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預測試卷八5
時間:2022-04-25 03:02:00
導語: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預測試卷八5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1.C【解析】從“這種計算機使潛水員有可能在水下就能把獲得的數據輸入計算機,不必浮出水面”知道計算機的優點所在。
2.D【解析】俄國金融大亨用“金字塔控股結構”來掠奪子公司財產與通過企業集團濫用“有限責任”是同樣的邏輯,所以D是不符合原文的。
3.D【解析】片段的第一句即表明了其觀點,即初唐的人們將淫靡的文風視為亡國之因,對初唐文壇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第二句則委婉的指出這個認識是不科學的。故選D。
4.D【解析】片段中首先肯定偶爾的“共識”在辭書編纂過程中是可能的,但后句則強調“絕不能用所謂‘共識’給自己的抄襲行為開脫”。故選D。
5.A【解析】這段話主要講的是物質文明的問題。引號里面的話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是第一個歷史活動。并由此得出結論:物質文明給精神文明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再分析四個選項可知,選項B、D都是對引號中的話的總結,過于片面。選項C原文中沒有提到,只有選項A涵蓋了原文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A。
6.C【解析】片段中指出治學的重大發展不在于它對已有的問題給出新的解釋、新的說明,而在于面對時代的要求,改變了自己提出哲學問題的方式。故答案為C。
7.D【解析】從“這種類比只是機能性質的”,“而不管作為其物質構成的生物細胞和電子元件的區別,換句話說這種類比只涉及軟件而不涉及硬件”可以看出機能性質是軟件,生物細胞和電子元件是硬件。故選D。
8.A【解析】原文第一句提出社會主義應該有安定的社會環境,第二句話主要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維護安定團結最重要,第三句講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安定團結,有秩序、有步驟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B項“安定團結”的局面只能維護,不能發展。同時,“安定團結”不是目的,而是前提,故C項錯誤。D項不是原文的主要內容。故正確答案為A。
9.A【解析】原文第一句提出要加強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宣傳工作。第二句講的是要通過宣傳教育培養納稅意識,樹立風氣。A項是對這兩句的概括總結。B項是要建立的納稅風氣的內容,C、D兩項都只表達了第一句的意思。故正確答案為A。
10.C【解析】從片段中可以看出,現代科學的思維方式在現代科學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機械觀思維向以系統觀為主導的思維轉變的巨大變化。
11.B【解析】片斷的前半部分正面論述寫作的目的性要明確,后半部分又從反面說明內容空洞的文章就是廢話。故答案為B。
12.B【解析】還是使用排除法。選項A和D只是概括了題干前兩句所表達的意思:結構游戲對于幼兒能力的開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題干問的是文章的主旨,所以不能選。而選項C只是從題干中得出的結論:結構游戲的作用→幼兒教師的參與才能發揮這種作用(題干)→幼兒教師要掌握結構游戲的教法(結論),因此也不能選。因此只能選擇與題干意思相近的B。
13.B【解析】從“九五”要實現的目標以及其承前啟后的作用可以看出“九五”期間任
道重遠。故選B。
14.A【解析】由“不規范現象從在學生筆下到報刊書籍,從讀者訛誤到廣播電視都存在”可以看出,語言不規范現象已經非常普遍。故選A。
15.C【解析】這段文字主要借指出傳統儒家文化的優點和缺點,告誡我們應該怎樣批判舊文化和創造新文化。B、D都只是文中的一部分內容,故不能選,另外,文中不僅僅提到建立新文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批判的問題,所以不選A。
16.B【解析】通過“許多國家都在盡力減少,或擺脫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尋找新能源”,可以得知新能源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選項B正確。
17.D【解析】從對聯不難看出,它強調在“忙”的過程中要“偷閑”,在“苦”的過程中要“作樂”,即要將工作和娛樂結合起來,應選D,A項并不是這幅對聯的落腳點,所以不選,B、C雖與題干有聯系,但不如D貼切,所以也不選。
18.C【解析】從片段中可以看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能只由理論界和經濟學家來承擔,歷史和現實要求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到中國的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中。故答案為C。
