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02:27: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奶牛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奶牛業

扶持奶牛業發展意見

為認真落實《衡水市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實施規劃》,促進我縣奶牛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加大資金投入,加速奶牛提質擴群

1、實行購牛補貼。為充分調動廣大群眾飼養奶牛積極性,通過以點帶面,加速我縣奶牛提質擴群,縣財政對農戶購買奶牛實行補貼。奶農從市外引進系譜清楚、手續齊全的成年荷斯坦等高產奶牛,經畜牧部門驗收確認后,從財政支農資金中給予適當補貼,補貼標準為每頭250元;年內累計達到300頭的養殖戶或小區,除享受縣里的補貼外,還享受市政府25萬元的政策補貼。

2、縣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對農戶購買奶牛給予貸款支持。大力推廣“戶貸企保”、“小額信貸”、“聯戶擔保”等貸款模式,小區業主可以擠奶、運奶設備和可出讓的土地等固定資產做抵押貸款,加快發展壯大奶牛小區規模。

3、鼓勵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和外來資本投資創辦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要充分利用我縣土地、飼草飼料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吸引更多的資金向奶牛產業轉移。對各類投資經營主體投資興辦的奶牛養殖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給予優惠。對占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建設用地不搞永久性建筑的奶業養殖用地及配套設施,可不辦理用地手續。對符合政策的奶牛小區、規模養殖場的用電執行農業用電標準,用水執行農業用水標準。

二、大力支持發展飼草飼料產業

查看全文

奶牛養殖業考察報告

2014年6月10日我縣畜牧食品局局長與畜牧中心副主任、高級畜牧師隨縣考察組到市對奶牛養殖業進行了考察,先后對奶牛養殖場和成都伊利集團有限公司牛奶加工廠進行了考察并聽取農發局的情況介紹,現將該市奶源建設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奶牛發展基本情況

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總人口65.6萬人,鄉村人口573170人,有農戶184985戶,全市幅員面積1384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264個村(社區),3689個組。2013年,全市畜牧業總產值達24.3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4.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00元。從2005年開始,成功引進奶牛業巨頭伊利集團到該市投資,帶動了當地奶牛業的迅猛發展。于2005年制定了《2006-2010年市奶牛養殖發展規劃》,“要求力爭到2010年,建成5萬頭良種奶牛養殖基地和15萬畝牧草基地。采用千頭標準養殖場+百頭養殖小區的發展模式。擬規劃修建10個千頭良種奶牛示范場,200-400個存欄百頭以上的養殖小區”。實際到現在全市現存欄奶牛9000余頭,有存欄100頭以上的奶牛場(小區)17個,其中伊利集團建養殖場3個,存欄奶牛5000頭左右。全市日產牛奶120噸,年產4.3萬噸。伊利集團年產值達13億元,創造稅收7400萬元。

二、奶牛業發展過程

2005年市奶牛業基本上為空白,僅存欄奶牛100頭左右。在成功引進伊利集團后,政府大力發展基地,引導農戶進行規模養殖奶牛,為企業建立“第一車間”。2008年就發展到存欄奶牛2500余頭,但由于農戶養殖技術缺乏、防疫意識差,飼草飼料不到位,價格低,造成養殖戶全面虧損,同時發生了人畜共患的“布氏桿菌病”,當地的農發局局長被免職,分管局長受到刑事處分,一度奶牛業發展停滯不前。2008年市委、政府改變策略,要求公司建基地,發展奶牛業,為企業自身解決奶源,經過幾年努力,公司建立了三個規模養殖場,存欄奶牛5000余頭,這樣使公司自身得到了壯大,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奶農的發展。使公司與農戶都受益,現全市奶牛存欄量達9000余頭。

