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05:00: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南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談南盟的統一管理進程
摘要:南盟自2007年的新德里首腦會議以來,一體化進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僅體現在成員國內部的聯系,還加強了與歐盟等區域外組織的聯系,同時在扶貧、旅游、基礎設設、交通等各方面展開了各種以項目為基礎的廣泛合作,因此我們相信南盟必將對一個相互依賴的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南盟一體化
一、南盟成員國內的聯系
在2007年新德里舉行的第十四屆南盟首腦會議上,與會各國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們鑒于南亞各國人民利益至上的考慮,達成協議建立一個“和平平臺”,并致力于促進經濟合作,地區繁榮,在一體化進程中實現利益和機會的公平分配。
聯系成為了南盟首腦會議的中心議題,得到了區域內部(還有區域之外)包括政界、企業界、智庫學界、民間社團和媒體的廣泛討論。地區聯系不僅是指道路、鐵路和運輸連接,還包括經濟,文化上的聯系。對于南盟來說,現在有必要制定一個清晰切實的戰略落實相關政策、方案和項目。連接必須是建設性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因為南盟從2006年6月開始運作南亞自由貿易區,旨在通過不同的階段逐步過渡到關稅同盟,共同貨幣,而受第九屆首腦會議(馬累舉行)委任的知名人士小組預計在2020年南盟將實現經濟聯盟,其報告和建議打算在科倫坡舉行的第十屆首腦會議上公布。
二、南盟與區域外組織的聯系
南盟一體化探究論文
一、南盟成員國內的聯系
在2007年新德里舉行的第十四屆南盟首腦會議上,與會各國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們鑒于南亞各國人民利益至上的考慮,達成協議建立一個“和平平臺”,并致力于促進經濟合作,地區繁榮,在一體化進程中實現利益和機會的公平分配。
聯系成為了南盟首腦會議的中心議題,得到了區域內部(還有區域之外)包括政界、企業界、智庫學界、民間社團和媒體的廣泛討論。地區聯系不僅是指道路、鐵路和運輸連接,還包括經濟,文化上的聯系。對于南盟來說,現在有必要制定一個清晰切實的戰略落實相關政策、方案和項目。連接必須是建設性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因為南盟從2006年6月開始運作南亞自由貿易區,旨在通過不同的階段逐步過渡到關稅同盟,共同貨幣,而受第九屆首腦會議(馬累舉行)委任的知名人士小組預計在2020年南盟將實現經濟聯盟,其報告和建議打算在科倫坡舉行的第十屆首腦會議上公布。
二、南盟與區域外組織的聯系
南盟與聯合國一些機構,地區組織和國家在經濟以及其他商定的合作領域有一些聯系。尤其是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國際藥物管制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亞太區)。
它和歐洲委員會在1996年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達成彼此在信息交流,技術援助和其他商定領域的互助,幫助南盟產品進入歐洲市場。1997年與加拿大國際開發署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促進雙方經濟交流,尤其對南盟在加德滿都的結核病中心提供技術和其他幫助。南盟-日本特別基金于1993年建立,在南盟各成員國和日本商定的領域內提供財政幫助和支持。此外南盟和東盟還定期就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磋商。
南盟發展前景分析論文
一、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進程一直緩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經濟又出現了經濟區域一體化的趨勢。南亞各國領導人開始意識到集體自力更生和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南亞7國元首于1985年12月6日在達卡舉行會議,通過了《南亞區域合作宣言》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憲章》,宣告南盟成立。
南亞各中小國家對印度貿易一直處于逆差地位,這使小國對它產生不滿和疑慮的情緒。印度也擔心各鄰國聯合起來對付自己,這導致了長期以來印度與鄰國歷史形成的天然互補貿易關系日益萎縮。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印巴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一年一度的南亞各國首腦會議自1998年以后再三延期。缺乏信任也是導致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二、近年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的條件分析
