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6 10:50: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黃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黃牛養殖業問題與對策

1現代畜牧業發展趨勢

按照“擴繁增量、改良提質、完善體系、轉變方式、產銷銜接、健康發展”的發展思路和“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模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監管常態化”的“五化”標準,以草料為基礎,飼養為關鍵,產業化為方向,抓住精準扶貧產業帶動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能繁母牛養殖,實現擴繁增量目標,堅持實用技術普及推廣和高新技術引進示范相結合,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專業市場建設和龍頭企業扶持力度,進一步發揮經營優勢,努力促進產銷銜接,推進現代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

2竹山縣發展鄖巴黃牛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養殖專業合作社多而小。竹山縣目前有鄖巴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近百家,可以說各自為政,相互擠壓,產能低下,資源嚴重浪費,同時也造成自身養殖合作社運作不暢。很多鄖巴黃牛專業合作社不是以發展創收為目的,而是為爭取國家的養殖補貼,忽視了成立養殖合作社的目的和初衷。2.2鄖巴黃牛繁殖保育措施滯后。隨著竹山縣畜牧業蓬勃發展,養殖者隨意從外地引進種牛現象日益突出,造成品種繁雜、退化,疾病多發,環境污染,防疫控疫難度增大。2.3產業鏈過短且單一,資金匱乏。目前,竹山縣大多數養殖者主要以出售商品牛為主,直接宰殺進入市場的極少,很大一部分錢讓屠宰個體戶賺走,產品附加值低。資金匱乏,融資渠道不暢,制約了鄖巴黃牛規模化發展和規模化養殖。

3對竹山縣鄖巴黃牛業發展提出的建議

3.1整合資源,打造統一品牌。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品牌,充分發揮竹山縣鄖巴黃牛養殖協會溝通協調作用,整合培植一個專業組織,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在產、養、供、加、銷等一二三產業融合循環發展,在綠色、生態、健康發展的全新模式下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專業合作社要做的工作很多,從生產到最終商品銷售,這里有很多細節要專人能人發揮各項才能,最終目標是把產品做成訂單銷售和“互聯網+”的模式。這樣的系統產業就需要養殖協會組織協調一批志同道合、奮發有為、德才兼備的仁人志士共同去創造。建議竹山縣整合現有鄖巴黃牛專業合作社,成立一個開拓創新、務實高效、能夠引領新時代現代農業向綠色生態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合作組織,負責全縣鄖巴黃牛產業養殖指導和銷售工作。3.2加快鄖巴黃牛品種保育,打造安全有機綠色品牌。一是對竹山縣現有鄖巴黃牛品種進行普查,選育優良鄖巴黃牛種牛,淘汰劣質品種,對全縣能繁母牛進行保護開發,實行人工授精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良品種,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采用胚胎移植技術,提高繁殖效益。二是實行嚴格的養殖環境。在日常養殖中做到集中統一防疫、分散飼養,做好保健預防工作,建立嚴格的養殖記錄,從出生到進入市場都必須有飼養管理記錄和臺賬。用藥和保健決定產品的質量。在進入市場前分級,可分為有機綠色食品和一般無公害食品,前者進入高端市場,后者進入一般市場。三是結合竹山縣十星級文明創建地和南水北調水源區打造誠信、綠色、安全食品。竹山縣是十星級創建發源地,同時又是南水北調水源區,結合竹山縣鄖巴黃牛地理標志,打造出文明、誠信、生態、環保、綠色、健康產品,無形中提高了鄖巴黃牛產品的品牌和知名度。3.3抓住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推動鄖巴黃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竹山縣地處秦巴山區,森林覆蓋率65%以上,四季分明,是鄖巴黃牛的天然養殖牧場。同時,竹山縣也是傳統農業生產縣,廣大農村許多農戶都有養牛習慣,農民養牛熱情都很高,許多農民都很熟悉鄖巴黃牛養殖技術。要正確引導農戶怎么養、怎么養好、怎么養殖才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借助精準扶貧產業扶持政策,推動鄖巴黃牛養殖,從而帶動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3.4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形成穩定的投入機制。一是由政府牽頭,加工企業和養殖者入股,成立畜牧業投資擔保公司,切實解決畜牧產業發展中信貸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是由縣政府將各類涉牧資金整合起來,集中用于品種改良、草料開發、技術推廣、小區建設、疫病防控、龍頭培育、合作組織和獎勵激勵等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使有限的財力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通過項目支持等辦法,激活民間資金,拉動社會投入,使之成為發展現代畜牧業投入的主體。四是大力推廣聯戶擔保信用機制,切實解決千家萬戶養殖的投入問題。3.5大力推進產銷連接,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一是轉變觀念,把鄖巴黃牛養殖和銷售龍頭企業培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把扶持重點放在鄖巴黃牛銷量大、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強、對產業和農戶帶動能力大、稅收貢獻率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加工銷售企業上,使之盡快發展壯大。二是積極組建行業協會。行業協會發揮聯結企業與農戶的橋梁紐帶作用,制定行業標準,規范行業行為,促進行業的穩定發展。三是用好竹山縣名片,比如“十星級”、南水北調水源區、“魅力十堰”等品牌,在地理和生態優勢上做文章,在打造“誠信、文明、生態、綠色”的產品上下功夫,通過網絡、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實現城市間統一實體店和網店,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服務、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的“五統一直銷模式。3.6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發展的保障機制。縣政府要切實做好鄖巴黃牛產業規劃制定、政策措施落實、項目申報實施、合作組織建設、龍頭企業考核扶持等工作,全力推動鄖巴黃牛產業發展。要把扶持鄖巴黃牛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重要內容,把畜牧產業發展的主要指標納入鄉(鎮)目標管理考核體系,保證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查看全文