19.C【解析】題目講的是五代時期建設的情況,問題要求是“準確復述”,所以選項的中心意思要涉及到“五代時期”和“都城建設”這兩個方面,故答案選C。
20.B【解析】這段話主要講的是“常識”與人際交往的關系,后面對于常識的解釋是為了闡釋為什么了解常識可以讓人在交往中左右逢源,并不是說沒有常識就沒有價值了,或者是說常識比學問更重要,這些論點都應該放在“交往“這個語境之下。
21.B【解析】通過文中“但是在一些基層干部中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頭腦中往往只有生產,沒有教育”可知“他們”指的是基層干部。故選項B正確。
22.D【解析】文中只說明面部皮膚的光潔柔潤、白里透紅,歷來為人所稱道、羨慕和追求,至于是不是最美麗的并沒有提及。因此選項D不準確。
23.D【解析】聯系上下文,可以知道電子游戲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同于現實生活的新世界,即游戲讓人們不付出代價,輕松地滿足成就感。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
24.B【解析】要注意的是,本段話是以語言為中心來講語言與事實的關系,因此在選項中應該選擇以語言為中心的選項,A和C的敘述是不正確的,而D是以事實為中心的,所以應該選B為最佳。
25.B【解析】最后一句話是對片斷的總結,也是對弗洛伊德觀點的總結,所以答案選B。
第二部分數量關系
一、數字推理
26.D【解析】本題為分項數例規律為后一個數是前一個數的3倍,所以23×3=69。
27.B【解析】從整數部分可以看出它是按1,2,3…依次遞增的數列即二次等差數列,而小數部分的百分位上均為質數。因此,第五項為14.03。
28.D【解析】規律是3=1×3,18=3×6,216=18×12,所以下一項為216×24=5184。
29.B【解析】后一個數字與前一個數字之間的差是一個以1為首項,3為公比的等比數列,由此推斷所填的數字是14+27=41。
30.C【解析】相鄰兩項的差依次為1,4,9,是完全平方數列。故空白項與17的差為16,即空白項為17+16=33。
31.C【解析】此題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都是前面兩項的和的平方,即:(1+2)2=9,(9+2)2=121,故(121+9)2=16900。
32.A【解析】由題意看出奇數項是9次方根,偶數項是1次方根,所以對照答案只有A項適合。
33.D【解析】后一個數字是前一個數字的4倍,即76=19×4,112=28×4,也即36×4=144。
34.B【解析】此數列的規律為:分子成首項為19,公差為-3的等差數列;分母成首項為13,公差為3的等差數列,依此規律,答案為B。
35.C【解析】此數列的規律為:各項的絕對值成首項為18,公差為9的等差數列,且相鄰項的符號不同,依此規律,答案為C。
二、數學運算
36.C【解析】1-0.5=,分母相乘,可知最后結果的分母應為2×3=6。故答案為C。
37.B【解析】只看個位可知結果的個位數為6。
38.A【解析】1-90%=10%的工人的工齡至少10年,故工人總數為160人。則工齡至少5年但不足10年的工人數為:160×40%-16=48(人)。選A。
39.B【解析】將b=3,a=2代入即可。
40.C【解析】計算式為:3×17-2×15=21。
41.B【解析】式子可化為596×(188-24-64)=596×100。
42.C【解析】式子可化為。
43.A【解析】由題可知,甲中酒精含量略低于50%,乙中酒精含量略高于50%,故可排除C、D。分析A、B,A中甲100克中含酒精為40克,乙30克中含酒精30克,所以A項正確。
44.B【解析】設做對了x道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4x-2(30-x)=96,解得x=26。注:本題也可這樣考慮:所有題都答對后,得到滿分4×30=120分。不做或做錯一道題,不但不能得分,還要倒扣2分。相當于不做或做錯一道題,要從總分中扣掉4+2=6分。只得了96分,故做錯的題數為:=4。正確答案為B。
45.A【解析】把書共分為兩部分,即:紅皮書和非紅皮書。書的總數=紅皮書數+非紅皮小說數+非紅皮非小說書籍數,假設紅皮書中有小說x本,列方程為:47=32+(27-x)+6解得,x=18。
46.A【解析】設最后結果為x,則有x=10+999-9999+10000=1010。
47.B【解析】所占比例應為4%×5%=0.2%。故正確答案為B。
48.C【解析】這是一個排列組合題。由題可知,三個數要么都為偶數,要么至少有兩個奇數,三個奇數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所以計算公式為:P25+P34=5×4+4×3×2=20+24=44。
49.B【解析】甲-4=甲-乙,67-甲=甲-乙,則甲=46,乙=25。
50.D【解析】原式可寫成1×,約分得到結果為,故正確答案為D。
第三部分判斷推理
一、圖形推理
51.C【解析】前四個圖形的特點:都是兩個圖形相疊加,且重合的部分被上面的圖形所覆蓋,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只有C。
52.B【解析】本題為逆項性觀察題,觀察左圖一,可翻轉圖型并擋住一半觀察可知是A,以此類推為B、C、D,可知后項為E。右圖只有B項用同等辦法可推知為E,故選B項。
53.A【解析】觀察字體筆畫,其規律依次遞增為2、3、4、5,故推斷出選項一定為6畫,答案為A。
