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0 02:56: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彩票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完善彩票市場推動彩票經濟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彩票的效用分析;推動中國“彩票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關于彩票的兩個認識誤區、購買彩票是心存僥幸的賭博心理支配下的消費行為、購買彩票如同選擇股票一樣是一種投資,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彩票的消費者效用分析、預期潛在收益水平的心理愉悅、彩票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特殊的娛樂方式、彩票還能滿足消費者一些非經濟性的心理需要、彩票的社會、經濟效應、彩票也有許多弊端,其對社會經濟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合理調整發行規模是我國“彩票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規范管理是我國“彩票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提高彩票資金使用效率是我國“彩票經濟康發展的動力等,具體請詳見。
一、彩票的效用分析
(一)關于彩票的兩個認識誤區
1.彩票與賭博。購買彩票是心存僥幸的賭博心理支配下的消費行為。博彩講究“雙贏”,所謂“雙贏”,指雙方都得到一種收益,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它建立在雙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礎上。相比之下,賭博的雙方則是非理性的,賭博可能會帶給賭博雙方一種快感,但享受這種快感的時候,可能正在損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雙方都沒有贏,即不是“雙贏”。而現行的彩票制度采取的是一種“雙贏”規則,絕不同于賭博。
2.彩票與投資。許多人認為,購買彩票如同選擇股票一樣是一種投資,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但理性投資者應該是風險規避的,而彩票的成本超過了平均收益,無法彌補持續投入的成本,購買彩票不能算“投資”,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資”。賈康(2001)認為,購買彩票表面上與投資同樣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處,但是,從嚴格定義上來說,它不是投資,因為它既不像股票那樣代表股東的實際權益,也不像風險投資那樣始終依賴于實體經濟的運行。彩票的準確定義應該是一種具有“博彩”性質的籌資工具。它既為國家籌集一定的資金,又能滿足大家追求刺激、懸念的心理特點。
與通常意義上的經濟行為不同,購買彩票強調累積效應。對大多數沒有中獎的人說,可能一直在“賠錢”,但購買彩票收入對彌補國家財力不足,幫助亟需資金的個人或單位來說,是一種累積效應。從更廣的意義上說,消費者購買彩票是對社會的貢獻,應該更多強調奉獻與愛心。因此,與其說購買彩票是投資,不如說是一種對國家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奉獻和投入。
彩票經濟發展理性思考論文
一、彩票的效用分析
(一)關于彩票的兩個認識誤區
1.彩票與賭博。購買彩票是心存僥幸的賭博心理支配下的消費行為。博彩講究“雙贏”,所謂“雙贏”,指雙方都得到一種收益,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它建立在雙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礎上。相比之下,賭博的雙方則是非理性的,賭博可能會帶給賭博雙方一種快感,但享受這種快感的時候,可能正在損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雙方都沒有贏,即不是“雙贏”。而現行的彩票制度采取的是一種“雙贏”規則,絕不同于賭博。
2.彩票與投資。許多人認為,購買彩票如同選擇股票一樣是一種投資,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但理性投資者應該是風險規避的,而彩票的成本超過了平均收益,無法彌補持續投入的成本,購買彩票不能算“投資”,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資”。賈康(2001)認為,購買彩票表面上與投資同樣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處,但是,從嚴格定義上來說,它不是投資,因為它既不像股票那樣代表股東的實際權益,也不像風險投資那樣始終依賴于實體經濟的運行。彩票的準確定義應該是一種具有“博彩”性質的籌資工具。它既為國家籌集一定的資金,又能滿足大家追求刺激、懸念的心理特點。
與通常意義上的經濟行為不同,購買彩票強調累積效應。對大多數沒有中獎的人說,可能一直在“賠錢”,但購買彩票收入對彌補國家財力不足,幫助亟需資金的個人或單位來說,是一種累積效應。從更廣的意義上說,消費者購買彩票是對社會的貢獻,應該更多強調奉獻與愛心。因此,與其說購買彩票是投資,不如說是一種對國家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奉獻和投入。
(二)彩票的消費者效用分析
我國彩票經濟發展研究論文
一、彩票的效用分析
(一)關于彩票的兩個認識誤區
1.彩票與賭博。購買彩票是心存僥幸的賭博心理支配下的消費行為。博彩講究“雙贏”,所謂“雙贏”,指雙方都得到一種收益,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它建立在雙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礎上。相比之下,賭博的雙方則是非理性的,賭博可能會帶給賭博雙方一種快感,但享受這種快感的時候,可能正在損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雙方都沒有贏,即不是“雙贏”。而現行的彩票制度采取的是一種“雙贏”規則,絕不同于賭博。