黃牛養殖要點及疫病防控措施

摘要:黃牛作為我國特有的一類普通牛種,常常以被毛表色為棕黃色而聞名,但少數黃牛的被毛也呈紅棕色與紅褐色。現如今,黃牛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飼養黃牛,我國黃牛的飼養數量位居各種牛類飼養數量之首。同時黃牛性情溫順、吃苦耐勞,在農業發展中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與經濟價值,但過去的黃牛養殖行業普遍存在技術經驗缺乏、防控意識薄弱、飼養管理不當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容易造成黃牛疾病的滋生還嚴重制約著黃牛產業的發展。因此,本文就黃牛養殖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編寫黃牛養殖要點,同時提出幾點黃牛疫病的防控措施,為黃牛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黃牛;養殖;疫病;防控措施

我國養牛業歷史悠久,自改革開放以來,養牛行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成分,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中國的特有品種,黃牛受到廣大農民養殖戶及養殖企業的歡迎,如今,黃牛的飼養量躍居中國各大牛種之首,是中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牛”,黃牛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肉質較好,在早期能給養殖戶及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但隨著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經濟的日漸加速,黃牛也漸漸地暴露出了生長速度慢、周期長等缺點,且伴隨著需求量的增加,飼養管理不當等方式也使黃牛發病幾率增加、效益低下等。黃牛產業必需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1]。

1飼養管理要點

1.1場地建設、地點選擇

在場地的建設方面,要選取遠離鬧市區、工業區、污染區,周圍環境安靜、空氣質量較好、水源充足、排水便利,能處理糞污的地區,科學規劃四區(管理區、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根據場地的大小科學地安排黃牛飼養數量,切忌因數量過多而增加疾病感染風險。同時,舍內需保持良好的通風、光照,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防寒。

查看全文

黃牛養殖技術要點分析

摘要:黃牛是我國特有的畜用品種,可用來耕地或拉車,在我國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其肉可供食用,皮可以制革。在我國的飼養頭數居首位,飼養地區遍布全國。在農區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役乳兼用,牧區則乳肉兼用。因其體型、性能、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不同可分為北方黃牛、中原黃牛和南方黃牛三個品種。

關鍵詞:黃牛;養殖技術;要點

黃牛作為我國的特有品種,因其生長速度較慢,所以肉質較好。但由于現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黃牛生長慢、周期長的缺點成為了制約其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為了提升生長速度和出肉率,很多黃牛品種都通過雜交進行改良。本文主要從黃牛的品種、管理原則和養殖技術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幫助。

1品種

南陽牛:其是中國著名的大型役用黃牛品種,原產于河南省南陽地區,其中心產地在河南省的白河和唐河流域的廣大平原地區,用于肉牛生產,表現出良好的產肉性能;秦川牛:是我國著名的優良黃牛品種之一,居全國五大良種黃牛之首,因產于陜西省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而得名,以肉質鮮美名列前茅;魯西黃牛:因其體型高大、結構勻稱、健壯威武、肉用價值高而聞名海內外;晉南牛:產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的晉南盆地,屬大型役肉兼用品種,體軀高大結實,具有役用牛體型外貌特征;延邊黃牛:是東北地區優良的地方牛種之一,是北方農耕役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2管理原則

查看全文

黃牛養殖與疫病防治技術

摘要:黃牛養殖本身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隨著國家對黃牛養殖事業的重視,黃牛養殖業逐漸從散養朝著規模化養殖過渡,大大提升了黃牛養殖規模。本文從黃牛養殖技術入手,接著闡述了黃牛養殖防治技術。

關鍵詞:黃牛;養殖技術;疾病防治

傳統黃牛養殖工作開展中,是以養殖為主,疾病防控為輔的養殖方式,難以適應當前黃牛養殖需求。在新時代背景下,要不斷積累黃牛養殖經驗,總結黃牛養殖疫病防治技術,不斷積累黃牛疾病防治手段,以此實現黃牛養殖經濟效益的提升。

