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大學范文
時間:2023-03-20 08:0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連的大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半軍事化管理是學校的最大特色。航海是原則性和紀律性特別強的一項事業,作為未來的航海家,較強的時間觀念和遵規守紀無疑是在校期間的必修課。在海大,學校要求航海類專業學生每天早晨出操,上課統一列隊,統一著裝參加各項大型活動。那時,剛剛跨進大學校門的我們,總以為大學是個性和自由可以得到極大發揮的地方,初次看到學校的規定時,我們很是反感,但看著那從小就迷戀的海員服、海魂衫等,還是“投降”了。
其實從進入海大以來,最期待的就是有一天能登上學校自己的教學實習船,去海上實習。大四上學期剛結束,我就接到了海上實習的通知,當晚高興得睡不著覺。我們那次海上見習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船舶在海上航行的一切操作方法,同時協助廚房完成一些后勤工作。在大連港裝完2000噸貨物后,隨著長長的一聲汽笛,“育龍輪”收起大鐵錨,解開纜繩,緩緩離開碼頭,朝著目的港進發。地面上的建筑離我們愈來愈遠,只見嘩嘩的海水不停地奔向船尾,心情也隨著輪機的轟鳴聲而久久不能平靜。差不多半個月之后,我們終于到達了此次實習的目的港――泰國曼谷。此次實習,我們的經歷和級別不足以擔任船長、大副、二副、輪機長等職位,但看到他們在湛藍色大海上意氣風發地指揮輪船,作為實習船員,我們心中還是充滿了無盡的向往。在海大,這樣的實習機會還有很多,如果你有幸能被選到“育鯤輪”實習,那更有機會隨著海關和校領導一起出訪外國。
也許曾經,周游世界是你的夢想,而海大就是這夢想的起點。常常聽學長們驕傲地講起他們五彩繽紛的船員生活。船舶航行經過太平洋、大西洋等多個海域,到達多個國家。他們在工作中一覽大海的壯美風光,萬水千山走遍,享受著航海事業帶來的無窮樂趣!
細節大連海事大學
專業技能大賽
“大副”操作電腦給集裝箱配貨,“二副”用筆和尺進行海圖作業,“水手”們蹲在地上打繩結、撇纜……如果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面,覺得是海員們在工作。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是我們的專業技能大賽,雖然動作還不是完全規范嫻熟,可是“實習船員”們的態度是相當認真哦!那種第一次穿上海員服裝的成就感和神圣感是大學時代最美好的珍藏。
篇2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graduate employment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Dalian Software Park, through training of employ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mployment patterns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of computer majors. This artical will discuss the inspiration by study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alian Software Park.
關鍵詞: 大連軟件園(DLSP);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就業力;區域性就業
Key words: Dalian Software Park(DLSP);computer major;graduate employment;employability;regional employment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2-0237-02
0引言
當今中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型教育轉變為大眾型教育,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使得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隨著整個世界IT業泡沫經濟的出現以及金融危機的深遠影響,其在就業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大連軟件園(Dalian Software Park,DLSP)被業界譽為“中國的班加羅爾”和“軟件外包服務業的香格里拉”。從1998年大連軟件園開工建設至2009年的短短10年間,大連市以軟件園為主體,軟件年銷售收入從最初的2億元增長到4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53.32%。DLSP的飛速發展與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密不可分,其中對人力資源的充分發掘和利用是關鍵之一。本文將結合對DLSP的相關調查和分析結果,談談其對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啟示。
1大連軟件園促進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先進經驗
1.1 對準從業人員就業力的培養就業力(employability)意指一種能使個人獲得并保有一項工作的能力[1]。在美國,就業力與溝通能力、數學語文能力、科學能力、職業相關的特殊技能一起被認為是個體進入社會的五種必備的基本能力。就業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自主學習能力,表現為個體能夠有效地將已有知識技能運用在現有工作中并且能從不同領域獲取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從而有效解決問題并做適當的決定。②個人管理能力:表現為個體主動進取地完成工作的態度、良好的工作任感與適應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個體能夠設定工作及個人生活目標,并通過計劃與管理時間、金錢等資源,以達成目標行為的過程。③團體合作能力:表現為積極融入團隊,與團隊成員密切合作,從而獲得工作目標的最佳結果[2]。
對準從業人員就業力的培養也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DLSP注重培養和使用“自己的人才”:一是充分利用大連地區的眾多高校資源,這些高校包括大連理工大學(985工程)、大連海事大學(211工程)、東北財經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等,它們的地理位置與DLSP毗鄰,并且在大學生基礎課程學習、專業技能培養、社會活動實踐以及就業等領域與DLSP有著非常廣泛和深入的合作關系。二是DLSP與東北大學以及相關企業合作興辦的“東軟信息學院”,它主要是面向DLSP,為其培養各相關領域的專業工程師。具體的措施包括:
1.1.1 充分利用各高校的教學資源和學科優勢為準就業人員打下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并且注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跨專業學習和交流。如大連理工大學的科研能力、東軟信息學院的實操能力、東北財經大學在財經管理類的人才培養能力、大連海事大學和大連交通大學的行業領先優勢、大連外國語學院的日語、韓語人才優勢等。
1.1.2 針對當今世界“知識爆炸”的時代背景和“IT產業”不斷發展變化的特點,與各合作高校共同協商,及時調整和更新基礎和專業課程體系,使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專業領域最新的知識和科研成果,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新求變的觀念。
1.1.3 為準就業的人員提供開放前沿的實驗環境。以東軟信息學院為例,其與許多國際著名“IT”企業合作,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與“IT”理論知識相配套的基于案例的高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包括Neusoft―Intel多核技術實驗室、Neusoft―HP無線網絡實驗室、Neusoft―EMC存儲技術實驗室、Neusoft―EPSON嵌入式系統聯合實驗室等,幾乎涉及“IT”產業的所有領域。學生以團隊形式在完全開放的實驗環境下自主實踐,不僅極大提高了其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強化了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1.1.4 為準就業人員創造到軟件園入駐企業進行畢業前專業崗位實習的機會。一方面,學生到HP、IBM、GE、簡伯特、阿爾派、埃森哲等國際著名企業實習,不僅可以在快速高效的工作環境中提高各方面能力,而且通過耳濡目染可以真實地感受和體會著名企業的文化和精神,強化對于工作的責任感和自律性;另一方面,各企業也可以根據招聘的需要,在實習的學生中認真選擇,著重培養,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1.1.5 DLSP設立專門的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眾多國內外IT企業提供全方位人力資源解決方案,包括:①人才培訓,DLSP所屬的培訓中心會根據企業的需要,利用優秀的師資和一流的設備對準從業學生進行包括ITO(信息技術外包)、BPO(業務流程外包)、管理營銷與外語四大類專業的系統培訓。②人才推薦服務。③人才派遣服務等。這些措施不僅滿足了企業的人才需求,而且可以保證準就業學生可以更好地就業。
篇3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建筑;建設理念;以人為本
近年來,國內高校在新館建設中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并成為業界共識。大連醫科大學新校區圖書館在建設及建成使用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新館的功能、布局、設施安排及內外環境的營造、服務模式的選擇,都充分考慮到人的意愿與習慣,并以人的需求為中心,努力營造一個富有親和力的、舒適方便的人性化環境。
