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范文
時間:2023-03-19 00:24: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
在我們紀念敬愛的總理誕辰115周年之際,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一起來紀念這位偉人,學習他那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
出生在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末期。和一起學習過的老人還記得,在一次校長召集的周會上,校長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而讀書?”人群中站起一位學生,他說:“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學生就是年僅12歲的。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捕,在監獄中,他孜孜不倦的學習《卡爾·馬克思傳》;在大多數地方,他都是手不釋卷地讀啊、寫啊……即使在他逝世前的那些日子里,躺在病床上的他也沒有終止過學習。
同學們,為了21世紀中華的繁榮昌盛,讓我們學理,珍惜分分秒秒,努力讀書吧。
篇2
我讀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感到很有志氣。
這篇文章告訴我,偉大的總理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一天,校長問同學們:“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大家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站起來,清晰又堅定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短短的一句話,不僅讓校長吃驚,也讓我為之一振。當時,雖然只是一個小學生,但是他小小的胸懷里卻裝著一個國家,真了不起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還沒有讀這篇文章前,我的讀書的目的還沒有定下來,而且學習也不太努力。自從讀了這篇課文后,我才認識到讀書不僅為了自己掌握知識,不僅是為了父母,還要為了報答祖國,為了祖國的繁榮而讀書。因為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盡管現在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一點,但是要想讓外國不欺負我們,就要振興中華。
我也要像一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掌握好知識,將來使自己成為一名對國家有所作為的人。
篇3
把中國建成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人民安居樂業,生活美滿幸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崛起,這是幾代中國人為之奮斗的目標。光陰荏苒,時光輪回,當歷史的車輪轉到21世紀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在我們這代人變成現實。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長期以來在我國思想界占主要地位的儒家思想一直崇尚和為貴、講誠信,我們的祖先曾創造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被世界人民譽為禮儀之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傳統美德更是婦孺皆知。近現代以來,我國曾遭受了無數次的外族入侵,許多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書寫了一幅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畫卷!他們苦苦思索,尋找救國救民、富國富民的信念從未停止,“剪不斷、理還亂”讓多少熱血男兒魂牽夢繞,又讓多少華夏兒女對未來感到茫然!一部中國史就是用血與火寫下的抵抗外族入侵、弘揚華夏文明、尋找強國之路的壯麗詩篇!
歷史再次告訴我們,用武力征服世界、靠堅船利炮征服他國發展起來的強國從來都不會維持長久,所謂的繁榮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無論是被稱為16世紀的海洋霸主西班牙,還是19世紀的“日不落”大英帝國,以及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意日法西斯,都沒有逃脫失敗的命運,所謂的強大也只是曇花一現。即使現代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由于“911”后濫用武力,反恐擴大化,也在逐步走向衰弱。前世不忘,后世之師,今天的中國的發展,只有走和平道路,才能避免重蹈他們的覆轍,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社會現實告訴我們,只有走和平之路,才能持續發展。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的大國,雖然目前我國的GDP總量已占世界第四位,但人均1700美元卻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我國還有2800多萬人的溫飽問題沒有解決,我們的經濟結構還不甚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教育、文化、軍事等方面還不夠發達、資源短缺、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擴大等現象越來越重。如果不靜下心來,去掉浮躁,臥薪嘗膽、腳踏實地干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國的發展就會失掉這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崛起。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我們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在社會經濟等諸多方面獲得了較快發展,綜合國力空前提高。一時間,“中國”甚囂塵上,給我國的和平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其實是一些國家出于霸權需要,有意施展阻礙中國發展的一種手段。為此,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切不可讓其干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
中國的發展不是回到漢唐盛世,而是中國將以現代民族國家的身份平等參與全球化進程,我們必須繼續奉行與鄰為伴,與鄰為善的方針,大力加強和諧世界的建設。中國在與其他國家交往時,必須切記:不管中國的國力強大到何種程度,中國與這些國家都是平等的,既不存在中國施恩于他們,也不需要他們仰視中國。
面對國際國內現實,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我們沒有理由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雖然我們的經濟發展較快,總量較大,但任何一個小問題放到13億人口這個大背景下,就會變成巨大無比的問題,而任何總量非常大的成就,放到13億人口這個大背景下,也同樣變得微乎其微。這就是今天中國的現實。
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會自動到來,要靠我們各條戰線上的每一個人去工作,去奮斗。“日照西山牛自耕,不用揚鞭自奮蹄”,時不我待。在全球化的今天,讓我們團結起來,努力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
我在備課之前沒有參考《教師教學用書》,而是反復研讀文本之后,確定的研討問題和《教師教學用書》上確定的問題一樣。但是我解決這一問題的教學設計和它不同,比《教師教學用書》中提出的教學建議好。
我通過研讀教材,抓住“生氣”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深入品味三件事中的三個重點詞語,一步步推導出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下面是我的課堂實錄片斷:
師:請同學們抓住三件事默讀批注,看看這三件事中的哪些詞語能夠體現出很生氣?(生――批注后交流。)
生1:他一來到東北,伯父就和他說,沒事不要到租界地去玩,惹出麻煩來,沒處說理去。“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背著大伯約了一個同學闖進了租界。”“闖進”一詞足以說明他很生氣。
師:“闖進”一詞,包含了哪些情感?為什么沒用“走進”?
