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答案及解析

時間:2022-04-07 04:25:00

導語:言語理解與表達答案及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言語理解與表達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表達

1.C【解析】這道題的關鍵在于弄明白學生們為什么報告說自己聞到了事實上并不存在的臭氣,原因是他們接受了“著名化學家”聲稱測驗臭氣傳播速度的暗示是權威的暗示導致他們做出錯誤的判斷,故C為正確答案。A和B都沒有反映出權威意見對人們判斷的影響,故不正確;D強調“從眾心理”,也不是這段文字的主旨。

2.C【解析】文章說的是猩猩在游人的逗引和示范下學會的惡習,在多種“威逼利誘”的教育方式下都改不回來。主要是要告訴人們,一旦養成不好的習慣,就再也難“從‘人’還原成本來的猩猩”,與C選項的意思相符合。A選項和B選項與文章內容不符,而D選項中提到的公德心培養則非本文敘述的重點,故只能選C。

3.C【解析】元旦的問候語本來應當是“新年好”,但德國人在倫琴公布X射線的成果之后,這一問候語就隨之改變。這說明了德國人對科學前沿的關注程度,故C正確。A、B、D在文中都有涉及,但并非作者主要說明的對象。

4.B【解析】文中提到的有,圓柱狀石砌建筑和佛塔的風格都說明古墓為少數民族墓葬,而且文中還提到,如果假設這些古墓為元代,可以很好理解一些疑點。因此B正確。A文中未提到。圓柱狀石砌建筑只是證明古墓為少數民族墓葬,故C項不正確。同理可知,D項也不正確。

5.A【解析】這段文字主要是談了轉基因食品的原理,它是來源于通過遺傳改變組成的轉基因生物的產品或是其加工品,主要是來自于轉基因動植物和其加工品,所以選擇A,這個選項更概括。B、C、D都只是說了一個方面。

6.B【解析】這段話的首句“人一生的思想及其變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是主題句,以下是從時代及個人生存環境方面分別進行闡釋,故B為答案。A重在表明人的思想是會改變的,卻沒有突出本文強調的影響改變的因素;C講的是分析人物思想的方法,本文沒有提到這個問題;D是對本段話中最后一句的復述,失之片面。

7.A【解析】這段文字前面所講“夜郎”是盡人皆知的文化符碼、被認為具有含金量和知名度,都是在解釋各地為什么“紛紛爭搶”“夜郎”品牌,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A,而不是D。作者雖然對爭搶“夜郎”這個來源于貶義詞匯的品牌不以為然,但主旨不在于批評這種行為,也沒有預言以“夜郎”命名會遺臭萬年,故B和C都不正確。

8.B【解析】從文中的信息來看,從胡克到牛頓,從牛頓到愛因斯坦,都是一個由復雜到簡單的過程。故選擇B,A、C、D項不正確。

9.C【解析】文中只提到了“前面的路還很長:真正全動態視頻畫面至少要每秒24幀,而多數消費服務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可見現在的技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但不可推出“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其他三個選項A、B、D都是可以根據文字內容推出。所以本題應該選C。

10.B【解析】這段話中,馮友蘭先生說的“命”是指個人所處的時代、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而不能據此判斷馮友蘭先生是唯心主義者,所以選項C不正確;根據馮先生的話,成功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成功的人未必都是天才,故選項A、D均不正確。因此,選項B為正確答案。

11.B【解析】A錯,無法從文中推知。B正確,“真正的OUTLETS商品要有完整的進口憑證,與專賣店中針對中國市場生產的產品不同”,所以,專賣店中針對中國市場生產的商品無須進口憑證。C錯,因為文中說的是與“大多數”外貿店不同,有真正的OUTLETS商品的外貿店也應該有完整的進口憑證與正規授權。D錯,無法從文中推知。

12.A【解析】文段說明中國二十年中出現的環境問題相當于發達國家一百年中出現的,可知中國的環境問題很嚴重,所以選A。根據文字內容并不能推出B項。環境問題的多少不能代表發展的快慢,故C錯誤。而集中出現不等于同時出現,故D項錯誤。

