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打假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14:29: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資打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資打假活動報告

一、農資打假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組織了“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3月26日,根據《2013年市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方案》的相關要求,在萬石鎮舉辦了“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活動中,拍攝《農林》節目一期、發放《購買農資提醒手冊》和農業生產技術明白紙200余份、直接供應放心農資1000多公斤。

(二)組織了春季種子執法大檢查。4月17日至26日,根據《市2013年種子執法年活動方案》的要求,對全市3家種子公司、87戶種子經營單位、3萬多噸種子進行了全面“拉網式”專項執法檢查。從檢查結果看,種子生產和經營已逐步規范化,基本做到了“三證”齊全,符合用種要求。

(三)組織了市農資打假交叉執法檢查活動。4月26日、27日,市農林執法支隊組織本轄區農林行政執法人員到我市進行農資打假交叉執法檢查活動,主要檢查了農資市場較大的張渚、西渚、徐舍、芳橋等鎮的農資經營單位,種子抽樣5個品種,農藥抽樣8個種類。通過檢查,總體感到農資市場經營秩序規范、經營品種齊全、經營狀況良好。

(四)組織了農資經營單位業務培訓。5月29日,組織了由各鎮(街道、園區)農資經營單位負責人、農服中心農技負責人共計300余人參加的農資經營單位業務培訓。培訓活動由宋建法副局長親自作培訓動員,王良祥大隊長就今年農資監管主要內容及《農業品投入品經商檔案進貨臺帳》、《農業品投入品經商檔案銷售臺帳》的規范填寫進行了專門的輔導,市工商局周士明科長就如何抓好農資市場監管提出了具體要求,農林局植保站鄒利軍副站長就今年的植保形勢和農藥使用技術進行了授課。

(五)組織了農資打假秋冬季行動。按照省農委《關于開展農資打假秋冬季行動的通知》精神,根據本地獸藥季節性用藥情況,11月份,重點對全市獸藥市場進行檢查,從檢查情況來看,獸藥市場比較正規,藥品質量合格、經營秩序規范,總體情況較好。按照市農林行政執法支隊的要求,抽樣5個獸藥品種,現已送交上級部門檢測。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督查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今年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情況;農資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農資打假工作的改進意見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領導重視,組織工作得力、綜合執法,農資打假工作逐步規范、廣泛宣傳,營造農資打假氛圍、突出重點,抓好關鍵時段的整治行動、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處力度、依法行政,確保農資打假工作持續健康進行、農資市場、農資產品問題仍很嚴重、少數農業部門對開展農資打假的認識還不到位,執法意識薄弱、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嚴重、農資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參與農資執法的機構多,執法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農業行政執法缺乏必要的經費和裝備,執法機構不健全,執法隊伍不穩定、從“五不放過”入手,找準農資打假切入點、建立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健全完善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農資打假的當務之急是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執法程序,嚴格依法行政、保證農資打假經費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根據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斗爭部際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的決定,由農業部牽頭,會同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供銷合作總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監察部等部局,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十月份,對全國14個省進行了聯合督查,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今年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情況

《國務院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犯罪活動聯合行動》的通知下發后,農業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農業生產資料打假聯合行動的通知》,就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的部署。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密切配合,落實責任,在全國范圍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經過幾個月的工作,農資打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對14省的統計,今年農資打假共出動檢查人員33.1萬余人次,檢查各類農資市場1.3萬多個,檢查各類農資經營網點、門市部27.2萬個,檢查各類農資生產企業2.46萬家,搗毀各類農資制假售假窩點1342個。共查處違法違紀案件31326起,涉案貨值5.01億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處不合格種子398.1萬公斤,劣質肥料2.5萬噸,假冒偽劣、禁用和過期不能使用的農藥36.85萬公斤,偽劣獸藥1萬多公斤,各種無證冒證和偽劣農機及其零配件16萬臺/件。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6億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較成功的做法:

查看全文

全國農資打假督查情況報告

根據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斗爭部際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的決定,由農業部牽頭,會同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供銷合作總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監察部等部局,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十月份,對全國14個省進行了聯合督查,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今年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情況