生1讀:“租界地是什么樣的?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生1:從的這些想法看,他憋了一肚子的氣: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地盤,怎么就不能進去?我倒要真去租界看看!所以,作者用“闖進”更為準確,它能讓我們的眼前浮現出那種對帝國主義列強氣憤不平的神態,而“走進”就不能傳遞出生氣的情感。
師:這是第一氣――中國人自己的地盤,為什么不能進去?所以“闖進”。還有讓更生氣的事嗎?
生2:他來到租界,正遇上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中國人,洋人們得意洋洋。中國的巡警不敢懲處洋人反而訓斥中國人。這讓他非常生氣。
師: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呢?
生2讀:“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生2:從“沉思”一詞可以體會到他正在生著悶氣,暗暗地咬牙切齒――他正在想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我來讀一讀這部分,讓我的聲音告訴你們。
生2讀:“正當和同學左顧右盼時……聽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師:你讀得很好。從聲音中聽出了你對洋人的憤恨,聽出了你對中國人的同情,聽出了鮮明的對比,也聽出了正因為這件事生著悶氣。這是第二氣――中國人被軋死反而被訓斥!還有讓生氣的事嗎?
生3讀:“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生3:的耳聞目睹就已經讓他很生氣了。在這次修身課上,從他“清晰而堅定”的回答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更加生氣了。同學們讀書都是為了自己:做官、掙錢、吃飯……沒有一個同學覺悟到中華民族慘遭欺凌的根本原因――中華不振。所以他“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言”,此時,他正在恨鐵不成鋼,他正在心急如焚,他正在心潮澎湃。因此,他站起來賭著氣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這是第三氣――都是為了自己而讀書,沒有一個同學想著整個中華民族。外有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內有國人的心無大志,這讓他生氣極了。讓我們帶著氣憤、帶著決心朗讀全文。
師:指著板書小結――一個人只有生氣,才會有生氣;一個民族只有都生氣,這個民族才會有生氣。
附:板書設計
一氣:自己的地盤――闖進二氣: 反而被訓斥――沉思三氣:為中華崛起――堅定
為什么“闖進”?為什么長時間不言語而“沉思”?為什么在回答時“清晰而堅定”?我在研讀課文時覺得:是一直生著氣的。他在外氣――洋人欺凌和內氣――國人沒有意識到中華不振的夾擊下下定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就是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篇5
草寺中學 九年級(2)班 陶婷婷
也許有人說我的夢想有點夸張,有點遙遠——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是,誰又能懷疑我這個夢?
中國那么大,那么美。作為炎黃子孫,提起中國心里總會油然而生一種驕傲和自豪。中國地位的快速提升、經濟的迅速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這一切的一切,作為90后的我們都有幸看到。可是在發展的道路上,總有一些東西令我深思。
曾說過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時的中國正遭受外來國家的侵略,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保家衛國。就連一個剛進學堂5歲童子都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長大當兵打洋鬼子。而現在呢?爸爸媽媽總是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以后找一份好工作,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所以從小我就告訴自己,學習就是為了好工作。但隨著心智的成熟,我慢慢在質疑,我們是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靠我們,民族的希望靠我們。大家都是想奮斗這些年,考上好大學,進入人生的快車道。可是,重要的是,人自身的道德教育和自己身上的責任感卻逐漸被遺忘。
大家都應該知道前幾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一些人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而使用這種卑鄙的手段,在奶粉里放入大量的三聚氰胺。你們可知道有多少張稚嫩可愛的面孔,正為此遭受著病痛的折磨,你們忍心嗎?如果每個人都只為自己,而不為國家,那么何來祖國的未來,何來民族的希望?
當然,還是有許多忠貞愛國的正義人士:如魯迅,以筆為武器,與黑暗勢力進行著不屈的斗爭。再如錢學森,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時,依然念著祖國。美國給他豐厚的待遇,讓他為美國效力,但是他始終眷戀著祖國,要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美國當局強加給他的種種折磨和壓力下,他憑著對祖國的忠貞不渝,經過長達五年的斗爭,終于登上駛向東方的輪渡,駛向他始終眷戀著的祖國。這才是真正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6
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多讀書,多讀好書。最近一段時間,我看了《熱愛祖國,立志成材》這本書。它介紹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從小立志,勤學苦練,長大報效祖國的偉大事跡。其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映象。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有一天,他的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而讀書?”有的同學回答到:“為做官而讀書。”有的同學回答道:“為長大后掙錢而讀書。”而卻從容不迫地站起來答道:“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句簡短的話使我聯想到許多同學對我說過的話:“只要我考得好,父母就給我買電腦、去北京游玩……”幾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難道這就是我們讀書的目的嗎?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到了許多許多:我的理想是長大后當一名科學家,難道小時侯不讀書就可以當上科學家了嗎?我現在是只一個見識膚淺的小小鳥,只有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夠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到了那時,才能更好的報效祖國。
同學們,歷史的年輪已經駛到了21世紀,我們仍能看到目前的世界還存在著侵略,我們仍能夠看到戰火和硝煙,我們要富強,因為落后就要挨打,而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血與淚,歷史不能重演。我們要永遠對這段歷史銘刻在心。“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要像一樣,做生活的強者,學會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熱愛我們的國家,我們要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掌握好一切本領,做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梁啟超先生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同學們,該是我們奮斗的時候了
篇7
翻開一本書,打開一扇窗。是世界之窗,是心靈之窗,更是幸福這窗。多少人因讀書而成才,多少人因學新知而快樂。正如所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正時青茂。何不為祖國,為自己而好好讀書呢?