13.A【解析】通過“這些種子中含有會引起神經紊亂的毒素”可以推出A正確。“毒素會在食用蘇鐵種子的狐蝠身體中積累”,但沒有說一定要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B錯誤。毒素是在“狐蝠”體內代謝不掉而積累,并非在“人體內”,C錯誤。這種神經疾病并非傳染病,D錯誤。

14.A【解析】根據這段話,由于天氣惡劣胡椒的產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主要的胡椒種植者轉種高價位的可可,這勢必減少胡椒的供應量,所以,選項A是正確的;由于可可種植者增多,很可能可可的價格比往年低,所以選項B不正確;文中明確指出,主要的胡椒種植者轉種高價位的可可,所以選項C不正確;三年來,全世界的胡椒產量遠遠低于銷售量并不能說明胡椒的消費情況,所以,無法推出選項D。綜上所述,正確答案為A。

15.C【解析】科學家用莊子的話來解釋納米現象體現了這位科學家也具有深厚的文學知識,A選項內容沒有體現,B選項說得太絕對。科學家的那段話只說明這位科學家有很好的文學藝術知識,但并不是說D的內容。

16.B【解析】這段文字談了航天飛機存在危險的兩個原因,一是設計復雜,二是攜帶大量液氫和液氧,A和D都只涉及到了設計復雜這一點,而C并不是航天飛機的最終結果,航天飛機最終將被停止使用。所以正確答案是B。

17.B【解析】這段話的主旨講的是閱讀這種藝術的內在特點在于“感受”,所以B為正確答案。現代人把閱讀簡單化了,并不等于他們不喜歡閱讀,而是追求結果,忽略感受,所以A是不正確的。閱讀與電影當然是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但不是本文的論述重點,所以C也不正確。文中提到現代人對閱讀的不正確態度,并未談到淘汰閱讀的問題,所以D也不正確。

18.A【解析】這段文字推測出的各個結果都是在試圖證明火星上曾經有水,所以正確答案是A。

19.A【解析】此題的解題關鍵是要弄明白“有‘事跡’的作家”、“作家階級性”以及作家被文學史“記憶”之間的關系。這段文字告訴我們:中國文學史家更傾向于看重那些階級地位較低、生活經歷坎坷的作家,言外之意,他們在評價一個作家的成就時,過多地考慮了作家的階級出身,因而A是正確答案。B和C都講的是對作家階級身份定位的準確與否問題,不是本文主旨。D沒有涉及階級出身與文學成就之間的關系,因而也不正確。

20.C【解析】這段話表明因為跨國公司利用“知識產權”利器阻礙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已經嚴重影響產業發展并危及產業安全。有鑒于此,我國必須加強高科技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選項C正是此意,為正確答案。選項A、B、D只是談及實際可能存在的現象,與本題無關。

21.A【解析】根據文中信息,這種“超級病菌”在英國醫院的感染率為世界第一,故A正確。B項不準確,文中只是提到了“英國國民健康保健系統每年得支出10億英鎊”。C項也不準確,文中只提到死亡人數多,并未提到死亡率高。D項在文中并未提到。

22.C【解析】“它們”指的是“藝術史家們對夏加爾畫中符號的解釋”。也就是說,這些解釋只是夏加爾的世界的一部分,并不能涵蓋他作品的所有內容。所以選C。

23.A【解析】本段是在闡述火星上是有可能存在生命體的,故A正確。B答案只涉及該段的后半部分內容,并不是全段所要論述的,并且文中說到溫泉環境“已經發現了生命體”,所以這是事實,勿需證明。火星上的大氣環境變化只是證明所需的根據,而非結論,C項錯誤。顯然該段文字也不是為了說明“火星的地表元素與地球上很近似”,D項也不正確。

24.A【解析】根據這段文字可知,在我國人們認為節約是因為貧窮,物資匱乏,現在進入小康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沒有必要再提倡節約了。而在遠比我們富裕得多的歐美國家卻盛行節約。此對比說明節約和貧富無關,而是人們對待資源的一種態度。與此最接近的是選項A,為正確答案。選項B、C、D不符合文意與題目要求。