2.彩票與投資。許多人認為,購買彩票如同選擇股票一樣是一種投資,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但理性投資者應該是風險規避的,而彩票的成本超過了平均收益,無法彌補持續投入的成本,購買彩票不能算“投資”,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資”。賈康(2001)認為,購買彩票表面上與投資同樣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處,但是,從嚴格定義上來說,它不是投資,因為它既不像股票那樣代表股東的實際權益,也不像風險投資那樣始終依賴于實體經濟的運行。彩票的準確定義應該是一種具有“博彩”性質的籌資工具。它既為國家籌集一定的資金,又能滿足大家追求刺激、懸念的心理特點。
與通常意義上的經濟行為不同,購買彩票強調累積效應。對大多數沒有中獎的人說,可能一直在“賠錢”,但購買彩票收入對彌補國家財力不足,幫助亟需資金的個人或單位來說,是一種累積效應。從更廣的意義上說,消費者購買彩票是對社會的貢獻,應該更多強調奉獻與愛心。因此,與其說購買彩票是投資,不如說是一種對國家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奉獻和投入。
(二)彩票的消費者效用分析
我國彩票經濟發展研究論文
一、彩票的效用分析
(一)關于彩票的兩個認識誤區
1.彩票與賭博。購買彩票是心存僥幸的賭博心理支配下的消費行為。博彩講究“雙贏”,所謂“雙贏”,指雙方都得到一種收益,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它建立在雙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礎上。相比之下,賭博的雙方則是非理性的,賭博可能會帶給賭博雙方一種快感,但享受這種快感的時候,可能正在損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雙方都沒有贏,即不是“雙贏”。而現行的彩票制度采取的是一種“雙贏”規則,絕不同于賭博。
2.彩票與投資。許多人認為,購買彩票如同選擇股票一樣是一種投資,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但理性投資者應該是風險規避的,而彩票的成本超過了平均收益,無法彌補持續投入的成本,購買彩票不能算“投資”,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資”。賈康(2001)認為,購買彩票表面上與投資同樣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處,但是,從嚴格定義上來說,它不是投資,因為它既不像股票那樣代表股東的實際權益,也不像風險投資那樣始終依賴于實體經濟的運行。彩票的準確定義應該是一種具有“博彩”性質的籌資工具。它既為國家籌集一定的資金,又能滿足大家追求刺激、懸念的心理特點。
與通常意義上的經濟行為不同,購買彩票強調累積效應。對大多數沒有中獎的人說,可能一直在“賠錢”,但購買彩票收入對彌補國家財力不足,幫助亟需資金的個人或單位來說,是一種累積效應。從更廣的意義上說,消費者購買彩票是對社會的貢獻,應該更多強調奉獻與愛心。因此,與其說購買彩票是投資,不如說是一種對國家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奉獻和投入。
(二)彩票的消費者效用分析
彩票營銷策略探討論文
摘要彩票作為一種新型的特殊金融工具,在經濟的發展中,逐漸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市場營銷學和市場營銷策劃的角度,運用SWTO分析法,明確了湖北省福利彩票的發展態勢,在一定問卷調查基礎上,提出實行“人本+價格+宣傳”三位一體的策略,發展湖北福利彩票業。
關鍵詞福利彩票營銷方案策略
1前言
1.1彩票的簡述
彩票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型的、特殊的有價證券,在當今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融入到居民的消費中,它的產生、生存、發展有著一定的發展規律。彩票是政府批準的特定機構為了某種特殊的籌資目的發行的,印有號碼、圖形或文字,并設定由彩民自愿購買的,依照隨機的或公認的公平方式決定中彩范圍,不還本、不計息的有價證券。
彩票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就我國彩票的發展來看,僅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有了初步發展。經由國家批準的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發行,確立了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兩大類型,因福利彩票以“扶老、助殘、濟困、救孤”為宗旨,也就具有了公益性、倫理性、群眾性的特點。
福利彩票營銷策略探究論文
摘要彩票作為一種新型的特殊金融工具,在經濟的發展中,逐漸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市場營銷學和市場營銷策劃的角度,運用SWTO分析法,明確了湖北省福利彩票的發展態勢,在一定問卷調查基礎上,提出實行“人本+價格+宣傳”三位一體的策略,發展湖北福利彩票業。
關鍵詞福利彩票營銷方案策略
1前言
1.1彩票的簡述
彩票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型的、特殊的有價證券,在當今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融入到居民的消費中,它的產生、生存、發展有著一定的發展規律。彩票是政府批準的特定機構為了某種特殊的籌資目的發行的,印有號碼、圖形或文字,并設定由彩民自愿購買的,依照隨機的或公認的公平方式決定中彩范圍,不還本、不計息的有價證券。