三、政策措施到位

查看全文

奶牛產業情況考察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雙城市奶牛產業基本情況

雙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東北亞中心城市—哈爾濱市近郊,被譽為“天鵝項下明珠”。京哈鐵路、京哈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橫貫全境。雙城是滿族發祥地之一,是東北歷史名城,解放戰爭時期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曾設在這里。全市幅員面積3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9萬畝,轄9鎮15鄉246個行政村,總人口8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0萬。2007年財政收入7.3億元。2007年末,農業總產值實現92.6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達到4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6%,牧業人均收入2818元,占農民人均收入5422元的52%。雙城是全國糧食生產10強縣(市),糧食產量多年穩定在30億斤以上;是全國牛奶生產第一縣(市),年生產鮮奶63萬噸;是全國食品工業10強縣(市);是黑龍江省十強縣,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省縣(市)第二位。近年來,通過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和品牌戰略,初步形成了以雀巢、娃哈哈為代表的乳制品業;以山東“六合”、榮耀飼料為代表的飼料產業。雙城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實施主輔換位、打造產業強市戰略,近10年來始終保持奶牛存欄年均增長15%、牛奶產量年均增長17%的良好態勢。目前,全市奶牛存欄27.1萬頭。2007年乳制品加工業實現稅金2.3億元。

(二)克東縣奶牛產業基本情況

克東縣位于黑龍江省中北部,隸屬于齊齊哈爾市,距省城哈爾濱市283公里,距齊齊哈爾市202公里,幅員面積2083平方公里,轄4鎮3鄉10個農林牧場,98個行政村,人口28萬,其中農業人口21萬,耕地面積162.4萬畝。克東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是中國腐乳之鄉。

克東縣是典型的農業縣份,長期以來一直處在“農業小、工業弱、財政窮”的境地。2001年以來,他們深刻審視縣情,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提出了“工業立縣、乳業興縣”的發展戰略,確立了發展以奶牛生產為核心的畜牧業主導型農業的工作思路,堅持不懈抓奶源、建基地、壯龍頭。經過全縣上下6年多的共同努力,奶源基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縣奶牛存欄由起步階段的1350頭增加到去年的2.2萬頭,飼養總量擴大了15.3倍;飛鶴乳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7年,飛鶴乳業在克東實現產值11.7億元,上繳稅金4039萬元。乳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牧業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07年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900元,是2002年的4.1倍;人均牧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10.7%提高到2007年的23.3%。建成萬頭牧場1個,培育奶牛小區15處,發展萬頭奶牛鎮1個、千頭奶牛村2個、500頭以上奶牛專業村13個、5頭以上奶牛專業戶562戶。為了推動乳業持續健康發展,去年,該縣順應奶牛發展趨勢,圍繞龍頭企業未來發展需求,又提出了未來三年全縣奶牛發展的總體規劃和主要目標,即以飛鶴萬頭歐美國際示范牧場為龍頭,以多種經營形式的中小型牧場為主體,以千家萬戶普養為基礎,推動奶牛生產由普養向規模化、科學化轉變,全面構筑奶牛發展新格局。

查看全文

奶牛業地位及發展戰略

奶牛業是節糧型畜牧產業。鮮牛奶營養豐富,易被人體吸收,故深受城鎮居民的喜愛。到1992年底,全市飼養奶牛總頭數15575頭,鮮奶總產5337萬公斤,與1975年比,奶牛總頭數翻了二番,平均年遞增10•26%;鮮奶總產翻了二番半,年遞增13•06%。其中郊縣飼養奶牛占全市的銘.35寫,生產鮮奶占全市的朽.71%。但其經營特點仍屬“奶牛下鄉,鮮奶進城”。杭州市區現有杭州乳品一廠、杭州食品廠、四季青乳品廠等加工單位。年收購鮮奶4495萬公斤,占全市鮮奶總產的83,28%。年產消毒牛奶2萬噸上下.市區人均11公斤/年.生產各類奶粉6300噸、酸奶1200噸、甜奶1200噸、固體飲料24000噸以及麥乳精、樂口福、維康奶等其它乳制品。當前存在的主要間題是:自1993年起,全市奶牛業滑坡。年底統計,全市奶牛總頭數、產奶頭數、鮮奶總產分別比1992年下降13•53%、6•88%和2.85%。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取消“以奶換料”優惠政策;二是價格政策沒有理順,養牛的飼料、工時費等成本隨行就市、而牛奶價格仍屬監控商品。導致養牛成本的增加與牛奶價格的調整不同步。特別是市郊矛盾更為突出。

主要對策:

一、理順價格政策,發展市場經濟

建立價格監督機制和市場風險保障機制.牛奶的生產收購要實行最低保護價。平衡生奶收購價與飼料市場價的比率關系,兼顧生產、加工、銷售三者利益.同時,建立奶業風險基金.由生產者、乳品加工單位和政府各承擔一點。

二、鞏固城郊.加快郊縣奶牛驀地建設

近郊奶牛向中、遠郊轉移,是奶牛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以乳品加工為龍頭,相對集中,聯片發展。建立股份制奶業集團公司,走“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路子。

查看全文

管理會計在規模奶牛養殖企業的實踐

摘要:本文重點探究管理會計在規模奶牛養殖企業中的實踐應用,從管理會計的相關概述入手,簡述規模奶牛養殖企業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實例,重點提出促進規模奶牛養殖企業中管理會計良好應用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奶牛養殖企業;管理會計;企業決策

管理會計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手段,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規模奶牛養殖企業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規模奶牛養殖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了規模奶牛養殖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因此,進一步研究促進規模奶牛養殖企業中管理會計良好應用的策略意義重大,有助于管理會計作用的充分發揮,助力規模奶牛養殖企業良好發展。

一、管理會計相關概述

(一)管理會計定義

管理會計又被稱為內部報告會計、內部經營管理會計,作為企業一種經營管理活動,主要是將企業當前或未來資金流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具體的分析研究,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科學管理決策,最終提升企業經濟效益[1]。管理會計中涵蓋了管理及會計兩部分的內容,可以說是兩者結合的產物,也是當前環境下企業管理中的重點內容。管理會計在企業經濟活動預測、規劃、控制、決策以及實施上均具備一定的價值,其中管理會計的重點內容是預測與決策,而規劃與控制功能則主要是企業成本規劃以及管理控制中的關鍵,對于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查看全文

信用社奶牛養殖業貸款調研報告

自2000年9月以來,XXX信用社對本轄區的奶牛養殖業進行貸款的重點扶持,截止2009年2月末,信用社存量貸款中養牛業貸款余額達1.2億元。XXX鎮的奶牛存欄量從2000年的3000多頭,達到目前的16000頭,500頭以上規模的養牛小區11個,2003年高峰期奶牛的存欄量甚至達到了18000多頭。信用社對XXX鎮奶牛養殖業的資金投入,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民的歡迎,為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信用社的增效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2009年以來,XXX信用社的不良貸款大幅攀升,2009年末和2009年頭兩個月,信用社的新增不良貸款達3000多萬元,新增不良貸款中絕大部分的貸款用途為:奶牛養殖。因此,XXX鎮奶牛養殖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大滑坡、奶牛養殖戶的大面積虧損造成了信用社不良貸款的猛增,通過調查,形成養牛業不景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飼料價格上漲,牛奶的銷售價格低迷

從2009年3月,我縣奶牛飼料的平均價格從0.6元左右/斤持續上漲,并上升到0.85元-0.90元/斤,漲幅高達42%,造成養牛業的飼養成本大幅度提高;作為養牛業一項主要經濟來源的牛奶銷售收入,幾年來牛奶的價格一直維持在0.8元-0.9元/斤這一區間,與飼料價格上漲的趨勢不成正比。而經過測算,只有當牛奶價格高于飼料價格0.25元/斤以上時,養牛戶通過銷售牛奶獲得銷售收入,再減去飼料、雇工費、水電費、獸藥、消毒費和貸款利息等費用支出,才能夠在保本的基礎上實現利潤,就是說0.25元的牛奶和飼料的差價是奶牛養殖的保本價格。因此,2009年3月份以來飼料和牛奶的市場價格變化,直接造成養牛業的大面積虧損。

二、奶牛銷售價格下滑

飼料價格的持續走高的市場形勢,使養牛業陷入了困境,由此產生的負作用使奶牛的價格大幅度下滑:優質成年奶牛的價格從高峰期(2003年)的每頭1.8萬元到2萬元,下降到目前的8000元到1萬元,差價達1萬元左右;小母牛犢的價格從高峰期的每頭6000-8000元,下降到目前的500元左右;淘汰奶牛的價格從高峰期的每頭3500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00元左右。目前已經出現了牛犢待賣但無人問津的現象。由此造成的影響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查看全文