25.B【解析】飛棍到底存不存在還沒有定論,所以A不正確。要證明飛棍的存在,有兩種證明方式,一是找到它的實體,二是用科學理論來證明,C和D都只說明了一種方式,所以不正確。因此正確答案是B。

26.C【解析】因為“通訊衛星有一個相對靜止的軌道。這種軌道是與地球自轉保持同步的”,那么它很難“對地球表面的每一部分一覽無余”,能“對地球表面的每一部分一覽無余”的是用于天氣預報的衛星。故C項錯誤。其他各項都可以根據文中信息推出。

27.D【解析】從整段文字流露出的作者語氣來看,作者是不支持這種幼兒園進行“小學化”教育的行為的,因為作者在最后一句說“在原本可以盡情玩耍的階段,孩子們卻不得不過早地背負起‘學業’負擔”,顯然作者在批評這種幼兒園給孩子太多的負擔,所以只有D選項是正確的。A雖是作者贊成的,但不是作者的主要觀點;B并未提到;C雖是作者反對的,但不是作者想說明的問題,故A、B、C都不正確。

28.A【解析】文章開始提到“這些品質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潰”,繼而說“有意識地依靠教育來培育他們”,就此點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選項A是正確的。文中沒有提到品質的崩潰對孩子的影響,所以B項是錯誤的。C、D項的內容只是文中的信息點,不是文章所強調的。

29.D【解析】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在近20年來全球增溫背景下,珠峰地區的環境變化仍是目前亟須研究的課題之一。”說明全球環境在變化,珠峰地區的環境也不停地變化,盡管我們已經對其進行了3次考察,但還是不夠的,仍需要對珠峰繼續進行考察,以了解其變化,結合選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A、B、C只是文章敘述的一個信息點,并不是文章主要想表達的觀點。

30.D【解析】文章中提到人情價值觀的缺失是和傳統文化相背離的,與A選項的內容相違背。B選項概括總結了第一個句子而忽視了后半部分內容,不是對文章內容完整的概括。C選項則只概括了第二個句子,同樣不是完整的概括。文章是想告訴讀者,現在的社會中缺少人情味,社會的現實與傳統文化中一些好的內容相左,后者需要被重新發揚,與D選項的內容符合。

31.D【解析】這段文字的作者在反復強調修改對一篇文章的重要作用,因此選擇D。A、B、C都不是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32.A【解析】B選項是對文章后半部分的片面理解,故不正確。這段文字的意思是人對高科技的盲目崇拜,而并非是高科技本身在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帶走了精神文明,因此C選項是對文章內容的誤讀。文章只是提及信息社會精神文明的缺失,而并沒有提及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因此D選項也不正確。文章的主要意思是盲目崇拜科技發展,貪圖科技發展帶來的物質文明會造成精神文明的缺失。因此想告訴讀者不要盲目地崇拜科技發展,與A選項吻合。

33.C【解析】最后一句話“尋求破局,乃當務之急”點出了這段話的主旨:中國應該趕快發展旅游紀念品產業。A、B、D三項只是應該發展旅游紀念品產業的幾個原因,不是文章主旨。

34.B【解析】這段文字談論的是氣象部門為什么沒有正確預期臺風“麥莎”的到來,文中第二句說“應該說中國衛星應用水平不低”,從這就可以否定C選項;從后面一句“然而對于衛星資料的運用分析、把整個資料運用到模式里面去,我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比較明顯”可以歸納出B選項,也就是失準的主要原因。A選項說“人力和資金不足”文中并沒有體現,文中最后一句是說“人才”方面的差距,而非“人力”;D選項說“收集的資料有限”在文中也沒有提到,文中只是說“對于衛星資料的運用分析”,沒有說資料的多少問題。