54.D【解析】圖形中圖案是按逆時針旋轉90度。依規律答案為D。
55.D【解析】本題通過觀察按規律以第一個圖形為底,與第二個圖形疊加,形成第三個圖形。
56.D【解析】三個圖的筆畫數遞減。
57.D【解析】第一套圖形,由內外兩個圖形組成,且兩個圖形形狀相似。第二套圖形,每一個都由相同的三個圖形組成,且有兩個圖形對稱,因此選D。
58.B【解析】觀察左圖知,經折疊,有三角型面與圓面結合且陰影部分為側立,故選B項。
59.D【解析】觀察左圖知,經折疊后長方體的上下底面全為陰影,故可排除A、B。又長方體側面必為陰影與白相間,可以排除C,因此選項D正確。
60.A【解析】只有A可以由左邊的紙板折疊而成。而B、C、D觀察線條均為直線條,故排除。
二、定義判斷
61.B【解析】合同轉讓有兩種情形:債權轉讓和債務承擔都涉及債務關系,而B項中鄰居只是暫時代替小王收下,并沒有發生債權轉讓。
62.A【解析】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同,就是無效勞動合同。節假日有明確的法律規定,A項合同中卻規定“無節假日”,違反法律,所以屬于無效勞動合同。
63.D【解析】本題的“種差”是方向:縱向;內容:賦予員工更復雜、更系列的工作;目的:使員工有更大的控制權。A不能選,不符合方向的種差,B不能選不符合目的的種差,C也不能選,不符合內容的種差,答案是D,完全符合三個種差。
64.B【解析】姓名權、肖像權、榮譽權是與人身緊密聯系、不能轉讓的,是基于人身關系而產生,是專有的;繼承權可以轉讓,不具有專有性,故答案為B。
65.C【解析】選項A不涉及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可排除;選項B沒有涉及到具體行政相對人及行為;選項C訴訟外調解是行政機關依職權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屬于行政處理;選項D公安機關逮捕犯罪人員是行政制裁行為,故答案為C。
66.A【解析】根據定義,中國公民雖然被判刑,但他是具有中國國籍的有生命的人,其余三項都不具備中國國籍。故答案為A。
67.C【解析】根據定義,瀆職罪的構成要件的條件是:(1)國家工作人員;(2)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玩忽職守;(3)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損。而是否主觀故意并不屬于瀆職罪構成要件的因素。
68.B【解析】行政實施包括從行政決策形成或最后批準時起,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貫徹、實施決策的全部活動或整個過程。選項B在執行政策時遇上國慶,放假休息的事例并不屬于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貫徹、實施決策的活動或過程,因此不屬于行政實施。故選B。
69.C【解析】技術創新的定義是指“新技術、新發明在生產中的首次應用”,從而“引進一種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只有選項C五糧液集團經過長期研制推出一種新型的低度酒,取得較好的市場效果屬于技術創新。其余選項中都沒有涉及到技術創新的內容。故選C。
70.D【解析】在定義中明確提到了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國外政府公債、銀行存款憑證、外國貨幣等都屬于外匯的范疇,故選項A、B、C都是符合外匯范疇的,只有D項中的現金存款憑證是以人民幣的形式存在,不符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要求。
三、類比推理
71.C【解析】題干中的兩個詞表示工具與其作用的關系,選項中“瓷磚”用于“鑲嵌”,故選C。
72.A【解析】題干中的兩個詞是物品與其作用的關系,選項中“藥”是用來“治病”的,其關系與題意相符,故選A。
73.D【解析】題干中的兩詞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選項D中“核桃”與“堅果”也屬于此種關系,故選D。
74.D【解析】題中兩個詞構成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選項中只有“葉子”與“芹菜”的關系構成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故選D。
75.A【解析】題干中的“河南”與“河北”是接壤的兩個省份,而四個選項中只有A“新疆”和“西藏”是兩個接壤的省,故選A。
76.A【解析】題干中兩詞的關系是整體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選項A中,“森林”是由“樹木”組成的,故選A。
77.B【解析】題干中的兩個詞表現了工具與作用對象的關系,選項中的“磅秤”和“重物”也是工具與作用對象的關系,故答案為B。
78.C【解析】題干中的兩詞構成工具與作用的關系,選項中的“標尺”是用來“丈量”的,故選C。
79.C【解析】題干中兩個詞是動物的住所與動物的關系,“籠子”與“畫眉”的關系最符合題意,故選C。
80.D【解析】題干中的兩個詞是物品與其制作材料的關系,選項中只有“書本”與“紙”能構成這種關系,故選D。
四、演繹推理