書就像是自己的面包,越嚼越有味,有人品出的濃郁,有人品出的膚淺,但都是香甜的,都是令人回味無窮的。
農人說:“一花一世界。”佛家講:“一葉一菩提。”一則小故事含著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人生的真諦。
文字閃爍心靈之花,用文字照亮心路歷程。書在悄無聲息照亮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直到我們澘然淚下。讀書之用,進可通古達今,兼濟天下,退可修心冶性,獨善其身立業之本。
讀書,是一種享受——享受陽光,明媚;享受空氣清新;享受歷練,深邃。
篇8
為什么要讀書?一個深奧而又簡單的問題,也是現代學生普遍不清楚的問題。那么,為什么要讀書呢?
在家里,現代學生都會說那一句話,當他們遇到難題做不出時,也會說那句話,在校受委屈了,還是會說那句話。那句話就是:我不想讀書了!家長會耐心解釋,當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聽,家長只能用打的手段了,這樣又是一幅慘樣,家長不開心,學生更不開心。
小學老師曾問過我們這個問題,為什么要讀書?我也不懂是什么意思,老師就講了一個故事給我們聽,那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小時候在私塾讀書。一天,國文先生問:“諸位為何要讀書啊?”有的說為賺錢,有的說是為升官發財,有的說是為了養家糊口,國文先生搖了搖頭。這是舉起了手說:“老師我知道。”先生說:“好,請周同學說。”站起來大聲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先生開心而滿意的點點頭,笑著說:“有志氣,當周生效。”聽完后,老師問:“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你們呢?”我們大家無言以對......
兒童文學家冰心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句話當然沒錯,只不過我認為要先“多讀書”,那就必須知道為什么要讀書,這樣才能“讀好書”。其實要解答這個問題很簡單,為自己定一個基礎目標,前提是現實一點,要切合你實際的情況,并一點一點去完成它。完成之后還要再去定一個比上一個目標更高的計劃,再一次去挑戰它,依此類推,當你戰勝了最后一個目標時,也就是你最終的目標達成。這個過程就是讀書的過程,也就是為什么讀書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篇9
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每每想起這些詩句,就仿佛又置身于那兵荒馬亂的年代,仿佛沸騰著愛國忠國的熱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句相隨一生的話語。或長,或短,亦溫暖,亦悲傷,它會時時抨擊你的心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間的齒輪停留在第五個春秋時,我用我稚嫩的小手搖晃著媽媽的胳膊給我買拼音本,本子的背后就方方正正地寫著這幾個大字,而那時的我還不認識這幾個字;時間的齒輪停留在第九個春秋時,在溢滿書香的教室后墻上我又見了這幾個字,字的上方注有“wei zhong hua zhi jue qi er du shu”的 拼音,而那時的我也似懂非懂的認識到它的含義;當時間的齒輪停留在第十四個春秋時,我的桌子右上角鐫刻著這幾個字,他成為了我的座右銘,此時的我,正在為那個遙不可及的夢努力著。
一句話,一生隨。
我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以在我躊躇不定時給我堅定的信念,可以在我感到疲憊時給我無限的動力。我愿它可像一盞明燈,一泓清泉,一縷陽光,給我慰藉。
篇10
走過60個春秋,追憶烽火歲月。千百年來我的祖國飽經風霜,歷盡風雨。今天,在世界的地平線上終于邁上了國際化的道路。如今的中國,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國,如今的中國,擁有光輝燦爛的文化,創造著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偉績。
但是還有一件不可遺忘的事,那就是在中國歷史上,第1937頁里,深深的烙著一個充滿悲慘和充滿慘烈的印——。這個印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的中華兒女,多少的中華子孫。也不知道中國母親的身上流了多少的鮮血,那一種種殘暴的行為是多么的令人氣憤!松井石根這個元兇是日本人的恥辱,也是中國人民的仇恨。中國人,不要再讓鬼子的雙手再次伸進中國的黃土,不要再讓中國人的生命在鬼子手上斷送!我們的祖國是騰飛的蛟龍!豈可任人欺侮!!有人說,一個人如果沒有脊梁,就不會站立行走;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脊梁,則只能屈服在別人的腳下,匍匐前行。所以,我們中國人,要站得直,行得正!!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一句話“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國,堅強起來吧!讓我們齊念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