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普法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07 11:36:00
導語:青少年普法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基礎,也是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不僅關系著青少年自身的成長與進步,也關系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fā)展及成敗。為進一步強化青少年普法工作措施,近期,市普法辦公室對全市學校法制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我市開展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基本情況
多年來,在各級黨委、人大、政府的領導和監(jiān)督下,我市各職能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上級有關部門關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方針和部署,按照普法規(guī)劃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堅持貼近青少年學習和生活實際,切實履行職責,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呈現(xiàn)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
(一)全社會齊抓共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wǎng)絡基本形成。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專門下發(fā)文件,作出重要批示。各級人大、政協(xié)經(jīng)常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進行檢查督促,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教育主管部門一直把青少年作為普法的重點對象,納入普法規(guī)劃和年度學法計劃,主動牽頭組織,積極協(xié)調配合,抓好工作落實。各級各類學校普遍成立了法制教育領導小組,落實了法制教育的專(兼)職干部,專門負責學校法制教育的日常工作。各級政法、綜治、文化、團委等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校園周邊環(huán)境整治、創(chuàng)建青少年維權崗等活動,為促進青少年學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各類媒體和文藝團體也成為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和法律保護工作,逐步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和共同行動。一個由黨委政府領導,人大監(jiān)督,職能部門組織實施,學校、家庭、社會積極參與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wǎng)絡在我市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
(二)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扎實深入。各級各類學校充分發(fā)揮課堂法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將法制教育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提出了具體的課時、內容和目標要求,基本上做到了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同時,各類學校堅持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利用課外活動、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形式,不斷擴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面。據(jù)統(tǒng)計,近幾年全市各級各類中小學校開展模擬法庭640場次、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30場次,開展“我與法律同行”征文活動300余場次,全市100%的在校中小學生接受過較為系統(tǒng)的法制教育。各縣區(qū)還結合實際,建成了一批青少年法律學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法律服務熱線等,為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參加社會法制實踐提供了新的載體。各學校普遍從當?shù)卣ú块T或法律職業(yè)者中聘請高素質人才擔任學校的兼職法制副校長。目前全市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以上及城區(qū)的320余所中小學校均配備了兼職法制副校長。為了使這項工作走向規(guī)范,有些縣區(qū)還制定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法制副校長的聘任資格條件、聘請程序、工作職責、隊伍培訓、日常管理等方面作了統(tǒng)一要求,確保了工作落實。
(三)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一是初步形成了遵紀守法意識。對于什么是違紀違法行為,違紀違法行為的危害性,違紀違法將受到什么處罰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提高了明辨是非、預防犯罪的能力。二是提高了維權意識。對于依法維權的重要性,哪些是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法律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少學生還直接運用于實踐,通過司法程序討回了“說法”。三是逐步培養(yǎng)了權利義務對等的現(xiàn)代法治觀念。隨著法律知識的逐步積累,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對憲法所規(guī)定的公民的權利義務,對法的價值和權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全面提高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能力,打下了一個較好的基礎。四是青少年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還生動體現(xiàn)在他們廣泛參加社會法制實踐活動方面。他們積極參加“帶法回家”、“送法下鄉(xiāng)”、“送法進社區(qū)”,擔任法制宣傳志愿者等活動,宣傳所學到的法律知識,不僅是法制教育的受益者,而且成為法律知識的傳播者。
(四)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逐步實現(xiàn)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不少學校在總結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內在規(guī)律和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從制度上規(guī)范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將青少年法制教育納入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對辦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家長法制學校等陣地建設、整治學校周邊環(huán)境,提出了明確要求。有的縣區(qū)在探討建立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測評、考核考試制度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這些制度的建立,為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
二、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一是學校法制教育有誤區(qū),重知識傳授,重視學校升學率,忽視青少年健康全面發(fā)展,輕法制教育的現(xiàn)象在中小學校普遍存在;二是學校法制教育缺少課時、教材保障。按照教育部門規(guī)定,學校法制課時的設置有難度,教師只能結合班會及思想品德課時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老師在教授法律知識時沒有適合學生特點的專業(yè)法制教材,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三是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jīng)驗和明辯是非的能力,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加之我們的普法宣傳工作也有不到位的問題,我市青少年違法犯罪,特別是團伙犯罪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三、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把握重點,突出難點,進一步做好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在校青少年學生是青少年的主體,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小學法制教育要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普及一些簡單、易懂的法律基本常識,進行法治觀念的啟蒙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中學法制教育要著重進行法律基礎知識的基本教育,加強對《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不斷提高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依法自我保護、抵御社會不良影響的能力以及預防違法犯罪的意識;中專、職校和技校要結合所學專業(yè)知識,加強勞動保護、安全生產(chǎn)等方面的法律知識教育。傳授法律知識要與提高法律素質相結合,法制教育要和法制實踐相結合,利用主題班會、團隊活動、團課、少先隊活動等途徑,通過播放錄像、電影、舉辦法律知識競賽、開設法制宣傳園地等活動,對青少年進行生動、直觀、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