81.C【解析】此題有三個陳述,分別要求用全面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A體現了全面的觀點,B體現了聯系的觀點,D體現了發展的觀點,只有C是以一種靜止的觀點看待問題,故不正確。注意,本題是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82.A【解析】由陳述可知,教育上最大的受益者是國家,根據“誰受益、誰出錢”的說法,當然應該主要由國家來承擔教育經費,故選擇A。題中未提到個人,因此可排除B、C項;由這段陳述中不能得出從幼兒園到大學免費教育的結論,可排除D。
83.C【解析】本題有兩個陳述。一個是論述競技體育,一個是論述升入大學的高中生的體檢。雖然1995年我國競技體育的水平高,為歷史之最,但陳述中并未給出我國已是體育強國,A不正確;陳述中說“中國升入大學的高中生只有15%的人體驗合格”,而不是“中國只有15%的高中生升入大學”,故B不正確;陳述中沒有論述體檢標準是否提高的問題,也無法推論出體檢標準提高的結論,故D不正確;以上三個選項對于題中的兩個陳述都不符合,C選項符合第一個陳述,故只有C符合題意。
84.D【解析】本題有3個陳述。陳述1指出政策的執行過程缺乏政策執行的監督機構,陳述2的意思是指對政策執行關心不夠,陳述3明確指出由于缺乏監督造成令不行、禁不止的惡果。綜上所述,由陳述得出的結論必然是加強政策執行的監督工作,故D為正確選項。“做到令行禁止”是加強政策執行監督工作的目的,不是本題論述的結論,故排除A;“加強政策執行的力度”,不如“加強政策執行的監督檢查工作”有針對性,故不選擇B;政策執行機構并不缺乏,而是缺乏監督,C不正確。
85.B【解析】本題實際上是要求找出導致食用油稅收額下降的原因。很顯然,C項可以被排除;D項:用做禮物的食用油也是從市場上流通而得來的,因此也要繳納稅收,加之用作禮物的食用油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畢竟有限,故也不成為理由;B項由于使用了更大的罐子,在食用油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所能出產的總罐數就會減少,由于征稅是按照罐數征收的,所以在這種條件下,稅收就會減少;A項條件下,食用油的稅收只會增多而不會減少,也不能選。
86.B【解析】要降低盜竊發生率,需要兩個途徑:一個是加大對盜竊犯的懲罰力度,二是重新引入對銷售該設備的限制。題干要求強化第二種辦法的作用,那么就要弱化第一種方法的作用,也就是B項的內容。
87.C【解析】本題采用排除法。罪犯如不被剝奪政治權利,是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故A不正確;學生如未滿18周歲,不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故B不正確;選舉權受年齡和國籍限制,故D不正確。符合題意的只有C。
88.C【解析】根據題干可知,所需要的證據是為了說明新療法在“療效”方面勝過傳統療法,所以證據必須是和“療效”有關的,這樣A、B可以排除,而D項所表達的“人們對新療法的效果不滿意”的意思顯然與論點相悖,也被排除;題干中提到了新療法在改善和使患者痊愈兩方面的作用,而末提到傳統療法的治愈率而忽略其改善病情的能力,所以在文中可以增加,也就是C的內容。
89.D【解析】此題可用排除法。題中有兩個陳述。陳述中說兩者都不能成功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解決問題可以選擇一種方法,也可以兩種都用,排除A;這兩個陳述都沒有提到“必須為每一個問題選擇一種方法”,所以B可以排除;由陳述可知,雖然二者均不能成功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并不能否認解決問題不可以用一種方法,所以C可以排除;陳述中只說二者均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沒有完全滿意的解決方法,故正確答案為D。
90.D【解析】此題可以用排除法。假設A是冠軍,則甲、丙猜測均正確,所以排除A;假設B是冠軍,則甲、丙猜測均正確,所以排除B;假設C是冠軍,則甲的猜測錯誤,乙、丙的猜測正確,所以排除C;假設D為冠軍,則甲、丙的猜測均錯誤,乙的猜測正確,所以D正確。
91.B【解析】此題可以用排除法。經濟技術合作與貿易投資自由化都是亞太經濟合作中的重要方面,前者影響制約后者,但并不能說明經濟技術合作比貿易投資自由化更重要,故排除A;陳述中表明經濟技術合作“能為發展中成員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故可以推出經濟技術合作對發展中成員非常有利,即B;至于C、D,無法由陳述中直接推出。
92.B【解析】此題可用排除法。四人中只有一個人說對,若甲對,則乙、丙、丁都應不對,推知丁的說法也對,與假設矛盾,故A項排除;同理乙也不可能對;若丁對,則不能排除甲、乙,因此D項可排除;若丙對,則丁有可能不對,如果B項成立,則丙的說法一定成立,符合題意。因此可判斷B為正確答案。
93.B【解析】本題實際是由具體到抽象的推導題。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原理去分析生活常識,應選B項;A、C、D項都是就事論事。
94.A【解析】由陳述明顯可以看出,“只有”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社會結合”,技術活動“才能”得以正常運行,可見“社會結合”是技術活動得以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所以A為正確答案。選項B、C、D則不能從陳述中推出。