全鄉奶牛業發展匯報材料

2000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委“主副換位”、市委“農轉牧”發展戰略,在“畜牧立縣”方針指導下,堅持“以牧立鄉、以牛致富”的鄉域經濟發展思路,強力推進全鄉奶牛業上規模、上水平、增效益。2004年,全鄉奶牛存欄18060頭,比2000年增長8.3倍;交售鮮奶2.5萬噸,比2000年增長7.4倍,成為全縣奶牛存欄和鮮奶產量第一鄉,奶牛業成為強鄉富民的主導產業。

一、在奶牛業發展中,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搶抓機遇,建站促發展

我們大造輿論,在全鄉上下形成“支持伊利、發展自己”的輿論氛圍。經給農戶算效益帳,群眾熱情高漲起來了。群眾認識了,鄉政府主要領導便天天跑企業,講明我們所處的環境,具備的優勢,發展的空間,我們的誠意深深打動了企業,當年就為我們鄉建了3個標準化奶站。目前企業投資900萬元,在全鄉共建標準化奶站15個。但奶牛少、地處偏遠的村屯,企業不可能建站,我們就與企業商量鼓勵個人建站,吸納社會閑散資金籌資建站。通過“投資建站,以站促養”辦法,在6村19個屯共建大小承包奶站(點)17個。目前全鄉3,876戶,已有3,395戶養上奶牛,占87.6%。

(二)拓寬籌資渠道、擴群增量

我們積極引導農民把手頭的資金投入到養殖奶牛中來,向農民宣傳“誰投資、誰發展、誰受益”的思想,在內部挖潛.五年來,農民自籌資金達8000萬元,用于發展奶牛業。我們幫助農民協調各種關系,采取奶資擔保,工資擔保,信用戶聯保等辦法,共利用伊利企業養牛貸款2200萬元,信合貸款240萬元,農行貸款50萬元,購進奶牛2,145頭。本著“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出臺16條引資養牛優惠政策實施定向定位招商,吸納社會各方資金,投資養奶牛,辦牧場。大慶石油管理局下崗職工范虹2001年到小康村投資50萬元養奶牛,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到35頭,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現在已有六個市縣31人,在我鄉投資2120萬元,飼養奶牛751頭。

查看全文

奶牛產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強化組織發動,狠抓領導落實。成立了奶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人大主任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充實領導力量,并對縣級領導抓線包項聯企聯鄉責任制領導分工進行了重新調整,確定由縣人大主任、常委副縣長、政協副主席具體抓奶牛產業。他們把奶牛產業作為鎮賚縣委、縣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全縣畜牧產業的中心工作。高度重視,認真抓好,主要領導不僅“掛帥”更要“出征”,親自部署,親自研究,親自抓落實。并把奶牛產業發展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年終考核,與領導政績掛鉤。通過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使產業發展中的一些棘手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可以說為奶牛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鋪平道路。

(二)加強宣傳引導,狠抓思想落實。一是在電視臺專門開辟了奶牛產業發展專欄,向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廣泛宣傳搞好奶牛產業的重要意義、發展前景和發展優勢,宣傳養奶牛致富的先進典型。二是他們專門編制了牧業發展簡報,設立奶牛專欄,隨時傳達上級精神,及時報道各地奶牛產業發展情況,總結發展成果,宣傳成功經驗,增強群眾的發展積極性。三是組織牧業部門的業務骨干、養殖大戶和飼養能手開展巡回演講,廣泛宣傳奶牛產業發展前景、發展潛力和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上的重要意義,增強群眾的發展信心。同時,他們還利用各種科普大集和“三下鄉”活動,不失時機的加強對奶牛產業的宣傳,努力營造人人參與、人人支持、人人關心奶牛產業的濃厚氛圍。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廣大干部群眾對奶牛產業發展認識上有很大程度提高,認可程度不斷增強,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加大資金投入,狠抓政策落實。資金不足是奶牛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了切實解決這一問題,他們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號召廣大干部群眾立足自籌,通過給政策,鼓勵發展;另一方面,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通過實行獎勵政策吸引廣大儲戶到農村信用聯社儲蓄。第三,加大貼息補助力度。鎮賚縣今年在信用聯社安排畜牧業的貸款就達1億元,并明確重點要向發展奶牛業上傾斜,縣財政將給予50%利息貼息。全縣已發放畜牧業貸款7000萬元,財政將貼息300萬元,其中:用于奶牛產業發展貸款1000萬元。在抓好資金投入的基礎上,他們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原鎮發[20*]37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奶牛產業的意見》和鎮發[20*]29號文件《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帶頭發展奶牛業實施方案》中的優惠政策做了更為詳細補充,重新制定了《關于加快奶牛產業發展的補充優惠政策》,經縣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以縣委、縣政府文件下發。文件對發展奶牛在用水、用電、占地以及胚胎移植補助等多個方面給奶戶和奶站最大優惠,支持奶牛產業發展。