進入新世紀后,南亞各國工商界人士對本地區區域合作停滯不前的狀況深感不安。認為國家之間的矛盾必須通過和平協商和互惠合作來解決。“9•11”事件后,印度希望在國際組織以及反恐等重大國際問題中得到本地區國家的一致支持。于是也給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1.印巴雙邊關系的改善。2003年4月18日,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在對克什米爾視察時,在記者招待會上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誼之手,呼吁開創印巴關系的“新時期”。巴基斯坦方面很快給予積極回應。
南盟發展前景分析論文
一、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進程一直緩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經濟又出現了經濟區域一體化的趨勢。南亞各國領導人開始意識到集體自力更生和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南亞7國元首于1985年12月6日在達卡舉行會議,通過了《南亞區域合作宣言》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憲章》,宣告南盟成立。
南亞各中小國家對印度貿易一直處于逆差地位,這使小國對它產生不滿和疑慮的情緒。印度也擔心各鄰國聯合起來對付自己,這導致了長期以來印度與鄰國歷史形成的天然互補貿易關系日益萎縮。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印巴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一年一度的南亞各國首腦會議自1998年以后再三延期。缺乏信任也是導致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二、近年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的條件分析
進入新世紀后,南亞各國工商界人士對本地區區域合作停滯不前的狀況深感不安。認為國家之間的矛盾必須通過和平協商和互惠合作來解決。“9•11”事件后,印度希望在國際組織以及反恐等重大國際問題中得到本地區國家的一致支持。于是也給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1.印巴雙邊關系的改善。2003年4月18日,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在對克什米爾視察時,在記者招待會上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誼之手,呼吁開創印巴關系的“新時期”。巴基斯坦方面很快給予積極回應。
觀察員國在南盟中作用試析論文
一、中國成為觀察員國
中國是在第13屆達卡首腦會議上被決定吸納為南盟觀察國。眾所周知,印度起初對這個決議并不高興,甚至反對中國成為南盟的對話伙伴或觀察員國。印度一直都將南亞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將南盟看成是應對共同的貧困、失業、低經濟增長率問題的南亞國家組織,中國在這一地區沒有席位。但是,由于全球化的飛速發展和中國經濟的崛起,印度反對中國的加入的態度將不會堅持很久了。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觀察員國,南亞諸國和南盟都將從中獲利匪淺,而印度,由于其人口、面積和經濟活動,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惠者。此外,對于南盟內部的小國來說,中國的加入也會促進雙方的互惠經貿聯系,推動政治和安全關系的健康發展。相較于2000—2001年間中印貿易額只有2億,自從2007年超過了1500億,印度就不再懼怕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加入南盟。“印度對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實力加強的憂慮現在被與中國西藏、新疆和云南——在歷史上就有經貿聯系往來的美好前景所抵消。”當兩個巨頭受益于彼此日漸頻繁的交流,很自然,他們周邊的弱小鄰國也希望能從中最大程度的獲利。
二、觀察員國的作用
1.經濟
首先,我們欣喜的看到中國與南亞各國的關系一直以來相當穩定,在經濟領域業已形成雙贏的合作模式,他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和尼泊爾的雙邊關系沒有任何障礙,與阿富汗接壤,和印度盡管近來因為西藏問題和尚未解決的邊界問題有點波折,但雙方的關系尤其在經貿、旅游和投資領域一直飛速增長。因此,“既然南盟的每個成員國都愿意并且在內外政策上都力求促進和中國的雙邊交流,那么就應該毫不猶豫的同意中國加入南盟,使雙方受惠。”
區域合作聯盟論文
[摘要]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是一個經濟性質的組織,成立的宗旨是發展南亞各國的經濟和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然而,在冷戰期間,由于印度態度不甚積極,南盟發展極為緩慢。隨著冷戰的結束,印度逐漸調整了自己的經濟政策和南亞政策,改變了對南盟的消極態度,從而使南盟得以較快的發展。
[關鍵詞]印度南亞區域合作
一
