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感人的演講范文
時間:2023-04-05 11:04: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史上最感人的演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看了這部世界上最感人的演講后著實讓我感慨萬千,不由自主想起了一句話“別讓父母的愛成為永遠的等待,讓愛回家。想想,已經連續三年沒在家過年了,自從來到這個陌生又充滿是競爭的城市工作,不斷的挑戰一次又一次看起來完不成的任務,三年時間,和父母在一起團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即使父母親從老家過來,也因為無休止的加班,不能好好陪他們。歸心似箭!!!看了這部世界上最感人的演講后讓我有了這種沖動。“春節回不回家?”領導問。我一臉期待,剛要準備作答,可他話鋒一轉“今年任務繁重,你的崗位很重要,怕是要堅守哦!”我頓時感到失落紛常。不過換個角度一想,領導“特殊關照”,證明我還是很重要嘛!呵呵,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工作,就必須得不斷的努力,永遠充滿了競爭,今天的努力才能換來明天更為廣闊的回報,三年時間,不管是在工作上,家庭上都有了不小的收獲,而別人看不到的是在收獲的后面忙碌的身影和汗水,更看不到父母親對我的期許。常年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回家”是縈繞在游子心頭揮之不去的夢想,是每一位游子午夜夢回的向往,是藏在內心最深處的一抹柔情。在外辛辛苦苦打拼了一年又一年,誰不期望拎著行李踏上歸家的路?家里有年邁父母的嘮叨,有親戚朋友的歡笑,有最親近最暖人心扉的鄉音。每次想起三年前父親送我的情景,想起母親悄悄擦去眼角的淚水,我總是忍不住心酸。
?
世界上最感人的演講中講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春節,不僅意味著喜慶吉祥,更意味著全家團圓。在這個特定日子里,親情顯得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任何東西都更彌足珍貴。為了能趕在春節前“回家”,大家似乎都卯足了勁兒、翹首期盼,然而社會的悲涼,最終會有不少的人不能回家過年,堅守崗位,看著別人舉家團圓,自己卻遠在他鄉,結局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離年關越近,天氣也越發寒冷。想著去往各地的列車穿行在幕色中,車內音響里傳出Kenny .G的《回家》,音樂舒緩而輕揚。側頭透過車窗,在煙霧繚繞中偶有星光點點,冷風中搖曳的樹木是那么蕭然寂寥。看著那繁星點點、萬家燈火,我突然暗然神傷起來。家似乎離我那么遙遠又那么近。回家,回家……聲聲回響穿過大腦,沉默。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么,總想聽那首“打工十二月”,歌聲把人帶入深深的意境,是啊,這就是現實社會普通農民工,生存經歷的真實寫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朝朝暮暮寄相思,年年歲歲貌不同。我們注定生活在這個年代,就必須適應這種生活的方式!
???? 童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代,我們過的無憂無慮,我們期盼過年,過年可以穿好看的新衣服,吃最好吃的美食!可以擁有自由的活動空間,這是在平時都沒有的特權,在那個年代,我們生活在父母深切關懷中,卻茫然不知父母的辛酸!
“春節回家嗎?”姐姐在QQ上問。我回復還不確定呢。卻突然想起來這部世界上最感人的演講《讓愛回家》!姐姐能看到窗口那端的文字,卻看不到我敲在健盤上的無奈。
篇2
一、教師通過網絡掌握學生動態,進行情感交流
教師通過網絡間接交流與面對面直接溝通相比,更容易拉近師生的距離。現實中,不少學生對班主任望而生畏,甚至一學期也不敢跟班主任說一句話。然而在QQ聊天中,一個大大的“笑臉”表情便頓時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拉近心理距離。老師的網名、頭像、日志等等,會給學生一種全新感受。當學生認識到老師并不是不可親近時,就會主動與老師交朋友。另外,學生喜歡在網絡中涂鴉,發表日志、QQ簽名等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或者近期甚至瞬間的心情,而老師可以通過QQ及時捕捉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到現實與網絡的動態跟蹤,對學生能夠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必要時,在網絡中以留言的方式給予點撥或者鼓勵。相比之下,老師在課堂的教誨,學生往往只記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語句,而網絡留言以文字形式表現,相當長的時間內,學生仍可以翻閱。
在班主任工作經歷中,筆者發現:有一些平時看似自閉、寡言少語的學生,在網絡中卻是寫作高手,可以自由流露出豐富的情感。因此,班主任利用網絡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例如,班里有一名以前平時表現很好的學生,一學期后卻開始出現遲到、曠操的情況,以后甚至發展到天天曠課、夜不歸宿。老師找到他,試圖與他交流溝通,該學生低頭不語,不吐一字。老師經過瀏覽他的QQ空間日志,看了他回復給朋友的留言,從中找到了答案:這位學生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如今父母都各自成立了新的家庭,他頓時感到自己成了無人疼愛的孩子,開始自暴自棄,甚至產生了輟學的念頭。發現這一苗頭以后,老師立即聯系了學生家長,有針對性地對這名學生進行了心理疏導,課余時間時常通過QQ與其進行溝通,讓學生不再感覺到孤獨,沒有被拋棄、冷落,從而讓該學生找回了自我,擺脫了心理陰影,重新煥發了生活的激情,學習成績、與師生的關系均煥然一新。