(四)跟蹤技術指導,狠抓服務落實。針對當前鎮賚縣奶牛飼養管理參差不齊的實際,他們把加強服務管理,提高飼養水平作為奶牛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集中時間,重點解決。一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集中開展技術幫扶。從6月份開始,由牧業部門組織業務骨干,深入到全縣8個養殖奶牛鄉鎮場,對當前奶牛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一方面摸清情況,另一方面開展技術幫扶。特別是對飼養管理不好,奶量始終上不去的奶牛大戶進行登記造冊,由牧業部門派專人逐戶研究措施,實行重點幫扶。二是突出工作重點,開展對口幫扶。他們在各鄉鎮建立了奶牛發展對口幫扶責任制,對飼養管理差,奶質奶量始終上不去的“掉頭戶”,根據實際情況由鄉鎮干部一對一進行包保,并與鄉鎮簽定責任狀,限期提高奶質和產奶量。三是抓好飼料青貯。組織養奶牛戶利用秸桿青貯和紫花目蓿等作原料,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四是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培訓力度。今年,縣財政專門拿出5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牧業,特別是奶牛產業發展的養殖培訓。目前,全縣共舉辦各類奶牛技術培訓班10次,培訓人員1500余人(次),發放培訓資料3000余份,縣電視臺播放奶牛養殖技術講座15次,極大地提高全縣奶牛科學飼養水平。

查看全文

奶牛產業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

摘要:奶牛產業是畜牧業的主導產業之一,對陜西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奶牛產業面臨一定的困境,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在分析陜西奶牛產業取得主要成就的基礎上,指出目前奶牛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當前問題的主要措施,以期為奶牛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陜西省;奶牛產業;成就;問題;對策

奶牛產業作為陜西畜牧業的主導產業,奶牛存欄數量居全國第七位,產奶量居全國第六位,是陜西在全國畜牧業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的畜牧產業,對陜西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發揮著重要作用。

1奶牛產業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1奶牛產奶量大幅增加

陜西奶牛從1954年60多頭起步,經過60多年不斷改良引進,2015年底存欄數量達到45.5萬頭,躍居全國奶牛養殖大省之一;產奶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2300kg多提升到現在的5600kg多,比全國平均水平5400多kg高出200kg。

查看全文

奶牛產業整合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實施好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奶牛產業項目,優化完善農業投資管理機制,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率,現制定全縣2010-2012年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奶牛產業項目資金整合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現代農業,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率為目標,以扶持壯大奶牛產業為重點,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為平臺,整合各渠道、各層次、各方面扶持奶牛產業發展的資金,統籌安排,集中使用。逐步建立資金使用科學、資金投入機制完善、資金監管嚴密高效的現代農業資金管理體制,不斷提高奶牛養殖現代裝備水平和標準化水平,初步形成現代奶業生產模式和產業體系,推動全縣現代畜牧業發展。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在工作中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集中財力的原則。整合優化各渠道、各層次、各方面扶持奶牛產業發展的資金,發揮項目資金的積聚優勢,優化投資結構,集中財力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奶業項目。

二是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圍繞奶牛產業,突出養殖小區標準化改造、龍頭企業及合作經濟組織、防疫體系建設等重點環節,集中投入,連續投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