35.C【解析】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說藍細菌的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氧氣含量增加,而從“厭氧菌”的名字可以判斷當時地球上主要生物的最佳生活環境是沒有氧氣的狀態,因此氧氣含量的增加對這些生物而言意味著生活環境的惡化,因此正確答案是C。A和B是產生公害的原因而非其本身,而D所講的內容在本文中沒有任何體現。

36.C【解析】這段文字開頭先指出,財政政策能提高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后面就接著說明財政政策怎樣支配政府開支以促進消費,所以只有C選項概括得最準確。A、B選項本身是正確的,但卻是政府行為的結果。D項在本文中根本沒有提及。

37.D【解析】這段文字告訴我們,要戰勝他人,不一定非要貶低他,提高自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根據這個意思,我們可以知道選項D是這段文字所要說明的問題。A項和B項所說的與這段文字沒有任何關系。C項也只是對這段文字的一個側面的理解,并不是其所想說明的問題。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D。

38.D【解析】因為1904年發生的1號氣旋和2004年發生的1號氣旋名字會相同,故A錯。命名中的序列和熱帶氣旋的位置無關,故B錯。風力是是否能夠命名的條件,但命名中不會反映風力強弱,故C錯。D正確,因為只有兩位數字,最多命名到99號,故不會超過100個。

39.D【解析】從文意來看,大樹經受了巨大的打擊,但都能承受,而小甲蟲雖然小,卻堅持不懈地攻擊,最終咬倒了大樹。A談的是解決問題要抓住根本,B談的是自然界的規律,C是從大樹的角度來談的,只有D是在贊賞小甲蟲,故D正確。

40.A【解析】略

二.選詞填空

1.D【解析】“平淡”指“平常為,沒有曲折和波瀾”。A項“平庸”的感情色彩與上下文不符。B項“平實”的意思是“平易樸實”,多指文筆風格等。C項“平坦”的意思是“沒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勢)”,所以我們可以說“生活道路平坦”,一般不直接說“生活平坦”。

2.C【解析】靈巧”是形容人的,“玲瓏”多形容小巧可愛,“細致”應該是指做工比較細的東西,這里指雕刻的工藝用“精致”比較合適。

3.C【解析】“廢除”的意思是“取消,全部丟棄”,主要用于法律、習慣、制度、傳統。“取消”的意思是“使原有的制度、規章、資格、權利等失去效力”,也指“刪除或消去”或“停止計劃”。“取締”的意思是“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消除”的意思是“使不存在;除去”。根據意思應當選擇C,A、B、D不當。

4.B【解析】“斟酌”的意思是“反復考慮以后決定取舍”。“討論”和“商量”都是需要兩人相互交換意見的,“議論”是指“對某問題進行評議討論”,但這句的主語是父親,故A、C、D都不正確。

5.D【解析】“一敗涂地”形容敗得不可收拾。“一無所有”指什么都沒有,多形容非常貧窮。“一無是處”意思是一點對的地方也沒有。“一文不值”意思是很不值錢。單看第一句好像四個選項填在橫線處都可以,但我們注意到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說到“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由此判斷,只有“一文不值”才可以與此相一致。所以本題的最佳答案是D。

6.A【解析】“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搖搖欲墜”用來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臺。“千鈞一發”比喻情況萬分危急。B和D用來形容生存狀況都不太恰當。“累卵之危”用于比喻極危險的情況,由于它是名詞性的,用在畫線處不合適。綜上,A最為恰當。

7.A【解析】“全部”和“全”常在主語后面修飾動詞,故B、D不正確。C項“不光……還……”雖然表示進一層的意思,但“還……也……”不能搭配,故正確答案應為A項。

8.B【解析】能跟“研究成果”搭配的有“豐富”和“豐碩”。“豐厚”多指收入、待遇等。“豐盛”指物質方面,如酒席。能跟“高度”搭配的有“注意”和“重視”,但是意思完全不同,在此只能用“重視”。綜上,B項正確。

9.A【解析】“象征”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用在這里不恰當。“證明”跟后邊的“著”搭配不太恰當,而且將“重實際,多想象,包容萬物”說成是一種“精神”也有待考慮。“符號”用在第一個空不通順,“說明”跟“證明”一樣,不能用在第二個空。綜上,A項正確。