1以人為本的圖書館建設理念
“以人為本”,即一切要圍繞人的需求而展開。讀者是圖書館真正的主人,圖書館建筑的規劃設計、設施裝備與服務運營,均以讀者的要求為中心,同時兼顧館員而不應是以書為本,或以管理或技術為中心,也不應以領導的意志為轉移。
1.1功能布局體現以人為本
現代圖書館管理強調以人為本,即以讀者為本、以館員為本。圖書館功能區域的劃分應該以方便讀者為原則,從讀者的角度出發進行平面布局,提供多種形態的閱覽空間。大連醫科大學圖書館在平面布局時,不僅重視讀者的閱覽環境,也充分考慮讀者交流、活動和休閑的需求。因此在新館布局時,讀者閱覽空間大都設在朝陽、通風、采光、風景俱佳的位置,同時在各樓層都設計了不同的休閑空間。新館采用了無障礙設計,所有的閱覽區域對全體讀者開放,充分體現了為所有讀者提供平等服務的圖書館思想。
圖書館內實行人本管理,強調對館員的關心與尊重。不但要尊重館員的個性,關心館員的事業發展,還應該為館員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新館的行政辦公區、業務工作區的設計體現了以館員為本的理念。工作人員較多并且人員流動少的書刊采訪、編目、計算機網絡中心的工作間均面向南,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而工作人員少或人員流動性強的,如期刊送裝等工作間設在西側,中心機房、基藏書庫位于北側。中心機房和館員工作間有一定間隔,避免噪音對館員的影響。考慮到新校區距市區較遠,新館還設計了兩個館員休息室,有單獨使用的衛生間和樓梯。
1.2環境設計體現以人為本
新館追求自然、館舍和人三者的和諧。圖書館采用自然光,以自然通風為主。窗戶的大小高矮設計適宜,便于工作人員、讀者開啟關閉。閱覽區除自然通風外,還輔助采用大型換氣設備進行換氣,確保館內的空氣清新。動靜區分開,閱覽區置于無噪聲區一側,閱覽區外部設專門的交流空間,有顏色清新、樣式迥異的桌椅、沙發,給讀者以家的感覺。在書架密集區域的適當位置安放圓形沙發,方便讀者就近閱覽。
現代圖書館建設注重綠色生態環境設計,體現人文關懷。圖書館空間環境設計已從單純強調效率性的物用功能,逐漸轉向關注讀者情緒與心理需求。除了必備的實用功能外,讀者閱覽環境的舒適性、室內外布局的藝術性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綠色、生態、環保的圖書館環境設計不僅給予讀者舒適優美的閱讀環境,更能起到規范和引導讀者行為、凈化心靈的作用。
綠化不僅能美化環境,襯托建筑物,增加藝術效果,而且可以凈化室內空氣,調節氣溫。讀者在長時間閱覽、學習后觀賞植物,可以緩解疲勞,得到放松,消除閱讀學習中的枯燥和單調感。工作人員還專門設計了漂亮的標簽掛在花木上,介紹花木的品種、習性和觀賞特征,集養花、賞花、小憩于一體,為讀者營造一個舒適、溫馨、優美、健康的學習氛圍。
背景音樂在圖書館環境建設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舒緩的音樂可以為讀者營造溫馨的學習氛圍,同時得到美的享受。新館啟用后,工作人員精心挑選了優美的樂曲,在閉館前15分鐘播放,提醒讀者在閉館前完成借書手續。在下午上課前20分鐘播放,以便提醒讀者上課的時間。在緊急情況下館內廣播系統可通知和報警。
1.3以人為本的管理與服務模式
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模式與圖書館建筑有密切的關系。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不僅是建筑和環境的設計,更是對圖書館服務模式的選擇和設計。藏、借、閱、查詢一體化的大開放管理服務模式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個自由、寬敞明亮、人性化的讀書學習空間。其思想基礎和邏輯基礎是尊重讀者的客觀需求,尊重讀者公平使用圖書館的權益,提高書刊利用率。這也是新建圖書館的共同選擇。而大開間、大平面的設計是這種管理服務模式對圖書館建筑的基本要求。讀者閱覽空間沒有房間的分隔,只有不同閱覽區的劃分,各閱覽區域通過地面的顏色與不同的家具擺放來劃分。大平面的布局使圖書館能夠將文獻的典藏、讀者閱覽、信息查閱和咨詢檢索集中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服務的空間。讀者通過圖書館設在大門的門禁監控系統,進行身份認證后,可以攜帶自己的學習資料和物品自由進入各個閱覽區,自主地閱覽或自習。在一樓大廳設置了總服務臺和總咨詢臺,辦理圖書借還手續和進行咨詢服務。在各服務區也設置了咨詢臺,隨時給予讀者幫助。圖書館的電子閱覽設備采用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布置,除了在總服務臺附近設置了20臺公共目錄檢索終端,還在各閱覽區域內分散放置了計算機,供讀者進行目錄檢索和信息查詢。圖書館實現了每天連續開放13小時的讀者服務,自助借還系統提供全天候的文獻借閱服務。
2新館設計理念與服務模式實現的基礎
新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取得滿意的效果需要多方面合作。圖書館的建設需要設計師與圖書館溝通與合作,需要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圖書館建成后的管理與服務模式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全體館員對圖書館建設理念的充分理解和認可。
2.1圖書館的參與是基礎
大連醫科大學自2002年啟動新校區建設計劃,圖書館就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文獻和網絡調研、了解圖書館建筑的有關知識。館領導積極參加圖書館建筑、圖書館環境設計和家具方面的研討會和學習班,汲取先進圖書館建筑的理念和經驗。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參觀國內外各類圖書館,學習科學的管理經驗,深刻理解現代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模式。通過學習和參觀,館領導在圖書館建筑理念、未來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選擇上產生共識,從而形成了目標清晰、內容明確的圖書館建設規劃,最后形成內容完善的新館建筑工程設計任務書。
2.2與設計師的融洽合作是保證
大連醫科大學新校區設計采取了國際招標的方式,最后由日本三井住友建筑公司完成新校園的整體設計和全部建筑單體的建筑設計和室內環境設計。雖然設計師沒有圖書館建筑設計的經驗,但他們仔細研究圖書館設計任務書,與圖書館充分溝通,了解圖書館的功能需求,同時實地考察和參觀國內外圖書館建設成功范例。圖書館與設計師密切合作,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提出建設的設想。設計師在平面布局和室內環境設計上尊重和滿足圖書館功能需求的同時,對建筑風格進行整體把握。特別是在室內環境設計和家具的配置上,圖書館從功能需要上提出設想,由設計師對整體風格和色彩搭配進行把關,共同選定家具的顏色、式樣,從而保證圖書館內部環境整體風格的協調一致。
2.3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支持至為關鍵一些高校圖書館在建設的過程中自始至終由校領導說了算,基建辦一手操辦,不聽圖書館方面的意見要求,不讓圖書館員參與。閉門造車的結果往往是功能不到位,不適用,不好管理,遺留一大堆問題。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該館在規劃之初就主動參與,積極提建議,并邀請主管新校園建設的學校領導參加圖書館建筑學習班,從而贏得領導的信任與理解。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積極與學校基建部門協調,和設計師共同討論圖書館的設計方案。并邀請學校資產管理部門的領導參加圖書館環境設計和家具的研討會,讓他們了解現代圖書館家具設備的發展趨勢,從而理解圖書館提出的家具設備的要求。
2.4館員是最終的實踐者
新館的建成為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水平提供了機遇,為圖書館采取開放式管理與服務模式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圖書館新服務管理模式真正有效的實施,離不開全體館員對圖書館建設新理念的理解和認同。因此新館建設決不僅僅是館領導的事情,全體館員也要參與。
篇4
摘 要 終身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發展趨勢,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我國提升全民體質的必然選擇。本文根據自己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經驗,以大連市民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一種羽毛球大眾教學推廣方式。
關鍵詞 終身教育 羽毛球 大眾體育 教學模式
正如在《體育之研究》(1917年發表于新青年,是我國近代終身教育和大眾體育研究之權威文獻)當中所說:發展體育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提升全民體質,也在于改變國人的精神風貌,體育作為德育和智育基礎,其地位必須被重視。今天,提出的觀點仍然具有先進性,因為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機械化時代和電氣化時代,人們越來越少從事體力勞動和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終身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羽毛球運動是我國當前最為普及的運動,覆蓋了各個層次和各個年齡段的愛好者,但是比起我國羽毛球在職業比賽上的驕人成績,群眾羽毛球運動在技戰術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的研究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
一、大連市大眾羽毛球教育教學基本情況分析