彩票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就我國彩票的發展來看,僅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有了初步發展。經由國家批準的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發行,確立了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兩大類型,因福利彩票以“扶老、助殘、濟困、救孤”為宗旨,也就具有了公益性、倫理性、群眾性的特點。
彩票市場營銷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營銷理論、方法和技巧不僅廣泛應用于企業和各種非營利組織,而且逐漸應用于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競爭性市場體制及買方市場形成后,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及加強市場營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這意味著,市場營銷及其實踐作為工商教育的主導學科在中國將非常迅速地得到發展。因此,市場營銷專業需要不斷地充實、完善實踐教學的內容,注重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法角色體驗
市場營銷學是伴隨著商品經濟高度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門建立在經濟科學、行為科學和現代管理理論基礎上,反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客觀規律、指導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應用性極強的綜合性學科,它是一門集理論性與實踐性為一體的應用科學,具有全程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市場營銷學的教學如果僅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而脫離了實踐,忽視對學生運用營銷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那便是一個重大的缺憾,也是失敗。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需要在市場營銷學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斷地探討、總結。教學過程中運用角色體驗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使學生掌握市場營銷的能力,而非僅僅是理論知識。
一、角色體驗模式的基本內涵
角色體驗是一種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即以營銷實戰為背景,以營銷職場為舞臺,以營銷事件為道具,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共同完成的系列教學活動。體驗式實踐教學根植于體驗經濟。20世紀90年代,美國俄亥俄州的戰略地平線顧問公司(StrategicHorizonsLLP)的共同創辦人約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PineⅡ)與詹姆斯吉爾摩(JamesH.Gilmore)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歡迎體驗經濟”中提出“體驗經濟(ExperienceEconomy)”。他們認為:體驗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當一個人的情緒、體力、智力甚至精神達到某一特定的水平之時,其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或者說,是個體對某些刺激產生回應的個別化感受。市場營銷教學過程中采用角色體驗模式,即運用系統方法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實踐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環節做出整體安排,通過具體的操作程序協調、配置實踐教學要素,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想象力、聯想力,以實戰人員的角色理解并運用營銷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發揮實踐教學功能,優化教學成果。
角色體驗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彩票機構會計核算問題探討
摘要:我國彩票機構會計核算存在較多問題,諸如沒有統一的會計核算標準,影響報表匯總的準確性,導致處理出來的數據,實踐利用性和可參考性不強,分析了制定《彩票行業會計制度》的必要性。要根據目前彩票行業市場發展的形勢,制定專業、規范的《彩票行業會計制度》。介紹了彩票行業的會計制度,如會計科目設計,會計分錄設計,會計報表設計。應出臺針對彩票行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對會計科目、會計報表附注、會計報表、會計分錄進行細化,使我國彩票行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彩票機構;會計核算;關鍵問題
1彩票機構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彩票行業沒有統一的核算標準,這給彩票機構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不便。填制報表方面不統一,影響了全國報表匯總的準確性。各單位財務人員對會計核算、數據分析的理解不同,導致處理出來的數據,實踐利用性和可參考性不強。此外,財務人員的口徑不統一,很容易使報表閱讀者產生誤解。
2制定