10.C【解析】根據題干的邏輯關系可以推出C項。第一個空前后應為假設關系,第二空前后應為遞進關系,第三空前后應為選擇關系,第四空前后應為因果關系。

11.C【解析】“輕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也有輕松的意思;“清瑩”形容清澈而明亮,用在此處最恰當。“清澈”、“清涼”均不太合題意。

12.C【解析】“淡泊”突出不追求名利,與語境最相符合。

13.A【解析】“流逝”強調的是抽象事物的失去,其余選項都強調具體事物的失去。時間是抽象事物,故A項最恰當。

14.A【解析】“艱深”指(道理、文詞)深奧難懂,符合句意。“艱澀”指(文詞)晦澀,不流暢,不易理解;“晦澀”指(詩文、樂曲等的含意)隱晦不易懂(多指文字難懂,不通俗)。從句意來看,“語言直白”顯然不是“艱澀”的,而應該是內容“深奧難懂”。故A項最恰當。

15.D【解析】“松懈”指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緊;“鎮靜”指平穩,冷靜;“鎮定”指穩定,不慌亂;“松弛”指不緊張。從前面的“使緊張的精神”可知,應該是“松弛”。

16.C【解析】“頓時”、“馬上”都有“立刻”的意思,但“頓時”只用于敘述過去的事情、局面;“瞬間”、“眨眼”都形容時間及其短暫。結合句意,“頓時”更為恰當。

17.C【解析】“拜訪”指訪問他人的敬詞;“訪問”指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談話;“查訪”指調查打聽(案情等);“察訪”是通過觀察和訪問進行調查,適用范圍較寬,不限于案情。根據句意C項最恰當。

18.C【解析】“派生”是從一個主要事物的發展中分化出來;“繁殖”指生物產生新的個體;“衍生”是演變,產生(側重于產生);“衍化”指發展變化(側重于變化)。根據句意,“新的社會形態”應該是從“社會格局”中新產生出來,故選擇C項最恰當。

19.C【解析】“培育”指培養幼小的生物,使它發育成長;“培養”指以適宜的條件使繁殖;“扶助”指幫助;“培植”指栽種并精心管理(植物)或培養(人才),扶植(勢力)使壯大。“國內市場新的增長點”需要管理,所以應用“培植”。

20.C【解析】“觀察”指仔細查看(事物或現象);“觀望”指懷著猶豫的心情觀看事物的發展變化,張望;“考察”指實地觀察調查;“考查”指用一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行為、活動)。根據句意,用“考察”與原句“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吻合。

21.B【解析】“因循守舊”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的精神;“抱殘守缺”指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固步自封”指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墨守成規”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根據句意,B項最恰當。

22.C【解析】“猶豫不決”指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舉棋不定”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畏縮不前”指畏懼退縮,不敢前進。根據句意,C項最恰當。

23.B【解析】語境為轉折關系,與“本以為這樣可以引來許多學生”相對的成語應是“門可羅雀”。

24.B【解析】“不以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用在此處最恰當。“不以為然”表示不認為是對的。

25.C【解析】“以致”多表示不好的結果,“以至”可表示程度上的延伸。此處應選擇C項。

26.D【解析】“推卸”指推脫責任,不肯承擔;“推脫”指不肯承擔責任;“推辭”指辭讓、拒絕;“推托”指借故拒絕。此句上文說“找借口”,故選D項。

27.B【解析】“收益”表示獲得的利益﹑好處;“受益”表示得到好處,受到利益;“得益”表示得到好處﹑益處,多指物資上的好出;“收獲”表示取得成熟的農作物或者表示比喻心得、戰果等。結合題意,此處選擇B項最恰當。

28.B【解析】“躊躇”同“踟躕”表示徘徊不前貌,緩行貌;“猶豫”表示遲疑不決;“徘徊”表示來回地走,結合題意此處選擇B項最恰當。

29.A【解析】“逐步”側重人的有意識、有步驟的行為;“逐漸”側重自然的、漸進的變化;“同步”表示協調一致,兩個或幾個隨時間變化的量,在變化過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對關系。“同時”表示同一時候。結合題意,A項最符合題意。