1黃牛養殖技術

只有科學、合理的黃牛養殖技術,才能夠實現黃牛養殖水平,養殖經濟效益的提升。為促進黃牛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順應時展,實現黃牛養殖技術的改善,以此實現黃牛養殖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1.1優選黃牛品種

查看全文

黃牛產業化建設工作匯報

近年來,我縣緊緊抓住武陵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試點機遇,立足有利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圍繞“黃牛第一縣”目標,把黃牛產業作為兩型社會建設、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突出基地、農民、家庭牧場和龍頭企業(德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益聯結,狠抓黃牛區域化布局、市場化運作、行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等工作,黃牛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一、基本情況

我縣有天然草場68.7萬畝,占全縣國土面積41.2%。其中1000以上集中連片草場27處,1000畝以下草場46處,70%的草場分布在等六大天然草場。全縣林間草場、天然草場理論載畜量達5.7萬個黃牛單位,加上秸稈作物12萬噸、常年人工種草0.5萬畝,全縣理論載畜量約7.2萬個黃牛單位。目前我縣實際利用約3萬個黃牛單位,有4萬個以上黃牛單位的載畜量可利用。目前,全縣存欄黃牛10400余頭,比2011年6725頭增長55%;能繁母牛由2011年1700頭增加到目前的6280頭,增長了3.6倍。其中6000頭能繁母牛在中華保險公司投保,保額為15000元/頭。全縣養殖黃牛能繁母牛達5頭以上的農戶共180戶,其中家庭牧場有35個,每戶養殖黃牛能繁母牛均在30頭以上。“黃牛”商標已獲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全國地理性標志保護產品,是省4個現代肉牛示范縣之一。

二、主要做法

(一)領導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把黃牛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縣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內容,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縣領導為副組長,縣農辦、財政、發改、扶貧、畜牧等21個相關部門以及金融、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黃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班子。制定了《縣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我縣黃牛產業發展的意見》、《縣2013—2015年黃牛牛源建設規劃(草案)》,明確了我縣黃牛產業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并將具體任務指標逐一分解到部門和鄉鎮,落實獎罰措施。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黃牛產業發展,具體解決扶持政策、資金和措施等問題。縣委書記、縣長等縣領導多次深入基層督查調研,解決好鄉鎮和農戶發展黃牛產業的實際問題。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和縣黃牛產業辦堅持每月一督查一通報,確保黃牛產業各項工作落實。

(二)扶強龍頭企業

查看全文

剖析增強黃牛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論文

摘要:介紹了提高黃牛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包括普及科學知識;開展黃牛改良;廣開飼草資源,拓展養殖思路;加強疫病防治等,以促進養牛業健康發展。

關健詞:黃牛;養殖效益;技術措施

1普及科學知識

1.1改早配為適齡配

前些年早配現象嚴重,母牛不足歲,甚至10月齡發情就配種,1歲多產犢,既影響母牛正常生長發育,又不利于犢牛成長。經過傳授母牛生長發育規律知識,在母牛1.5周歲配種,母牛產后個體大,犢牛生長快[1]。

1.2改母牛一般喂給為妊后期補料

查看全文

小議海西州黃牛改良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摘要:介紹了柴達木黃牛的現狀,分析了海西州黃牛改良背景,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以期為黃牛改良提供參考。

關鍵詞:黃牛現狀改良存在問題建議青海海西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部,北鄰甘肅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域遼闊、人口稀少、資源豐富。其主體部分是柴達木盆地,地形地貌由山地和盆地構成,總土地面積34.54萬km2,其中草場面積967.28萬hm2,可利用草場面積729.79萬hm2,約占草場總面積的75.4%。氣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氣溫-5.0~5.2℃,海拔2675~6860m,年平均降水量173.4mm,年蒸發量1353.9~3526.1mm,年平均相對濕度40%,年日照時數3000h以上,無霜期87~131d,枯草期長。

一、柴達木黃牛現狀

柴達木黃牛是我國黃牛品種資源中一個珍貴地方品種,是海西地區古老的畜種之一,屬蒙古黃牛類群,是海西農牧民幾千年閉鎖繁育馴化而成的黃牛品種,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了柴達木黃牛善耕挽、耐干旱寒冷、耐粗飼、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強的生物學特性,主要分布于柴達木盆地邊緣地區。柴達木黃牛個體較大,體質結實,結構緊湊,呈長方形體態,呈現兼用牛體態。成年公牛體高為115.4cm,母牛為101.8cm;公牛體重為344.6kg,母牛為232kg。柴達木黃牛產肉性能良好,成年閹牛屠宰率為52%,凈肉率為40.3%,骨肉比1.0∶3.6,肉質細嫩,美味可口。初產牛月產奶64kg,經產牛月產奶72.5kg,乳脂率為4.2%。公牛初配年齡2歲,母牛2~3歲,發情周期10~25d,持續期36~48h。