進城務工青年、社會閑散青少年、罪錯青少年等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點群體,也是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難點所在。要結合進城務工青年工作的實際,在建筑、服務等重點行業(yè),通過編寫教材,發(fā)放宣傳冊,開展公益性法制培訓與咨詢等方式,幫助進城務工青年提高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要根據(jù)社會閑散青少年的特點,以增強法制觀念,預防違法犯罪為重點,組織教師、律師、社會工作者等有專業(yè)特長的青年志愿者,以“多助一”、“一助一”等形式,精心組織開展警示性、勸導性和滲透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各級普法辦要積極協(xié)調相關部門,加強對街道、社區(qū)、步行街、農貿市場、車站、碼頭的法制宣傳陣地建設,為社會閑散青少年學法提供便利條件。要認真研究罪錯青少年的現(xiàn)狀、需求及思想動態(tài),結合社區(qū)矯治試點工作,開展親情幫教和社會幫教,使他們能夠體會家庭和親情的溫暖,體會全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提高矯治效果。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他們自覺遵守社會秩序,依法維護自身利益,防止罪錯青少年重新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切實維護社會穩(wěn)定。
(二)進一步豐富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載體和形式。要利用宣傳月、紀念日在社區(qū)和青少年較為集中的地方設置法律咨詢點,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向青少年及家長散發(fā)青少年法制手冊,解答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問題,增強實際效果。要組織開展法制有獎征文、編印法制連環(huán)畫、重點案例剖析、普法知識競賽、圖片展覽、參觀立法和司法機關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吸引廣大青少年主動參與普法教育活動,幫助青少年掌握與自己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有條件的中小學要積極開展模擬法庭法制角色教育,組織青少年學生在活動中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原告、被告、犯罪嫌疑人等角色,使中小學生親自體驗各種法律角色轉變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增強學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在教育內容上,要從內容成人化、單一化向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轉變;在教育渠道上,要從單一的法制課教學,向各學科的滲透教育、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學校管理育人等全方位教育轉變;在教育方法上,要從單一講授法律條文向促進學生理解法律精神轉變;在教育形式上,要從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向啟發(fā)式、參與式教育轉變;在教育效果上,要促使學生從單純畏懼法律向既尊重法律權威,又能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轉變。
(三)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長對中小學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監(jiān)督、協(xié)調機制,規(guī)范法制副校長的工作職責及考核標準,確保法制副校長教學有計劃、辦公有場地、活動有安排、工作有保障。各級司法行政、教育部門要密切配合,采取脫產(chǎn)進修、短期培訓、專家輔導、以會代訓等方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課教師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切實提高廣大中小學法制課教師的法律知識和授課技能。要加強青少年普法講師團隊伍建設。結合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實踐,推薦具有法律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士,充實青少年普法講師團隊伍,根據(jù)講師團成員的專業(yè)特長和學校的需求,科學合理調配,確保每個講師團成員每學期為學生作法制教育輔導報告不少于2場次。要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注重把具有法律專業(yè)特長、自愿參與普法活動、熱愛普法公益事業(yè)的各方面力量吸收到志愿者隊伍中來,定期深入學校、社區(qū)和農村,面向青少年積極開展法律志愿服務。同時,要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法制宣傳,向家庭成員、同學、同伴宣傳法律知識,參與法制建設,爭做普法、用法的倡導者。
(四)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各種青少年教育基地、活動營地、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陣地,通過舉辦各類法制培訓班、講習班、主題宣傳活動等,不斷擴大宣傳教育規(guī)模,讓青少年通過各種途徑接受法制教育,增長法律知識,抵制不良誘惑。要堅持建設和管理并重,及時更新各類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建設,在完善功能、規(guī)范運作上狠下功夫。要定期組織廣大青少年學生到少年法庭、律師事務所、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戒毒所、勞教所等單位觀摩體驗,接受直觀、形象的“現(xiàn)身說法”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媒體陣地的輿論導向作用,開辟青少年法制教育專欄專刊,制作系列專題節(jié)目,加大青少年法制宣傳力度,并對侵害青少年權益的違法現(xiàn)象進行揭露和批評,形成持久、有力的法制宣傳聲勢,推動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輿論氛圍。要重視互聯(lián)網(wǎng)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結合開展“綠色網(wǎng)吧”創(chuàng)建活動,加強網(wǎng)上的正面宣傳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網(wǎng)絡內容對青少年學生的負面影響。
(五)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維權和校園及周邊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作,全面優(yōu)化青少年成長成才的社會環(huán)境。要健全青少年法律服務網(wǎng)絡建設,積極引導法律服務機構和從業(yè)人員在學校、街道、社區(qū)居委會、婦聯(lián)、共青團等組織機構設立青少年法律服務站或“青少年維權熱線”,為青少年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各級法律服務機構在辦理涉及青少年的案件時,都要把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優(yōu)先考慮、優(yōu)先受理、優(yōu)惠服務、優(yōu)質辦理。要深入開展創(chuàng)建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崗”活動,結合司法行政、教育系統(tǒng)工作職能,加強對創(chuàng)建活動的指導,探索具有行業(yè)特點的青少年維權服務形式和維權工作機制。基層司法行政部門要在社區(qū)設立的“青少年維權崗”,加強對涉及青少年案件的調解和法律幫助,依法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要積極配合教育、綜治、文化、工商、公安等各相關職能部門,大力加強學校內部安全防范工作,健全、完善規(guī)章制度,落實各項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開展創(chuàng)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文明校園、無毒校園等活動,促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法制教育機制的完善。
(六)進一步健全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檢查督促機制,各部門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情況,要作為“五五”普法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予以重點督查。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會同教育、綜治、團組織等有關部門,結合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階段性目標,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監(jiān)督檢查。對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成績突出的學校、法制教育基地、法制副校長等單位和個人,要加大表彰獎勵力度,對少數(shù)工作不力的要提出批評,限期整改。各單位要在認真學習借鑒成功經(jīng)驗的同時,緊密聯(lián)系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及時培育推廣各類典型,為提升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實踐經(jīng)驗。要切實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實踐和理論研究,針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探求提升工作的新規(guī)律、新機制和新途徑,不斷提高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導水平。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市海漁局全年工作要點
- 下一篇:影視藝術對民歌流傳影響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