30.D【解析】“打扮”表示使容貌和衣著好看,裝飾;“妝扮”表示打扮和打扮的樣式;“化妝”表示用化妝品使容貌美麗;“化裝”表示假扮,偽裝。根據題意,D項最恰當。

31.A【解析】“堅忍不拔”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更符合句意。

32.A【解析】“屢見不鮮”強調多次看見;“層出不窮”強調不斷出現;“鱗次櫛比”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洋洋大觀”形容美的事物眾多豐盛。根據句意,選擇A最恰當。

33.B【解析】“夢寐以求”形容迫切的希望著;“求之不得”指想找都找不到;“癡心妄想”指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望其項背”比喻趕得上。根據句意,選擇B項最恰當。

34.C【解析】“相提并論”指把不同性質的兩個人或兩件事放在一起討論。

35.C【解析】“鋒利”多形容武器等;“凌厲”指迅猛,鋒利;“犀利”形容言辭、目光等尖銳明快;“睿智”指聰慧,明智。根據句意C項最恰當。

36.B【解析】“留言”指離開某地時用書面形式留下要說的話;“流言”一般指背后議論、誣蔑的話;“謊言”指謊話;“漫言”指散言,宣言,隨便地說。根據句意B項最恰當。

37.C【解析】“內疚”心中慚愧不安;“懺悔”指佛教儀式,原為對人坦白自己的過錯、求容忍寬恕之意,后成為專以脫罪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儀式;“歉疚”指對不住人,內心不安;“歉意”指抱歉的心情。根據句意“內心深處”,此處C項最恰當。

38.C【解析】“留戀”不忍舍棄或離開;“流連”指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躑躅”指徘徊;“流浪”指生活沒有著落,到處轉移,隨地謀生。根據句意,C項最恰當。

39.C【解析】“取締”、“取代”、“去除”都側重消除,使其不存在;“取代”側重代替,句意是用“社會福利制度”代替“國有企業的福利制度”,故C項最恰當。

40.A【解析】“視線”指眼睛與所看物體間的直線;“視野”指所看到的空間;“視覺”指物體的影像刺激視網膜所產生的感覺;“視聽”指看到的和聽到的。本題描寫人們對“火箭”這一物體的觀看,應用“視線”最恰當。

三.文章閱讀

1.D【解析】縱觀整個第一段,我們可以看出“重物等來吸收地震能量,減少震動,還有的利用高科技手段抗震。在這方面,日本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是本段的中心句,其他的幾個句子是進行實例說明。比較此題的四個選項,最準確的是D項。

2.A【解析】此題我們可以從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第二段中最后一句給出了本題的答案,那就是“該防震系統目前的問題是成本高、耗電大”。所以本題應該選A項。

3.C【解析】這段文字中只有第二段文字中提到了超導線圈。文中說“發生地震時,這些超導線圈產生的磁性斥力與震力相反”,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出本題的答案是C。

4.C【解析】縱觀全文,本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防震方面的一些內容,具體地說是現代建筑的防震手段及其原理。選項A中日本的抗震技術只是文中舉的一個例子,A項不正確。B項和D項只是文中的一部分內容,過于片面。所以本題選C。

5.A【解析】因為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揭開了生物經濟的序幕,因為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標志著生物經濟孕育期的結束,生物技術將為生物經濟時代的到來鋪平道路,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生物技術對生物經濟的重要,是其發展的基礎和前提,A項正確。B、C、D項從文中是無法得出的

6.A【解析】第二段中提到,“最關鍵的就是要使許多生物過程數字化”,故A正確。

7.D【解析】文中并沒有說生物經濟時代會持續20年,只是提到在接下去20年生物經濟的狀況,而早在半個世紀前生物經濟已經開始出現了,所以A選項不對。生物過程的數字化研究已經開始了,已經開發出了數字氣味技術,所以B選項不對。雖然數字嗅覺技術可以被廣泛地使用,可是這還沒有實現,所以C也不對。