筆者在大量走訪調查的基礎上,對于大連市群眾羽毛球大眾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連市大眾羽毛球教育教學形式主要包括:
(一)羽毛球俱樂部形式
大連市有著大量的羽毛球俱樂部,總體來說,教學形式較為松散,教師大多是兼職教練,但是人員相對固定,70%的以上的俱樂部教學方式較為系統,38%的俱樂部有著較為完善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體系,特別是這些俱樂部長期以來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教學模式。
(二)自主鍛煉形式
在大連市自主鍛煉羽毛球運動的比例較高,調查中比例占到了73%以上,這個其中30%的市民選擇請教練指導自己提高技戰術,70%的市民選擇網絡等方式進行競技訓練。很多人都是和朋友家人去進行自我鍛煉,在此過程中,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場所也不固定。
二、大連市大眾羽毛球參與者的狀況
(一)年齡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大連市羽毛球年齡分布比較均勻,其中13歲到25歲的群體較為活躍。其中的大部分群體是俱樂部的成員,他們有著較為系統的訓練,而且專業程度較高,技戰術水平也比較高。在俱樂部當中,70%的比例是13到25的青年,25歲到40歲的比例占到20%,40歲以上的占到10%。而25歲到50歲的主要是參與自主鍛煉,以休閑為主,具體的年齡結構20歲以下占到了10%,20歲到50歲占到了75%,50歲以上的占到了15%。
(二)學歷分布
在個體自己鍛煉當中,專科本科以下學歷占到了13%,專科和本科學歷占到了70%,碩士研究生以上占到了17%,其中可以發現,學歷高的人群比較喜歡打羽毛球。
三、大連市大眾羽毛球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建立起終身教育的觀念
當前的大連市大眾羽毛球教育還沒有建立起一個終身教育的觀念,這導致了廣大的羽毛球俱樂部在培養技戰術意識等方面還是停留在短期教育的觀念上,這不利于終身教育意識的培養。而對于廣大的自主鍛煉者來說,根據調查顯示,他們的動機更多是休閑運動,他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終身體育教育,這使得羽毛球教育的水平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層次。
(二)終身教育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
根據筆者的調查,大連市推廣大眾羽毛球終身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的制約因素:
1.社區體育缺乏對于羽毛球運動的重視。目前,我國的社區體育普遍缺乏對于羽毛球終身教育的重視,普遍缺乏經費支持和活動組織。
2.學校教育缺乏應有的力度。學校教育是羽毛球教育教學的重要場所,羽毛球學員經濟水平的提高關鍵在于學校的訓練。目前的學校不但普遍不重視羽毛球運動的組織和活動,而且教學上也存在不嚴謹的問題。
3.羽毛球教練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目前的大連市大眾羽毛球教練員不能夠滿足專業訓練的需要,也不能夠滿足終身教育的需要,特別年齡結構、性別和持續培訓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4.配套條件受到制約。大連市羽毛球場館稀少,收費高,而且缺乏配套人員,無法實現技戰術水平的提升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5.缺乏經費支持。大連市進行終身羽毛球教育普遍缺乏經費支持,這給提升教學水平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三)教學模式不符合終身教育思想
目前的大眾羽毛球教學模式無論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存在諸多的不足,這和羽毛球終身教育存在不相適應性。
四、結論和對策
(一)建立全民羽毛球終身教育的思想體系
必須要確立羽毛球終身教育的指導思想,要大力加強宣傳工作,將羽毛球終身教育理念貫穿到大連市民當中,鼓勵廣大市民參與到羽毛球終身教育當中。
(二)完善羽毛球終身教育的推廣條件
首先要完善社區體育,社區內提高經費支持,多組織羽毛球活動。其次是完善學校教育,學校要提高羽毛球教學競技水平,多組織高校間品牌賽事,從校園輸出終身體育文化。第三是提高大眾羽毛球教練員整體素質,尤其是建立教練員長期培訓的機制,鼓勵女性教練員廣泛參與。第四是提高配套條件,包括增加大連市羽毛球場館的數量,提高場館的硬件設施水平,增加技術測評和裁判人員。第五是提高羽毛球終身教育的經費支持和投入,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三)建立起終身教育的大眾羽毛球教學模式
明確終身教育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大連市民羽毛球整體競技水平為目標,弘揚體育文化,合理設置體育課程,構建起終身教育的教學模式和體系。
參考文獻:
[1] 郝克明.中國終身學習的發展與制度建設[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3-9.
篇5
為了不斷擴大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提高無償獻血的社會影響力,大連市無償獻血者志愿服務隊于2008年6月14日正式成立。三年的發展壯大,現已有注冊隊員356人,是一支活躍在無償獻血第一線的骨干力量。他們以弘揚無私奉獻的志愿者精神和快樂服務的志愿者文化為宗旨,在社會上,樹立了“無償獻血,助人悅己”的新型人際關系。
1 創新管理機制,保障志愿服務
1.1 健全組織機構,是開展志愿服務的基礎
大連市無償獻血者志愿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是由大連市紅十字會批準,在大連市獻血辦公室和大連市血液中心的監督指導下開展工作,是一個公益性的人道主義志愿工作組織,是由無償獻血者和熱衷于無償獻血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單位志愿加入的非營利性的群眾組織。服務隊下設5個分隊,各行其責,管理日常工作。隊長由市獻血辦公室任命,同時選出了服務隊的核心團隊成員。這些都為服務隊的發展打下了良好開端。
1.2 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規范服務隊管理
為有效地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制定了《服務隊管理辦法》等九項規章制度,內容包括:服務隊宗旨、性質、機構、任務、職責、隊員的權利和義務、培訓、考核、獎懲等各項內容,從而使服務隊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循序漸進、有序開展。
1.3 開拓視野,培訓與參觀相結合
為了拓寬服務隊隊員的知識面,提高隊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及服務意識,三年來,服務隊共進行了9期新隊員的初級培訓,兩期中級培訓。通過培訓,隊員們掌握了無償獻血志愿工作的意義、服務宗旨以及無償獻血相關知識,隊員們的服務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達到了規范服務。同時,服務隊還分別與深圳、哈爾濱和北京等地的無償獻血者志愿服務隊進行了經驗交流,汲取了寶貴的管理經驗,打開了思路,開闊了眼界。
2 開展主題鮮明的志愿活動,弘揚奉獻精神
在活動實踐中,服務隊大力開拓創新,打造出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志愿活動,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1 參與大型活動,樹立良好形象
三年來,服務隊先后參與了大連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創建文明城”、大連三頻道《健康動起來》、大連一頻道新聞60分、《大連日報》“城市雜志”專欄等節目,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服務隊員們的精神風貌;2009年協助血液中心成功舉辦了為紀念“6?14”世界獻血者日無償獻血表彰大會暨無償獻血者萬人健康徒步活動,2010年的“筑起愛的長城,奏響生命之歌”演講比賽以及大連市紀念“6?14”世界獻血者日大學生主題辯論賽等大型活動。截止目前,服務隊累計參與服務6154人次,提供志愿服務47652小時,為各項活動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
2.2 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打造服務隊品牌效應
服務隊隊員不僅參與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還踴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宣傳服務隊的社會影響力。服務隊隊長、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大連市“獻血之星”王晶和服務隊宣傳分隊隊長、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杯獎、大連市“獻血之星”謝綏參與了奧運火炬大連站的傳遞。
2.3 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層次
服務隊較其它城市雖然成立比較晚,但慈善義工流動血庫的前期準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如今參與大型活動、到市內各大獻血點為獻血者提供服務已經遠不是志愿服務的全部。為適應無償獻血宣傳工作的開展,不斷加強固定獻血者隊伍建設,服務隊已有意識地將宣傳引向大學校園、廠礦企業,甚至于農村,讓更多的公民了解無償獻血,從而參與到獻血隊伍中,這也是服務隊今后的一個長期工作。
3 身體力行,不斷擴大固定獻血者隊伍
篇6
楊:請問小王,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頂尖的大學,也是常青藤盟校的重要成員之一。你能否首先介紹一下什么是美國常青藤大學聯盟?