南盟成立于1985年,成員包括所有的南亞七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馬爾代夫和不丹。南盟的宗旨是:促進南亞人民的福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加速本地區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向所有人提供體面的生活和發揮全部潛力的機會;促進和加強南亞國家之間的集體自力更生;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領域的積極合作和相互援助;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為了防止南亞各國之間的矛盾影響組織的運作,南盟特別在《南盟憲章》中規定,“不審議雙邊和有爭議的問題”。無論是由其宗旨還是憲章來看,它純粹是個經濟組織,專心于經濟發展,不希望涉足政治,更不希望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不可否認,南盟自成立后在一些諸如教育衛生、農業合作、旅游、交通通訊等領域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成績。但總體上看,南盟給人的感覺是欠缺活力,猶如一潭尚待激活的死水,在一些關鍵性問題上進展緩慢,因而常被戲稱為“一艘迷失航向的慢船”。主要表現為:區域內的貿易額極低;合作的領域窄,主要局限于農業、農村發展、氣象、通訊、科技和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合作;合作的層次淺,多限于會議口頭承諾,履行的深度不夠。
南盟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亞地區資源雷同及經貿結構類似,大多數國家極為貧窮,固然是南盟無法擺脫的客觀因素,但評論家普遍認為,印度的態度對南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印度與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思考
[摘要]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是一個經濟性質的組織,成立的宗旨是發展南亞各國的經濟和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然而,在冷戰期間,由于印度態度不甚積極,南盟發展極為緩慢。隨著冷戰的結束,印度逐漸調整了自己的經濟政策和南亞政策,改變了對南盟的消極態度,從而使南盟得以較快的發展。
[關鍵詞]印度南亞區域合作
一
南盟成立于1985年,成員包括所有的南亞七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馬爾代夫和不丹。南盟的宗旨是:促進南亞人民的福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加速本地區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向所有人提供體面的生活和發揮全部潛力的機會;促進和加強南亞國家之間的集體自力更生;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領域的積極合作和相互援助;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為了防止南亞各國之間的矛盾影響組織的運作,南盟特別在《南盟憲章》中規定,“不審議雙邊和有爭議的問題”。無論是由其宗旨還是憲章來看,它純粹是個經濟組織,專心于經濟發展,不希望涉足政治,更不希望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不可否認,南盟自成立后在一些諸如教育衛生、農業合作、旅游、交通通訊等領域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成績。但總體上看,南盟給人的感覺是欠缺活力,猶如一潭尚待激活的死水,在一些關鍵性問題上進展緩慢,因而常被戲稱為“一艘迷失航向的慢船”。主要表現為:區域內的貿易額極低;合作的領域窄,主要局限于農業、農村發展、氣象、通訊、科技和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合作;合作的層次淺,多限于會議口頭承諾,履行的深度不夠。
南盟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亞地區資源雷同及經貿結構類似,大多數國家極為貧窮,固然是南盟無法擺脫的客觀因素,但評論家普遍認為,印度的態度對南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印度南亞區域合作
一
南盟成立于1985年,成員包括所有的南亞七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馬爾代夫和不丹。南盟的宗旨是:促進南亞人民的福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加速本地區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向所有人提供體面的生活和發揮全部潛力的機會;促進和加強南亞國家之間的集體自力更生;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領域的積極合作和相互援助;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為了防止南亞各國之間的矛盾影響組織的運作,南盟特別在《南盟憲章》中規定,“不審議雙邊和有爭議的問題”。無論是由其宗旨還是憲章來看,它純粹是個經濟組織,專心于經濟發展,不希望涉足政治,更不希望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不可否認,南盟自成立后在一些諸如教育衛生、農業合作、旅游、交通通訊等領域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成績。但總體上看,南盟給人的感覺是欠缺活力,猶如一潭尚待激活的死水,在一些關鍵性問題上進展緩慢,因而常被戲稱為“一艘迷失航向的慢船”。主要表現為:區域內的貿易額極低;合作的領域窄,主要局限于農業、農村發展、氣象、通訊、科技和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合作;合作的層次淺,多限于會議口頭承諾,履行的深度不夠。