95.C【解析】這是一個典型的判斷推理題。本題包括3個陳述,作為意識“本體”的人腦,必然是現實的人腦,為大前提,由后兩個陳述可知人腦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的,所以,可以得出結論,社會關系是意識的真正本體,故C正確;A、B則不能從陳述中推出,D完全錯誤。
第四部分常識判斷
96.B【解析】行政制裁是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違反行政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政制度,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形式;行政處罰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行政制裁。勞動教養也是行政制裁的一種。據此,答案為B。
97.D【解析】在訴訟中,對于依法應當發給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的案件,根據原告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書面裁定先予執行,以保障原告的基本生活利益。但是D項中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違法須經法庭審理才能確定,故不能裁定是否先予執行。據此,答案為D。
98.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第一、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據此,答案為A。
99.A【解析】根據我國《立法法》的相關規定,法律議案審議通過后,可以提請表決;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交付有關部門進一步審議;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或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議程審議的,終止審議。而經表決后通過的,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據此,答案為A。
100.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行訴解釋》第9條第一款規定:行政訴訟法第18條規定“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據此,答案為A。
101.A【解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共頒布了4部憲法,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75年憲法是一部內容很不完善的憲法,1978年頒布的憲法也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因此,又制定了1982年憲法,即現行憲法。據此,答案為A。
102.C【解析】我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5)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6)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權利。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C。
103.B【解析】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意志為轉移而引起的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據此,答案為B。
104.D【解析】法的產生經歷了從習慣到習慣法、再由習慣法到制定法的發展過程。原始社會的社會規范為習慣。據此,答案為D。
105.B【解析】公司犯罪實行單罰制或者雙罰制要嚴格按照我國刑法分則的規定。根據規定,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挪用公款罪、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均實行單罰制。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實行雙罰制。據此,答案為B。
106.B【解析】根據我國《稅收征管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納稅人在有的法律、行政法規中稱為納稅義務人,即直接對國家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這里的單位包括法人企業,也包括非法人企業。不同稅種的納稅人是由課稅對象的性質決定的,由各個稅種的專門稅法分別規定各該稅種的納稅義務人。可見納稅人的范圍是由法律法規限定的,而不能籠統地說“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故選B。