王:好的。美國常青藤大學聯盟共包括8所大學,它們是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布朗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常青藤盟校”的概念起源于這8所學校早期共同組建的一個體育聯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的概念漸漸弱化,隨之而來的是美國人將常青藤盟校作為超高學術水平、優秀教育傳統和濃郁貴族氣息的代名詞。進入這8所學校學習,意味著學生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和過人的實力,而且同時基本保證學生在畢業后能獲得一流公司的認可和順利的職業發展道路。
楊:能在這樣的學校里面學習,可以說是任何一個學生的榮譽。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壓力其實也是很大的,你在哥大課堂的經歷是怎樣的?
王:來到哥大之前,我對在此學習的難度系數自己心里是有一定準備的,而且還利用暑假進行了一段強化學習。但是入學之后,我發現我還是低估哥大的學習難度和強度了。常青藤大學的課堂教學可以用“難度超高,講解飛快”來形容。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的幾門課程每堂課都要有15到30分鐘的課上測驗,而這些考試,往往是其他一般學校學生的課后作業,從這個角度來說,難度顯而易見。另外,教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堂課可能涉及一本書三章甚至四章的內容,學生在聽講的時候必須全神貫注,跟緊教授的思路,否則很容易掉隊。這種強度很大的教學方式確實讓我剛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一方面增加課外閱讀的時間,仔細進行預習和復習工作;另一方面我經常和教授進行學術探討,在交流中仔細揣摩教授的教學和學術思路,并且獲得教授重要的學習建議。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有效,我很快就對哥大的這種教學模式適應了。又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哥大乃至常青藤學校普遍采用的這種教學方式確實對學生的提高太大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學習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極其積極。現在我的工作中,我仍然能感受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常青藤學校的課堂給學生帶來的幫助絕對不只是一些知識,而是重要的方法,習慣和解決方案。
楊:在例如哥大這樣的常青藤盟校里面,每個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故此競爭極其激烈。你是如何處理和協調好和同學的關系的?
王:像哥大這樣的常青藤學校里面,競爭是很殘酷的。但是這絕對不意味我們要很冷酷,相反,我們要更加珍惜同學之間的關系,把眼光放長遠。我在我的班里面絕對不是最聰明的,但是我可能是和同學關系處的最好的,因為我知道,我們這些在常青藤學校學習的學生在未來都遲早會成為公司的骨干和棟梁,在學習中如果能和其他同學成為好朋友,對以后的工作幫助是非常大的。在學習的時候,我盡可能給予其他同學學習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例如在小組作業的時候,我主動多做一些,給那些有家庭的同學減輕些壓力;因為我有汽車,同學有時需要辦事情或者工作面試,我只要時間上能夠協調開,一定會開車幫忙。我這種易溝通,愛幫忙的性格和處事方式讓我和很多同學都成為了好朋友。哥大的學習競爭雖然激烈,但是我和同學的關系一直很好,他們也一樣給了我很多幫助,這也讓我很感動。我想,這也是我在哥大最美好的回憶的重要一部分。
楊:哥大這樣的常青藤學校學習很緊張,你在學習之余是如何放松自己的?
王:我們的學習是極其辛苦的,強度很大,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保證,無法支持一年或者兩年的艱苦學習。我一直堅持健身,一周鍛煉三到四次,每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雖然學習如此繁忙,但是體育一定不能荒廢,否則身體很容易垮掉。在哥大的體育館和健身房里面,你會看到很多學生都很規律的來鍛煉身體。進入常青藤大學,千萬不能最后變成“強健的頭腦,羸弱的體魄”,否則是得不償失的。另外,我在學習之余經常去做一些校內和校外的志愿工作,例如,我經常參與系里圖書館的協調工作和紐約當地紅十字會的籌款活動,這些事情一方面讓我的神經得到了很好的放松,而且也豐富了我學習之外的經歷和經驗,這些對我的找工作的簡歷又多加了重要的幾筆。
楊:哥大這樣的學校,畢業時找工作不困難吧。
王:從現在往回看,我們找工作確實不是很難。這根本上是得益于常青藤盟校的盛名。大量的知名公司來我們系招人,例如花旗銀行、高盛、德意志銀行等都來了。我們這些同學,一個人平均有七八個面試,最后獲得兩三個工作邀請是很平常的事情。不過,在面試的過程中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為你來自哥大,代表著常青藤盟校的標準,而我是一個中國人,同樣也代表著在美國最優秀的中國學生,所以,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常青藤”和“優秀”這樣的感覺實際上已經讓我不需別人的鞭策,而自己努力地去研究目標的公司,完美地完成面試,向公司展示一個常青藤畢業生應當具備的素質和實力。“常青藤”這個字眼,是我們每個哥大學生不斷努力的強大動力。
楊:在哥大,除了學習以外,你在其他方面中有沒有感受過什么壓力?
王:有的。哥大位于紐約這個繁華的大都市,誘惑很大,消費很高。而常青藤盟校學生的構成注定了來自富裕背景家庭的學生占大多數,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我們中國人眼中還是比較奢侈的,但是要和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就必須在很多情況下和他們一起活動,故此花費是比較多的,在很多時候都超過我的預算。我提醒希望在哥大或者其他常青藤盟校的學習的學弟學妹,在計劃財務的時候一定要多追加些經費,這樣才能保證在常青藤大學學習和生活從容不迫。
楊: 能不能給那些希望來哥大或其它常青藤盟校的學生一些建議?