南盟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亞地區資源雷同及經貿結構類似,大多數國家極為貧窮,固然是南盟無法擺脫的客觀因素,但評論家普遍認為,印度的態度對南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印度的國土面積將近300萬平方公里,是南亞其他各國面積總和的2.7倍。南亞的自然資源分布嚴重不均,重要的礦產資源幾乎全部集中在印度。南盟之所以裹足不前,這與印度對南盟的戰略考慮是不無關系的。作為公認的地區主導國家,印度理應成為南盟發展的積極倡導者和區域合作的有力推動者,但印度并沒有扮演好它應該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導致:一是印度本身缺乏足夠的責任心。二是印度在冷戰前與南亞其他國家之間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非常棘手的矛盾。三是印度在發展區域合作問題上患得患失,缺乏合作的政治意愿,態度消極。
二
南亞次區域經濟發展論文
一、南亞區域合作聯盟與經濟一體化進程概況
近年來,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outhAsianAssociationforRegionalCooperation)推動下,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逐步深入發展。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于1985年正式成立,是南亞國家為加強經濟、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領域內的相互合作而成立的一個非政治性集團組織。南盟包括不丹、孟加拉國、印度、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八國。
南盟鼓勵成員國開展次區域合作。1997年4月,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四國宣布成立次區域合作組織,定名為“南亞增長四角”(TheSouthAsianGrowthQuadrngle)。該組織旨在加強四國在經濟領域中的合作,如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運輸、通訊、能源等特定項目,以推動本地區經濟全面發展。
盡管一些國家的政局尚待穩定,但是南亞區域合作正穩步發展,南盟取得的最大合作成果是《南亞特惠貿易安排協定》(SAP-TA)的簽署和實施。目前,所有南盟成員國均批準了《南亞自由貿易區協定》,并準備建立南亞關稅同盟和南亞經濟聯盟。隨著簡化簽證手續和降低關稅措施逐步落實,南亞地區人員、商品流動規模正在擴大。各成員國已共同降低了近3000種商品的關稅。
此外,南盟各國還在根除貧困、農業、旅游、交通通訊、教育衛生、環境氣象、文化體育、反和反恐怖、婦女兒童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并就糧食安全、反和反恐怖問題簽署了合作文件。南盟十分重視扶貧問題,在2005年11月召開的第13屆南盟首腦會議上,南盟宣布2006年至2015年為“南盟減輕貧困十年”,并采取一系列減貧措施。
二、南亞次區域經濟發展概況
小議南亞的政治經濟發展形勢論述
一、政治局勢基本穩定,地區安全不確定因素增加2010年1月底,斯里蘭卡新一輪總統大選落下帷幕。至此,南亞各國自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政權更替都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南亞國家政治局勢基本穩定。但各國普遍存在著國內黨派紛爭持續不斷的現象,使得民主政治在多重阻礙中緩慢前進。同時,南亞地區安全局勢的不穩定因素也正在增加。
(一)新政權更替基本完成,黨派紛爭仍持續不斷
1.執政聯盟“聯而不盟”,印度國大黨在聯盟內外面臨多重困難
在聯盟外,印度各反對黨派借通貨膨脹嚴重所引起的民眾對國大黨新政府的強烈不滿情緒,多次組織全國性的罷工、罷課、罷市活動,給政府制造麻煩。4月27日,最大的反對黨印度人民黨(BJP)領導的國家民主聯盟(NationalDemocraticAlliance)、左翼政黨及十幾個其它黨派還在人民院(下院)針對中央政府提出的預算草案,發動“削減動議”。而在聯盟內,辛格總理在內閣調整問題上進退兩難,至少有50項法案在議會通過受阻,其中包括《婦女席位保留法案》、《核損害民事責任法案》和《土地征用法》三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法案。國大黨在印度政權中的領導作用及決策能力受到盟黨及反對黨的嚴重制約。
2.黨派爭斗不斷,巴基斯坦執政聯盟分裂跡象明顯
2010年,由巴基斯坦人民黨、巴基斯坦普什圖民族人民黨、統一民族運動黨和伊斯蘭教神學會等其他三個小黨共同組成的執政聯盟分裂跡象日益明顯,主要表現在普什圖人民黨和統一民族運動黨之間的爭斗不斷,卡拉奇不斷發生惡性和殘忍的“目標謀殺”。12月14日,巴基斯坦宗教政黨伊斯蘭教神學會突然宣布退出政府,2011年1月2日,巴基斯坦執政聯盟第二大黨宣布退出政府,4日,巴基斯坦執政黨重要成員、旁遮普省省督薩爾曼·塔西爾遭警衛槍擊身亡,人民黨的執政危機四伏,巴基斯坦政局的動蕩因素陡然增加。因此,安撫3個小黨,穩定執政聯盟內部的團結成了人民黨政府的首要難題。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