8.A【解析】文章第一段提到“這表現出:綠化部門對草坪在城市中的功能沒有正確理解。”這里的“這”通過上下文可以得知是“北京有多處草坪地帶立著‘禁止入內’的牌子”。由此可以知道,現在綠化的誤區是A項所說的“草坪地帶禁止入內”。從第三段的介紹可以知道C、D兩項是目前種植草坪的誤區,B項在文章中沒有提到,所以正確答案是A。

9.D【解析】第二段列舉了倫敦公園的綠化措施,舉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加強觀點的說服力,通過對文章第一段的閱讀:“其功能是為了給人們提供能夠在草地上活動的場所”,可以知道A、B、C三項都不是作者看待此問題的觀點,只有D符合作者意圖。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0.B【解析】此題可通過第三段話中“這使得北京建成的許多草坪地帶給環境帶來的正效應不明顯,而負效應卻不少。比如……”找到和A、C、D三項相對應的觀點,只有B項文中沒有提到。故本題正確答案是B。

11.C【解析】通過前面的閱讀,我們知道伊拉克古老玻璃制品經過了幾千年,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已經被腐蝕,其中的原因何在,這是對核廢料處理人員真正有價值的、值得借鑒的地方,也是核廢料處理人員和考古人員之間進行對話的原因所在。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C。

12.B【解析】第五段中提到“埋存機制”一詞,從“這種”一詞可以看出答案出現在上文,由上文可以得知這里指核廢料的埋藏辦法,所以首先排除A,因為A是伊拉克手工藝品的埋藏辦法。選項C、D是埋藏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只有選項B是文中所指的埋存機制。

13.D【解析】第七段中講到這些古老的手工藝品其中一些保存得驚人地完好。另一些徹底變樣了。“這些玻璃制品所含成分或所處環境(濕度、溫度、酸度)的細微差別,可以造成腐蝕程度的巨大差異。”從這句可以分析出這些古老的手工藝品給人們的啟示,結合選項,只有D項是正確的。

14.C【解析】文中說:“中世紀藍色玻璃中的鈷,可以比作核廢料中的放射性元素。”據此判斷,鈷元素在核廢料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選項A錯誤。關于B項文中是這樣說的:“美國眼下僅來自防御性核工程,就有1億加侖的高放射性材料有待進行這樣的處理。”所以選項B錯在“共有”二字上。“在核廢料處理人員和考古人員之間,已經有至少10年時間的對話”,對核廢料埋藏機制的研究應該比10年更長,所以選項D也是錯誤的。只有選項C符合原文說法。

15.B【解析】文中第四段提到“柯伊伯帶(由距離太陽45億公里以外、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大群較小天體組成)”,說明的是這個家族到太陽的距離。我們都知道宇宙是無窮無盡的,非常廣闊的,即使是一個家族內星體的距離也相去甚遠,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從文中所提供的信息就可以判斷出2003UB313星體距離太陽也是45億公里。其他幾個選項都與原文內容相符,所以本題選B項。

16.B【解析】文中第四段提到,“新行星和冥王星都來自于同一個家族——柯伊伯帶。在這個距離太陽系最遠處的小行星帶中,‘生活’著難以數計的行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冥王星是行星,只是它的“大行星”地位目前遭到了質疑,但絕對不會影響其作為行星的身份。所以A項不正確。最后一段說到了他比其他八大行星及月球體積都小,比2003UB313星體也小,但就此判斷它是太陽系中最小的天體有點片面,文中也沒有提到,所以選項C也不對。D項也是錯誤的,因為要在天文學聯合會上進行討論的是2003UB313星體的身份問題。只有選項B比較符合文中的說法。

17.C【解析】文中提到“新行星的發現可能反而會成為讓冥王星‘下崗’的契機”,還提到“如果將來在這個行星帶中每發現一個‘大個子’就要稱做大行星,那大行星的數量就會急速上升,這顯然不合理。”這句是對其原因最恰當的解釋。對照選項,C項最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