王:如果想獲得常青藤盟校的錄取,一個學生需要具備優秀的學術背景和托福以及GRE高分,這些我并不想說太多。我想強調的是,希望能在常青藤學校的學習的學生,一定要“謙虛”、“自信”、“樂觀”和“積極”。所謂“謙虛”,指的是我們中國同學一定要明白,在這些學校里面,比自己水平高的外國同學是很多的,不要盲目認為自己在國內學習多么領先,就可以在常青藤盟校里面獨占鰲頭。一定要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水平,在學習的時候更加認真努力,才能成為常青藤大學中最優秀的學生。所謂“自信”,意思是千萬不要被剛入學時的一些學習不適應情況所嚇倒,例如教授教學方式跟不上或者成績不理想,要堅信自己的實力,盡力去調整,把水平提高上去。所謂“樂觀”,是我自己切身的一個體會,高強度的學習和眾多的考試,即使一個學生成績很好,也會因為壓力過大間斷性的出現猶豫彷徨的現象,這些都是正常的。學生千萬要振作,不要因為情緒的波動而影響學習,因此精神上保持樂觀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個因素是“積極”,在常青藤盟校的學習壓力下,學生往往容易成為書本的奴隸,而忽略了很多其它有意義的活動。在常青藤大學的學習階段,應當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學生一定要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多參加各類活動,讓自己在常青藤盟校中的大學和研究生經歷五彩繽紛,留下無數令人心動的懷念。
篇7
門與路,永遠相連。
大學是一扇終點之門。它迎接了為高考拼搏后的學子,它使所有的辛勞與汗水轉化成了夢想的果實。大學也是一扇起點之門。如同一個準備好的發射室,將它親手培養出來的壯志青年送上社會這條大道,就像一個母親放開拉著孩子的手,讓他獨立闖蕩江湖。
然而在終點與起點兩扇大門之間,也還有這樣一條大道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走一遍。
大學生活是一個學習的平臺。它會幫助你提升高中的學習方法,它會讓你汲取更多神奇的知識。并且最重要的是,大學在教給你生活技能的同時,還賦予你全新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你有正確的心態準備步入社會。
大學生活是一個探索的空間。你可以盡情地去探索未知:生活,社會,自然,宇宙,甚至生命。你一定會在探索的過程中有驚奇的發現,有深刻的思考,有巨大的收獲。同時,大學也完成了培養你探索能力的任務。大學更是一個創造的儲備倉。大學能給你創造的條件與動力。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一條新的宇宙規律,你會某個科學大家。也許你熱愛生活,你能發明各種便利用具。也許你可以憑借你聰慧的商業頭腦創造出億萬元的財富。這些都只是你創造潛能中的冰山一角。而大學一定會為你創造一個適合你的未來,一定會創造出一個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你。
將要走出大學大門的時候那一回首,你看到五彩繽紛的腳印。那都是我們在生活拼搏過程中留下的。
你留下了什么?歡聲笑語,舞臺上的身影,賽場上一聲高呼,還是最終一個令你滿意的工作崗位?
你又為自己收獲了什么?學習的經驗?創造出的價值?新建立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還是更多?
俯視大學,它也只是人生中一扇小小的門。你是否決定了打開這扇門后是哪個方向,什么環境?你又準備為這扇門繪制什么樣的色彩?面對大學之門,你準備好了嗎?
【病癥表現】
1.內容上,對材料只作簡單擴寫,缺乏進一步開掘與拓展,思想膚淺,而且偏題。
2.結構上,段落間、話語間缺少邏輯聯系。
3.表達上,存在明顯漏字、誤寫現象(編輯時作了一定的修改,編者注),表述不完整,讓人頗費思量。
此文得分45分。
【病理剖析】
1.作者審讀材料后,對材料內容不能全面把握,對“門”“路”“大學”三個概念間的關系,沒有觸動,沒有感發,沒有思考。作者只在材料中選擇幾個重點句、核心詞,結合自己的理解,稍事擴寫,敷衍成篇。
開篇:寫不出“門”與“路”的辯證關系,就直接引用材料首句,單句成段:“門與路,永遠相連。”按理,這話應該是下文總起,下文該是對這話的闡釋,但第二自然段在邏輯上與之斷了聯系。
第二自然段:“大學是一扇終點之門……也是一扇起點之門……”是對材料第二句“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的擴寫。按理,這該是對“大學的門和路”關系的闡述,但作者加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它迎接了為高考拼搏后的學子,它使所有的辛勞與汗水轉化成了夢想的果實”,卻沒突出“路”;“如同一個準備好的發射室,將它親手培養出來的壯志青年送上社會這條大道,就像一個母親放開拉著孩子的手,讓他獨立闖蕩江湖”直接寫“社會之路”,也沒寫“大學之路”。這一段沒有承接第一段寫,思路偏斜了,內容游離了。
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即文章主體部分:思路就順著“學習、探索、創造,是它的通行證”中“學習”“探索”“創造”三個關鍵詞展開。按理,這思路也不錯,該寫“大學之路”如何走了。第三自然段過渡后,重點寫了兩段:第一段(即第四自然段)“大學生活大道是一個學習的平臺”,第二段(即第五自然段)“大學的生活大道是一個探索的空間……大學更是一個創造的儲備倉”。這兩段表述時有“大道”二字,但讀起來別扭,貌似在寫“大學之路”,細讀,發現其實在寫“大學生活“,“大道”生拉硬扯到“大學生活”后,表意不明,成了病句。這部分內容已經嚴重偏題,只寫了對大學生活的想象,沒寫 “大學之門”與“大學之路”的辯證關系,也沒寫“大學之路”該怎么走。
結尾(第六到第九自然段),作者圍繞材料中“大學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一句話,對“腳印”作了膚淺的理解和籠統的歸納。“歡聲笑語,舞臺上的身影,賽場上的高呼,滿意的工作崗位”“學習的經驗,創造出的價值,新建立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是大學生活之后或顯性或隱性或物質或精神的收獲,但沒有從走好“大學之路”的態度層面作深度開掘。
2.作者平時態度隨意,書寫繚亂,已養成習慣,應考時又時間急迫,精神緊張,心緒激動,落筆匆忙,最后來不及全文通讀、檢查、訂正,以致出現漏字、誤寫等問題。
【對癥下藥】
1.注意訓練自己縝密的思辨能力。閱讀、表達時,有意識地去關注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按邏輯順序把話語讀通、寫順,多與同學、老師探討邏輯問題。對似是而非的話語,細致考量,區分其異同,思考其用法。對任意組合的兩個概念,建立聯系,思考其辯證關系。多參與辯論賽,鍛煉縝密的思辨力,培育敏銳的語感。
2.書寫態度謹嚴,養成表意完整,不漏寫、不寫錯、寫后通讀檢查的習慣。
篇8
【關鍵詞】大學生 課余體育鍛煉 醫務監督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215-02
課余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地、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鍛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形成學生的體育興趣、習慣與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課余體育鍛煉已構成很多大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元素,強身健體、緩解緊張與疲勞、娛樂休閑已成為他們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價值取向。通過多年的體育教學與在輔導學生鍛煉的過程中觀察,發現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學生鍛煉的熱情很高,但是他們當中一些人在鍛煉規律的正確掌握、鍛煉項目的合理選擇以及鍛煉時間的有序安排等方面存有盲區,鍛煉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科學。誠然,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意愿應給予肯定,但是體育鍛煉是不能違反科學鍛煉的規律以及原則盲目地進行自我鍛煉,否則出現運動性傷病的機率會很高,不僅沒有達到強身健體、緩解疲勞、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反而給機體造成傷害。這就需要我們的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自我醫務監督意識和保護意識,掌握一些基本的體育鍛煉的自我醫務監督的方法,有效地避免與預防運動性傷病的發生。
體育鍛煉的醫務監督就是運用醫學的方法對鍛煉的過程進行有效監控,使體育鍛煉獲得最佳效果,有效地預防運動性傷害。然而個人的鍛煉在實際過程中常常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復雜正規的醫務監督通常難以實施,而自我醫務監督正是一種簡便可行的方案。通過自我感覺和自我客觀檢查的方法,評估自己的鍛煉情況、身體機能狀況、運動量的大小以及鍛煉水平。判斷運動量是否恰當一般可以根據人體客觀生理指標的測定和鍛煉者的主觀感覺來綜合分析。常用的身體客觀生理指標檢測內容主要包括安靜時以及鍛煉前后的脈膊、體重、運動成績等方面。身體的主觀反應主要從精神狀態、運動興趣、睡眠狀況、食欲情況以及一些不良反應等方面進行觀察。
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是一個緩慢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肌肉活動對機體提出的要求,需要逐步與它取得平衡。在開始一個經常性的鍛煉計劃前,應對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有所了解,做一次身體檢查是必須的,作為鍛煉者必須懂得在開始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身體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鍛煉安全性的基本前提。運動量的安排是否恰當直接影響體育鍛煉的效果,運動負荷過小達不到動員機體、提高內臟器官功能的目的,影響鍛煉的效果。但運動量過大,會超過人體生理負荷的極限,也會給鍛煉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損害。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所能承受的運動量也有一定的差別,因此鍛煉者應根據個人的體質量力而行,鍛煉的運動量一定要適合自己的體質水平。
鍛煉過程中自身的主觀感受是反映運動量是否恰當的重要方面。如果鍛煉后自我感覺良好,雖有疲勞感,但次日恢復正常且精力充沛,則說明運動量的安排恰當。如果鍛煉者運動后有肌肉酸痛的感覺,這應該是身體鍛煉正常的生理反應,一定時間后這種酸痛感會逐漸消失。但如果鍛煉后出現情緒低落,精神壓抑或者情緒不穩定,全身乏力,頭暈腦脹,失眠多夢或者嗜睡,不思飲食等情況,則說明運動量超過了身體所能承受的負荷程度,需要鍛煉者在以后的鍛煉中減小運動量或進行適當的休息調整。此外鍛煉者的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運動量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果鍛煉者樂于鍛煉,鍛煉時感覺輕松愉快,說明自己身體情況適合目前的運動。如果鍛煉者對當前的鍛煉不感興趣,甚至出現厭惡心理,可能是由于鍛煉方法不恰當或是因為運動量過大造成的,需要鍛煉者改變當前的鍛煉方法或者適當降低鍛煉要求。主觀感覺是依據鍛煉后身體情況的反應來判斷運動量是否合適的指標,有時會受到身體、學習、生活情況等因素的影響。為了更加準確、全面地判斷運動量是否恰當,還需要結合一些客觀指標的檢查,分析引起問題的具體原因,使鍛煉效果的評價更趨數量化、具體化。