《彩票行業會計制度》的必要性彩票行業的發展要正規化、法制化。近年來,彩票銷售額持續增高,2017年,福、體彩共銷售4266.69億元,籌集公益金1134.66億元。2018年,福、體彩銷售5114.72億元,募集公益金1313.62億元。公益金給我國社會公益事業提供了很大的資金支持,為社會和國家帶來了積極影響。因此,財政部門還需繼續出臺比較有針對性的有關彩票行業的財務管理方法。目前,社會上大部分行業都相繼出臺了有關的會計制度,這些會計制度都是針對本行業及企業自身特點來制定的。例如,教育、文化、醫療等方面的會計制度,這些會計制度的制定對該行業會計行為的規范和發展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指導作用。但在彩票行業,沒有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在進行財務核算時,只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核算,無法針對彩票行業的財務行為進行專業業務核算,無法全面反映出彩票這一行業的特征,無法體現出彩票這一商品的特殊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會計核算方法無法對彩票行業的會計行為進行專業指導,實用性不強。從目前彩票行業市場發展的形勢來看,必須要制定專業、規范的《彩票行業會計制度》。
彩票稅收革新思索
稅收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對彩票市場的調節無疑相當重要,它不僅關系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和國家財政資金的積聚,而且關系到彩票市場的發展及社會經濟的穩定。彩票市場的稅收指的是對彩票發行、彩票中獎課征的各種稅收,包括對彩票發行單位的課稅;彩票銷售點的課稅;投注彩票資金的課稅。
一、當前我國彩票市場的稅收政策
目前我國《體育彩票發行與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國福利彩票發行與銷售暫行辦法》都未明確彩票稅收在我國彩票發行和銷售過程中的地位,而是比照營業稅執行或免稅。從稅法理論上講,我國對彩票的納稅規定是按照國家已有的稅種,把彩票經營視為一般商品生產,對彩票經營的各環節參照納稅。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發表性文件,我國彩票稅收分為三種情況:第一,對各級福利彩票發行機構的福利彩票收入,包括返還獎金、發行經費、公益金,暫免征企業所得稅(財稅字[2002]59號)。第二,對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發行收入免征營業稅(財稅字[1996]77號)。對福利彩票機構以外的代銷單位銷售福利彩票取得的手續費收入應征營業稅(財稅字[2002]59號)。2005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通知,電腦福彩投注點代銷福利彩票取得的任何形式的手續費收入將照章征營業稅(財稅字[2005]118號),即參照服務業中業征收5%的營業稅。第三,對個人購買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一次中獎不超過1萬元的,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超過1萬元的,應按稅法規定全額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國稅發[1998]12號)。
二、對我國彩票稅收政策的分析
(一)對彩票中獎偶然所得征稅的方法設計不合理。
首先,現有的征稅辦法中對中獎所得未規定必要的費用扣除。購買彩票是彩民的一種投資行為,他們會為此發生必要的資金支出和開支費用。若僅以中獎所得不是勤勞經營而來而給予費用扣除上的歧視是不恰當的。憑心而論,彩票中獎概率動輒百萬分之一,要中一個大獎,彩民花費的投注資金是可想而知的(當然在此不排除有個別幸運者投注資金小而中大獎的情況)。因此,我們國家既然把彩票中獎當所得征稅,就必須考慮為取得這項所得而支付的費用,允許納稅人進行合理的費用扣除。其次,對偶然所得的征稅辦法也有爭議。對一次中獎收入不超過1萬元的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1萬元的按20%的稅率全額征稅,盡管此種方法計算簡便,但明顯欠缺公平,在1萬元交叉點附近往往容易出現稅額增加超過征稅對象數額增加的不合理現象。這種稅收政策上的設計不合理往往會扭曲納稅人處理獎金的行為,勢必會給彩票市場的有序經營帶來一定程度的副面影響。
盜打彩票并兌獎研究論文
案情介紹
林某于2001年11月16日下午竄到南寧市金牛市場第232號投注站,趁工作人員不備,盜打了206號彩票。因做賊心虛,與其母紀某串通,由其母兌獎,本人則躲到云南。11月16日下午,該投注站向福彩中心報告,稱被盜打一張29選7的復式彩票,流水號為206,總價合計2.2萬余元,要求注銷206號彩票。由于沒有彩票憑證,中心機房按規定拒絕這一要求。當日廣西風采29選7玩法的第91期開獎,共有4注彩票中了一等獎,206號彩票也在其中。由于本次一等獎保底獎金為200萬元,206號彩票中獎金額共60萬余元。11月17日,紀某持206號彩票到彩票發行中心桂南管理處要求兌獎。經該中心工作人員初步驗證,紀某所持206號彩票的號碼和流水號與232號投注站報稱被盜打的號碼一致。為慎重起見,該中心沒有當即辦理驗票和兌獎手續。經公安機關調查后,林某涉嫌盜竊罪、紀某涉嫌包庇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觀點爭議
對于本案如何處理和定性引起很大爭議。其爭執的主要觀點有如下幾種:
一、關于林某定罪問題的分歧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林某盜打彩票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理由是,林某盜打彩票的行為符合盜竊罪構成的客觀方面要件,即行為人秘密竊取了他人的財物(彩票),客觀上已給他人(232號投注站)造成了經濟損失;林某在主觀方面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之目的;林某竊取的彩票價值數額較大,總價合計2.2萬余元,完全符合盜竊罪的數額要求。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