二、教師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公開,讓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
在班級管理中,學生班委與班主任直接聯系,涉及到信息傳達、出勤考核、活動安排等等。但這樣會加大班主任、班委與其他學生之間的距離,給學生一種“班委是為班主任服務的,他們才是班級建設的主體”的錯覺,另一方面也會使班委失去同學們的支持,處于孤立的狀況。這必然會導致班委失去作為班級管理核心的作用,從而降低了班級的凝聚力。對此,班主任利用網絡公開信息,讓學生當家作主親自參與班級管理。班級的事務由師生共同參與管理,部分事務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決定,增強學生班級主人翁的意識,使每個人感覺到班集體是“我”的班集體,班級的管理與“我”息息相關,“我”也是班級的管理者,學生會更加主動更加熱心地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
班級建立了QQ群,學生可以在群里暢所欲言,隨時發表對班級建設的點滴意見、對班級活動的獨特看法、對任課教師的主觀評價等等。在QQ流的過程中,班主任就能夠隨時掌握班級的現狀,了解學生的期望,并能及時發現問題,予以解決。班主任盡力讓學生在QQ群里提出的合理意見成為現實,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
班費開支一向是學生之間比較敏感的話題,在班級QQ群空間中設立一個“班費管理”板塊,專門用于公開班費的每一筆開支及用途,讓班費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到最有意義的事情上,從而不僅消除了同學們對班費使用情況的疑慮,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理財、當家作主能力。
三、教師通過資源共享,積極開展網絡第二課堂活動
網絡的最大特點是資源共享,但是,學生只是利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游戲、聽歌、看電影等等,沒有把網絡資源共享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班主任可以通過收集一些相關學習輔助材料,放到QQ共享里面,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促進學生們進步。除此之外,觀察發現,每一名學生都會被某些事情感染,他們會感動、會震撼、會突然變得很懂事。班主任可以創造氛圍,讓學生更多地接觸那些能夠觸碰他們心靈的東西,自然而然地灌輸德育教育。
除了在課堂召開主題班會外,班主任還組織開展“網絡第二課堂”,相比單純的語言描述,網絡中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班主任有意識地在網絡中搜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或是視頻,放在QQ群空間的“感悟人生”板塊。學生會主動瀏覽,還會留下自己的想法。
感恩節來臨之際,教師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給學生準備了一個“孩子和樹”的寓言故事,還有一段網絡上非常流行的“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號稱史上最感人的演講。學生們紛紛轉載了故事和視頻,甚至有學生還在自己的空間寫下了觀后感。
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純樸的心靈,只因為學業的壓力,周圍的種種誘惑,使他們無暇顧及身邊的人和事。教師通過“感恩”的專題教育,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辛勤付出,從而學會感恩。
網絡是一個公開的信息平臺,是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的課堂。教師合理使用這一平臺,加快信息的傳遞,也方便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另外,學生多是外地人,常年住校,與家長聯系較少,通過網絡公布的信息,能讓家長及時、準確地了解學校的相關政策,也能夠讓家長隨時掌握孩子的動態。
四、教師通過網絡,給學生一個自信的平臺
學生處于青春期,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沖突的變化時,時常會感到思想和行為的困惑和混亂,他們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埃里克森說過:“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覺相稱,很明顯這將為一個人的生涯增添絢麗的色彩”。
很明顯,此時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能夠增強學生自信心,對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班主任要重視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發展現狀,利用各種途徑增強學生自信心。一個好的老師要能夠放大學生的優點,學生每一點進步,老師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利用網絡,第一時間將他放大出來。老師不會吝惜對學生的夸獎與贊揚,而學生正需要得到老師對自己的肯定。
比如:班里有一位經常遲到的學生,一天他突然能夠準時到教室了,老師就會在QQ群中記下一筆;有一位學生是漫畫高手,老師會把他的得意之作,在QQ群中大秀一番;班級聚會,平時默不作聲的學生突然一展歌喉,老師會拍下經典的瞬間,放在QQ群上;學生在班級打掃衛生、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等德育優點,老師不忽略任何一個值得表揚的細節。與老師平時的口頭表揚相比,QQ群中的“光榮榜”會更加持久地記錄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