如果想達到滿意的鍛煉效果,就需要把自己的運動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如果運動量太小,不能夠對身體產生足夠的影響,促使其功能改善,便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如果運動量太大,呼吸和循環系統不能滿足組織器官的用氧需求,同樣影響鍛煉效果。人體脈搏的變化(人體安靜狀態下的脈搏次數與平時脈搏跳動次數)是反映運動量安排是否恰當的一項客觀指標。安靜狀態下的脈搏測量方法是在早晨剛醒來時仰臥于床保持精神放松,心情平靜,將食、中指放在腕動脈或者頸動脈處,計數出一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再與平時每分鐘脈搏跳動次數作比較,如果晨脈跳動次數稍低于平時脈搏跳動次數、沒變化或者稍有增加,則表明機體反應良好,運動量安排適宜。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隨著身體素質的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的增強,安靜時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會有所減少。如果晨脈跳動次數較平時高出5次以上,如無疾病或其它原因,則說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進行調整。鍛煉一段時間后,體重會略有下降,這是因為體內脂肪消耗為身體運動提供能量所造成,鍛煉者運動消耗的能量可從日常飲食中得到補充,體重會逐漸穩定下來。如果體重持續減輕并伴有身體不適的感覺,可能是運動量過大或是鍛煉者患有某種慢性疾病所致,鍛煉者應該減少運動并及時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經常鍛煉的人食欲應該是不錯的,如果鍛煉后出現食欲下降、不思飲食或厭食等情況,多是因為運動量過大,過度疲勞或身體出現某些疾病所造成,應即時注意采取相應的措施。另外,由于體重測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天氣,進餐,穿衣等),所以每次測量體重時應盡可能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內臟功能也與他人存在一定差異。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體育鍛煉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看似問題不大的信號,而此時就應該引起注意。比如有人在運動時出現臉色發白、出冷汗、四肢無力等癥狀,這可能是因為一下子運動量過大,體內出現暫時性缺氧所致。遇有這種情況應即時作調整并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深呼吸,盡量擴展胸腔,增加血氧供應量,癥狀如無緩解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如果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量過大或飲食過量,有可能出現胃痙攣或上下腹絞痛的癥狀,出現這樣的情況應及時去醫院診治。有一些鍛煉者違反人體生理活動規律,飯后便立即進行劇烈的運動,這是必須禁止的做法。飯后人體胃部食物充盈,如此時進行劇烈運動很容易引起胃部的不適甚或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如要進行體育鍛煉,正確的方法應在飯后兩小時后再進行,并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并掌握好運動的節奏,運動量(因人而異)應是逐漸增加再逐漸降下。此外,鍛煉過程中發生的低血糖癥多是長時間劇烈運動體內血糖大量消耗所致,多發生于長時間活動的過程中或結束后。一旦出現低血糖癥,應平臥并保暖,神志清醒者可即刻補充濃糖水,如有條件可靜脈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50~100毫升,增加血糖濃度,一般短時間后即可恢復。若是患者昏迷可用指尖點掐人中、百會、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送醫院處理。避免低血糖癥最為積極的辦法是懂得如何預防低血糖癥。沒有鍛煉基礎、平時健康狀況不佳時或患病未愈時,或空腹饑餓時都不要參加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如要進行較長時間的鍛煉應準備一些含糖的飲料,供途中補充飲用。運動能力的強弱是鍛煉效果的客觀體現,它的提高與降低客觀地反映出個人鍛煉的手段和運動負荷的選擇是否恰當,也與個人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規律密切關聯,一旦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規律被打亂,身體也會出現器官功能失調,必將導致運動能力下降。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有規律的作息是提高鍛煉效果的重要保障。
身體鍛煉必須遵循人體健康發展的規律,才能充分發揮鍛煉在促進人體健康發展和增強體質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人體健康發展總的規律是不可改變的,但變化過程的節奏和體質的強弱則是可以控制的。人人都應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維護身體健康,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有效的身體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發展,保持身體良好的機能狀態,增強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邵華.幾種體育教學思想的比較[J].中國學校體育,2000(1)
[2]李明.現代社會與健康教育[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3)
[3]田金華.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J].中國體育科技,2003.(1)
[4]戴敏華.課外體育活動在學校體育中的價值[J].遼寧體育科技,2003,(4)
[5]韓丹.體育就是身體教育[J].體育與科學,2005(5)
[6]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9
關鍵詞 大學生 自戀 戀愛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B844文獻標識碼:A
The Relevant Study on the Graduates' Narcissism and Love Satisfaction
ZHANG Shaoga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AbstractCollege is a important stage for students, this study including 250 students to be selected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narcissism and love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earch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Locke - Wallace marriage (love) relationship " questionnaire, it ge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is at a medium level of narcissism;the tacit narcissistic is obvious in the differents in gender; the narcissism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jor. The narcissism and the love satisfaction is extremely remarkable negatively relat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Narcissistic; love relationship
0 引言
埃里克森將個體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大學生基本處于第六階段――親密對孤獨(20-25歲),這一階段的順利完成是建立在個體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基礎上,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才勇于與異性建立穩定的愛情關系。大學是個體發展人際關系、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一個時期。由于生理的成熟以及心理上對親密、歸屬的渴求,大學生對愛情有著美好的向往和熱切的追求。可是愛情往往是幸福與痛苦交織,快樂與憂傷并存的。大學生在戀愛中可能會面臨許多的壓力和困境,從而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這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雖然談戀愛的現象比較普遍,但并不是所有的個體都確立了自我同一性。如今的大學生自我意識明顯,崇尚獨立自我,自戀心理逐漸形成或強化。國外學者通過調查發現,在過去的24年里,大學生的自戀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上升的趨勢。自戀對戀愛質量、戀愛幸福感均有負面影響,自戀度越高的人在戀愛中獲得的滿意度越低,并由此產生不滿、爭吵,以至于分手。
戀愛滿意度指一個人對戀愛關系質量的主觀評價。如果一段關系是有利的,也就是說,如果個體從中能獲取的回報超過了付出的成本,個體就會表現較高的關系滿意度。國內研究表明,影響戀愛關系滿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在關系中獲得的回報,以及現有關系與自己對關系的期望水平相比較的結果。在埃里克森看來與他人發生愛情關系,就要把自己的自我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為一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現在的大學生是否做好了這一準備呢?