107.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對該觀點有所了解的考生能很快選出正確答案C。如果不了解也可通過排除法,題干是給出結果求原因,而A項只講了簡單勞動,B項則只講了復雜功動,都沒有把二者聯系起來;D項中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主觀地等同于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偷換了題干所給的概念,也是錯誤的。故選項C正確。
108.A【解析】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對超額剩余價值的定義就是,個別資本家因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使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價值。由此就可以看出正確答案為A。選項B和C則反而不能獲得超額剩余價值。
109.B【解析】理論是精神食糧,結合定義,群眾理論會變成物質力量,那么精神也可以變物質。故選B。
110.D【解析】超導現象只有在-273°C才能實現。故答案為D。
111.B【解析】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作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我們祖國的利益,防止美國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而并非其他三項所說的原因。因此選B。
112.C【解析】選項A、B、D的表述本身沒有錯誤。但是題目要求回答鄧小平理論以鄧小平命名的原因,只能選C,因為他是這一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113.A【解析】山西是產煤大省,80年代建設鐵路的主要原因是為增強晉煤外運能力。
114.A【解析】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這就要求組織的領導者既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115.A【解析】通常,當通貨膨脹率上升時,失業率就會上升,二者呈正比例。
第五部分資料分析
116.C【解析】從合計來看,產量最多的就是1977年的438.7萬平方米,故選C。
117.C【解析】1978年的薪柴是77.4萬立方米;1966年的央木是53.5萬立方米,所以前者比后者增加了20多萬立方米。
118.D【解析】從表中可以看到,1977年和1954年相比,央木從29.1增到98;杉木從96增加到221.2;其他項目都是減少的,所以符合題意的就是央木和杉木,故答案為D。
119.B【解析】選項A應為53.8萬立方米;選項C馬尾松1979年比1978年有所增加,并不是逐年減少;選項D央木也不是逐年增加,1978年比1977年有所減少。所以只有B項說法正確。
120.A【解析】1954年的各項中,薪柴是106.3萬立方米;馬尾松是35.9萬立方米;央木是29.1萬立方米;杉木是96萬立方米。所以薪柴最多。
121.A【解析】由文中“全國普通小學在校生1.3億多人”可知小學在校生為1.3億多。故選A。
122.A【解析】由文中“初中在校生6256萬人”。可知選A。
123.B【解析】閱讀全文,題中所列四種學校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為556萬,人數最多,故選B。
124.D【解析】閱讀全文知,特殊高校在校生為37.8萬,人數最少,故選D。
125.B【解析】初中在校生人數與普通高中在校人數相差6256-1201=5055(萬人),故選B。
126.C【解析】本題根據圖形所列數字,可以觀察出前五位分別為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
127.B【解析】根據題意前三位的論文和為482844,而總論文數為974831。×100%=49.5%≈50%,故選擇B項。
128.C【解析】通過上題可知總論文數,即×100%=4.1%≈4%,故選C項。
129.B【解析】根據題意可知(87916-81315)/87916×100%=7.5%≈8%。
130.D【解析】通過對各數量的比較與計算可知,Ⅱ、Ⅲ項所述正確。故選D項。
131.A【解析】由題中“農村就業人口中平均文化程度為4.8年”可知答案為A。
132.C【解析】由題意知,農村就業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學文化程度占37.2%,所以中學和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占100%-35.9%-37.2%=26.9%。
133.B【解析】由題中“1989年……世界8億文盲和半文盲”可知答案為B。
134.D【解析】由題干知,日本1907年就普及業務教育,而1907年至2014年為97年。
135.B【解析】由題意知,女性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數為男性文盲和半文盲的兩倍,所以占人口總數的2/3。故女性文盲、半文盲數是2.04×2/3=1.36(億)。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