演練洞經鼓樂乃至民樂,編排演出文藝節目以及進行老年詩書畫制作及展出,以豐富農村大眾文化生活。二是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確定的老年人體育健身目標,經常性組織開展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橋牌、麻將等體育鍛煉競賽活動,組織會員及文體愛好者參加鎮、縣及以上各級老年人各類協會的競賽活動。年協會成立以來,除會員平時到老年之家休閑娛樂、體育健身、閱覽書刊等活動外,于月中旬組織象棋、撲克、乒乓球等競賽和文藝聯歡。組成的文藝聯歡會,并于農歷九月九(重陽節)時在會員中評選出“好爺爺,好奶奶”進行表彰,同時組織協調“老、中、青、少”各年齡層次的文藝愛好者進行文藝表演及群眾聯歡活動,以進一步弘揚先進文化,樹立正氣,促進和諧,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事業的發展。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近年來,村團結全村人民群眾,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每年對“文明村寨”、“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文明戶”進行評選。現在全村共有文明村寨個,占%;“十星級”以上文明戶戶,占%;“五好家庭文明戶”戶,占%。通過加強黨員干部的自身修養、學習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長抓不懈,并通過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和開展各種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使全村群眾精神煥發,人民群眾自覺守法、執法、護法。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實施依法治村,民主管理,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搞好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省農村工作手冊》,加強以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為重點的道德教育,營造“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良好社會風氣。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的思想,繼承和發揚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良好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將因地制宜,實現新的目標,建設新,認真落實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領全村各族人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領全村人民振奮精神、團結拼搏,狠抓落實,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