大學時期正是個體自我意識和戀愛關系發展的重要時期,其自戀的人格特征與戀愛關系問題已經成為了這一群體不容忽視的問題。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戀人格問卷》和《洛克?華萊士婚姻(戀愛)關系調試測定》兩份問卷對隨機抽取的某高校250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當場收回,回收問卷250份,去除答案不完整問卷,數據完整的問卷228份,有效男生問卷101份,有效女生問卷127份,文科生問卷和理科生問卷各114份。
其中《自戀人格問卷》由鄭勇和黃藜于2005年編制,包含顯性自戀和隱性自戀兩份分量表,顯性自戀分問卷包含20個題目。隱性自戀分問卷包含15個題目。問卷題目采用5級評定法計分。2個分問卷的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均在0.7以上,且兩個問卷的半分信度系數在0.6以上。
《洛克?華萊士婚姻(戀愛)關系調試測定》由Lock和Wallace于1959年收集篩選構成,包含15個題目,分數從2分到158分,分數越高說明關系調適的越好。問卷作者將量表用于236個樣本,發現信度素數為0.90。
最后對回收的數據進行整理,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自戀的研究分析
2.1.1 大學生自戀的特點
對大學生自戀的總體情況進行分析,問卷總分分數從35分到175分,分數越高說明該被試越自戀。其中顯性自戀問卷分數為20到100分,隱性自戀問卷分數為15到75分。本研究中大學生自戀問卷均分為97.719,分值處于中等水平。顯性自戀的均分達到了58.715,分值偏高。而隱性自戀的均分為39.018,分數偏低。
2.1.2 大學生自戀水平的差異性分析
對大學生自戀水平在性別方面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行T檢驗,男大學生的自戀程度(M = 99.19)高于女大學生(M = 96.55),但沒有達到顯著水平(t = 1.405,p =.82>.05)。男大學生在顯性(M1 = 59.35)和隱性自戀(M2 = 39.86)得分均高于女生(M1 = 58.20,M2 = 38.35),且男生和女生在隱性自戀上差異顯著(t =2.384,p =.02<.05)。
大學生自戀水平在專業方面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對此進行T檢驗,文科大學生的自戀程度(M =101.56)高于理科大學生(M = 94.75),并且達到顯著水平(t = 3.159,p =.005<.01)。文科大學生在顯性(M1 = 60.72)和隱性自戀(M2 = 39.85)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學生(M1 = 56.60,M2 = 38.14),且都達到了顯著性差異(p<.01)。
對不同性別的大學生戀愛滿意度進行T檢驗,女生在戀愛滿意度上的得分(M = 80.77)高于男生(M = 80.63),但沒有達到顯著差異(t =.003,p =.997>.05)。
2.2 自戀與戀愛滿意度的研究
對大學生自戀人格特點與戀愛滿意度的關系進行分析,大學生自戀總分及各因子(顯性自戀、隱性自戀)得分與戀愛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在.01水平上顯著,相關系數依次為:-0.481,-0.437,-0.524。
3 討論
3.1 大學生自戀人格特點的討論
從研究結果看,大學生自戀處于中等水平。權欲主要反映了自戀人格的領導、權威傾向;優越感主要表現為認為自己很優秀,認為別人都喜歡自己,關注自己,是一種優越心理;特權感反映出自戀者一種利用、剝削式的行為方式,認為自己有資格、應該從別人那里獲得更多;自我欽羨表現了一種明顯的自我羨慕和專注;易質感表現為過于敏感和脆弱。其權感分值偏高,說明自戀的大學生在優越感和特權感方面的表現比較明顯。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尊心強,在人際交往中多以自我為中心,以至于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敏感性。而且其中顯性問卷的均分分值偏高,M=58.715,隱性自戀的均分分值偏低,M=39.018,說明在大學生中,顯性自戀特征比隱性自戀特征表現的更為明顯。
男大學生和女大學生相比隱性自戀差異顯著。這與常人所認識到的男性角色的特征較為吻合,男性比女性來講更有掌控欲即權欲,且更加的理性、冷漠、以自我為中心。女性大多是性情溫和、隨和的、有同情心的、多愁善感,這也導致女性在人際交往中所表現出較強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傷害。但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自己的面容、身材等外部特征。有關青少年身體自我的研究指出,女性在整體上、相貌、胖瘦方面比男生對身體更不滿意,也就是說女性更注重自己的外部特征。而本研究所涉及的是人的內在特點,而非外部特征,所以也從反面說明男生更注重內在的特質。
不同學科的大學生存在顯著差異,文科生的自戀更為明顯。且不論是顯性還是隱性自戀,文科生的分值都高于理科生,這可能與不同專業性質的長期學習中所形成的知識結構、認知風格、思維方式等差異有關。
3.2 大學生自戀與戀愛滿意度的相關分析
大學生自戀和戀愛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即:高度自戀的大學生在戀愛中獲得較低的滿意度。從這點可以看出,具有顯性自戀人格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時對權欲以及自我優越感表現的比隱性自戀的大學生更為明顯,所以對戀愛滿意度產生的影響要顯著。此外,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要更為自戀,且對戀愛滿意度的得分要低于女生,這一點也與本研究的結果相符合。因此,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可以得出,自戀明顯的大學生在戀愛中獲得較低的滿意度。
4 總論
對22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如下:大學生自戀處于中等水平;大學生自戀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更加自戀,并且更多為隱性自戀,不同學科的大學生自戀具有顯著差異,文科的大學生自戀表現明顯,且不論是顯性還是隱性,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學生;大學生自戀與其戀愛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
既然大學生戀愛問題避免不了,就應在關注的同時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其親密關系得到健康發展,這里重要的是建立學生的自我同一性,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建立健康的親密關系。
參考文獻
[1]趙靜,張海忠.自戀研究進展.精神醫學雜志,2007.20(1):52-57.