二、海西州黃牛改良背景

查看全文

關于建立仲坪村黃牛養殖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總說明

(一)項目一般概況

1、項目名稱:仲坪村黃牛繁育飼養

2、建場地址:石門鎮仲坪村

3、項目負責人:任南洙

4、技術依托單位:安圖縣畜牧總站

查看全文

領導在牧業經濟專題會發言

同志們

一、認清形勢。切實增強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牧業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牧業經濟面臨著非常好的發展形勢。從我州情況看,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難得的發展機遇。必須要統一思想,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經濟。

州牧業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十五”期末,一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具備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全州牧業產值達13.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人均農民牧業收入達810元,占農民總收入的23%通過“十五”期間的努力,草原植被恢復、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成功引進了汪氏蜜蜂園、華都集團、九牛乳業等知名牧業龍頭企業,帶動了相關牧業產業發展;新上黃牛高效快繁高科技項目和綜合屠宰深加工項目,使我州牧業項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基本具備了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基礎。

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二發展現代牧業經濟面臨難得的機遇。首先。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現代農業,為發展現代牧業經濟提供了宏觀政策引導。其次,省委、省政府對畜牧業高度重視。先后下發了省“十一五”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六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意見》將現代牧業經濟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快推進現代牧業大產業建設。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牧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為我州發展現代牧業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第三,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頒布實施,加上已經頒布實施的草原法》動物防疫法》和國務院若干條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系統、全面的牧業行業法律法規體系,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做大做強牧業產業,三堅定發展現代牧業經濟的信心。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州既有良好的基礎,又面臨難得的機遇,必須要堅定信心,加快現代牧業經濟發展。一是要從主觀上解決發展現代牧業標準過高、時機不到摸不著、夠不著的問題。盡管我州牧業尚處在由傳統牧業向現代牧業過渡時期,面臨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少,帶動輻射功能差;規模飼養水平低,牧業效益不高等諸多困難和問題,但面臨大好的發展形勢,必須樹立新的發展理念,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推進牧業經濟全面發展。二是要增強發展現代牧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當前,一些省內牧業發達地區推進現代牧業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正在全力爭奪畜產品市場份額。必須要加快發展速度,盡快提升牧業總量和質量,加快發展現代牧業的進程,提高畜產品的競爭力。三是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今年省委、省政府將把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六大工程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提供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如果我牧業工作思路和計劃仍停留在傳統思維方式上,延續舊思維、老打法,就會在爭取資金、項目等方面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必須要結合實際,注重工作創新,善于用創新的工作思路、創新的機制、創新的方法推進工作落實。

查看全文

肉牛發展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

1.我國肉牛生產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實現了持續增長,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畜牧業生產大國。其中,肉牛業也有很大發展,牛出欄量和牛肉產量保持逐年增長勢頭。1980年,我國牛出欄量為332.2萬頭,產量僅26.9萬噸;2006年,牛出欄5602.9萬頭,牛肉產量達到750萬噸,分別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2006年,我國牛肉產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國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2.我國牛肉消費情況。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07年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購買牛肉1.35千克,花費金額26.72元。其中,西藏牛肉購買量排名第一,人均為8.72千克,支出額為208.9元;山西牛肉人均購買量最少,人均為0.41千克,支出額為8.01元。我國牛肉消費特點是消費水平低。主要表現在:牛肉消費在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城市消費水平高,農村消費水平低;主產區消費水平高,非主產區消費水平低。

3.我國肉牛業的特點。肉牛產區分布。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牛肉生產中心逐步由傳統牧區轉向廣大農區。到2001年,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區牛肉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從1980年的44%下降到13%。同期,河南、山東、河北、安徽4省牛肉產量,由占全國的9.7%上升到47.3%;東北三省牛肉產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從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帶和東北肉牛帶。

牛肉質量。目前,我國牛肉生產主要依靠黃牛,改良肉牛的覆蓋率僅為18%,來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中國黃牛雖然有如魯西牛、秦川牛、南陽牛、晉南牛等諸多品種,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體型小、生長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纖維粗,用這樣的品種來生產高檔牛肉難度很大。我國高檔牛肉的比重不足5%,高檔牛肉生產能力低是目前我國肉牛業的突出弱點。

肉牛飼養方式。以往我國牧區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飼養牛,幾乎不用精飼料進行育肥。近年來,農區普遍采用秸稈、人工牧草和精飼料作為牛的主要飼料。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農區豐富的秸稈資源和閑置的勞動力,并緩解了肉牛對草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