[2]Jean M.Twenge,Sara Konrath,Joshua D.Foster,W.Keith Campbell,and Brad J.Bushman.Further Evidence of an Increase in Narcissis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8,76:919-927頁.
篇10
關鍵詞:教練功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
一、前言
1.研究背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培養其獨立思維,增強其工作能力,使其快速適應社會,形成較強的職業心理抗壓能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根據自我認知、環境認知,確定將來的職業方向,選擇適合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道路,并為之制訂計劃,為之行動的過程。舒伯(Donald E. Super)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指出,18~22歲處于職業生涯過渡期,22~24歲處于職業生涯試驗承諾期。而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24歲,正好跨越了這兩個時期,處于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階段。因此,在職業生涯發展探索階段對大學生職業生涯進行良好規劃,對其職業發展以及生活具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2.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不僅是教育創新精神的體現,而且有助于運用教練技術發掘大學生的自我潛能,增強其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和應對競爭的能力。根據對以往文獻的研究,筆者認為教練功能在職業發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規范四個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假設
1.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搜索、鑒別以及整理,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對教練功能以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初步認識,得出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的相關結論,為實地調研奠定理論基礎。教練技術是通過完善心智模式發揮潛能并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教練功能是指教練運用教練技術,通過改善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使其認清自己當前的狀態和情緒,根據其表現給予建設性的反饋,使被教練者及時調整心態,發揮其潛能,有效實現目標。教師在把理論知識與方法教給學生的同時,還要為學生制訂周密、系統的訓練計劃。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及時評估,學生要及時反饋。據此,教師應及時調整訓練方法,以便得到更好的效果。(2)問卷調查法。教練技術起源于美國,只有38年的發展歷程。當前,我國關于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的研究也比較匱乏。因此,基于文獻研究,本文制作了關于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的問卷,并對北京、上海、長沙、蘭州四個城市不同級別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在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后,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進行了相關的統計與分析,通過這些數據了解了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2.研究假設。通過文獻研究,結合教練技術內涵,得出教練功能量表。本量表從四個方面衡量教練功能,分別為職業發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規范,共計20個題項。職業發展是教練與被教練者就職業目標等相關問題進行溝通,并通過經驗與知識的傳授,給予被教練者支持以及挑戰性任務,使被教練者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了解被教練者對職業發展的傾向;改善心智模式是指被教練者在教練的引導下找出盲目區域和隱蔽區域,使其擺脫自我的束縛,突破自我,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心理支持指被教練者在接受教練的咨詢過程中,與教練建立關系,形成可以取得良好教練效果的相互信任的關系,進而獲得分享、鼓勵等心理方面的支持;角色規范是教練作為行為楷模的角色,并運用其行為、態度以及技巧等方式作為表率,使被教練者從中學習獲益。根據學者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得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量表。此量表從自我認知、環境認知、職業目標以及職業行動四個方面衡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共計18個題項。自我認知是指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在自我深刻認識基礎上形成的,在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要想得到比較客觀、中肯的結論,需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環境認知是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明確未來職業發展的環境因素以及對自身發展的影響,了解環境的變化狀況;職業目標有短期、中期和長期之分,作為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環節,職業目標的設置要遵循具體性、可測量性、可實現性、相關性、時間限制性的SMART原則;職業行動是在對自身及環境有深入認識,確定職業目標后,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以保障職業目標的實現,并努力采取行動進行改變。量表的測量方式均采用Likert 10點計分的方式,讓被試者在“1-非常不同意”到“10-非常同意”中進行選擇。經過前期的實證研究檢驗,該量表具備較好的信度與效度。
三、調查分析
1.被調查者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為89.29%。其中有效問卷242份,有效率為96.80%。被調查者中男、女所占比分別為43.80%、56.20%;大一至大四年級占比分別為:25.21%、24.38%、24.79%、25.62%;所在城市中,長沙、蘭州、北京占比均為24.79%,上海占25.62%(見表1)。調查樣本在性別、年級、所在城市方面減少了對調查整體結果所產生的影響,比較具有代表性。
2.相關分析。運用SPSS軟件統計分析得出表2中各維度的均值、標準差以及Pearson相關性系數。其中各維度間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各維度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各維度間相關系數在0.4~0.8之間,表明各維度間存在正相關。因此可知假設成立,即:教練職業發展功能、教練改善心智模式功能、教練心理支持功能、教練角色規范功能對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環境認知、職業目標、職業行動分別有顯著的正向作用。
通常情r下通過以下取值范圍判斷變量的相關強度:
0.8~1.0:極強相關;0.6~0.8:強相關;0.4~0.6:中等程度相關;0.2~0.4:弱相關;0.0~0.2極弱相關或無相關。
四、研究結論及建議
1.研究結論。(1)教練技術功能發揮整體水平較高。本研究采用教練功能量表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教練功能的四個維度――職業發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規范得分均較高,表明目前教練功能作用發揮較好,教練技術功能發揮整體水平較高。(2)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正向作用。根據教練功能量表以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量表收集數據的分析,教練功能的四個維度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四個維度之間均存在顯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可以推斷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正向作用。(3)教練技術的不同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相比自我認知與環境認知而言,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職業目標與職業行動的影響力較弱。在我國,教練技術發展較晚,教練技術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不夠成熟,因此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不均衡。
2.研究建議。(1)建立完整的教練技術體系。建立完整的教練技術體系是發揮教練功能最大效應的保障。首先,應結合我國國情,根據市場需求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引進教練技術;其次,創建教練型校園文化,對具有教練資質的教師進行培訓,打造教練型教師隊伍,提高教練專業化程度;再次,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多樣化的教練形式,包括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教練輔導。(2)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對處于職業生涯探索階段的大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環境,幫助其確定職業目標。首先學校應為大學生提供實習信息、實習平臺和實習基地,使大學生能適應市場需求,增加就業機會;其次,大學生應根據自身職業目標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再次,大學生應考取相關職業證書,增加就業砝碼。
因為職業證書是勞動者進入某一行業或從事某一職業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的證明,也是規范勞動力市場的一項有力措施。(3)加強教練技術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實踐出真知,只有加強教練技術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不斷積累總結經驗,教練功能才能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得到最優化的發揮。首先,教師和學生要充分認識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較強的正向作用,認清教練功能對大學生職業生涯劃的重要性;其次,根據教練技術的內涵以及教練功能,學校應探索并設置符合教練式教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建立良好開端;再次,教練技術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只有完成這個過程的每一步,才能得到一個圓滿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要保證教練技術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用中的完整性與系統性,使教練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張曉燕.簡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關系[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2):119-120.
[2]趙季秋.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因素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3.
[3]曾令華.應用教練技術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0(9):48-51.
[4]黎翠紅.變“教師”為“教練”構建科學高效的訓練體系[J].教育觀察,2016,5(3):57-69.
[5]朱紅,閆廣芬.基于教練技術的大學生生涯輔導模式建構與應用[J].高校教育管理,2012,6(2):85-90.
[6]張麗艷.管理教練行為模型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