《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和《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犯罪活動聯合行動》的通知下發后,農業部、公安部等九部局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農業生產資料打假聯合行動的通知》,就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的部署。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密切配合,落實責任,在全國范圍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經過幾個月的工作,農資打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對14省的統計,今年農資打假共出動檢查人員33.1萬余人次,檢查各類農資市場1.3萬多個,檢查各類農資經營網點、門市部27.2萬個,檢查各類農資生產企業2.46萬家,搗毀各類農資制假售假窩點1342個。共查處違法違紀案件31326起,涉案貨值5.09億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處不合格種子398.1萬公斤,劣質肥料2.5萬噸,假冒偽劣、禁用和過期不能使用的農藥36.85萬公斤,偽劣獸藥1萬多公斤,各種無證冒證和偽劣農機及其零配件16萬臺/件。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6億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較成功的做法:

(一)領導重視,組織工作得力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專業工作報告

2011年,農資打假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地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會議、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準備早,行動快,重點突出,成效顯著,全國農資打假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局面,在幾個方面實現了重點突破:一是開通了農資案件的投訴舉報渠道,使廣大農民擺脫了求助無門的困境,建立了問題發現機制;二是完善了農資案件處理體系,各地農業部門都把農資打假當作一項常規工作,明確由一個部門負責,形成了案件處理制度,建立了問題解決機制;三是開始在農業系統樹立起農資監管意識,把依法監管作為農資打假和整頓規范農資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治本措施全面實施,建立了從源頭上減少問題的長效機制。根據各省農資打假協調小組辦公室上報的資料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農資打假共出動檢查人員110多萬人次,發放各類農資打假資料1372萬余份,檢查各類農資市場8.8萬個,檢查農資生產和經營企業45萬多家,搗毀農資制售假窩點3000多個,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違規案件近10多萬件,涉案貨值11億多元,其中,立案查處案7萬多件,標值5萬元以上的大案241件,移交司法機關的案件162起,涉嫌犯罪人員184人。查獲主要假冒偽劣農資:農藥1113萬公斤,種子2040萬公斤,肥料1.5億多公斤,獸藥60多萬件,飼料500萬公斤,農機及零配件60多萬臺,為農民直接挽回經濟損失12億多元。從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看,今年農戶和經營戶對農資打假工作在總體上是基本肯定的,滿意程度達到了70%。

一、2011年農資打假工作的基本做法

周密部署,狠抓落實。3月22日由農業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供銷總社等五部門聯合行文下發了,明確提出2011年農資打假工作重點是“保春耕、端窩點和查處大要案件”,各部門、各地根據這一總體要求,結合本系統和當地實際,對農資打假工作進行了更為詳盡的工作部署。全國供銷總社分別于2月和7月下發了、。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建立信用制度等標本兼治,凈化市場。

為了把農資打假工作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今年農資打假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采取不同形式,加強了對各地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農業部對農資產品專項檢查進行了具體安排,并于4月15日-21日組成四個調查組,深入、、和等省進行了調研,為推動農資打假深入開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9月份由農資打假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組成7個聯合督查組,赴部分省對農資打假工作進行現場督導,并采取問卷調查等形式對當地工作績效進行了評估。農資打假專項斗爭部際協調小組召開了三次成員會議,分階段對農資打假工作進行了具體指導和部署。

各地先后加強了對農資打假工作的領導,健全了農資打假工作機構,充實了執法人員,農資打假工作由臨時性工作向常規性工作轉變。各地、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積極工作,都以不同形式開展了春季農資打假行動和重點農資品種的專項治理行動,有力地促進了各項農資打假措施的落實。

發現問題,跟蹤整改。對于檢查出的問題,堅持追根溯源,加強整改監督工作。今年年初,農業部召集在去年農藥市場抽查中有問題的156家農藥企業通報了抽查結果,要求其限期整改。通報會后,銷毀了不合格農藥標簽4421萬張,從市場上回收不合格農藥產品共5914噸,重新印制合格標簽共1億余張。一些地方也根據本地農資生產應用特點,對重點農資產品進行了跟蹤監控。對于各種農資投訴案件,都認真按照有關法規和程序移交和分工處理,今年以來農業部農資監管直接受理來電來信投訴2563件,根據核查情況,直接由有關司局和移交地方處理的農資案件901起,并對處理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和督辦。從反饋的處理結果表明,基本得到了妥善處理,部分受損失的農民的到了補償。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方案

根據國家六部委《關于印發20*年全國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和農業部《20*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標本兼治、打防結合和屬地管理原則,圍繞保護農民根本利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特別是確保當前春耕備耕順利進行,嚴格農資市場準入,強化市場整頓和大要案查處,推進誠信體系建設,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推動農資市場秩序持續好轉,鞏固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成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工作目標

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使農資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民群眾質量意識和維權能力進一步提高,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農資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農民群眾滿意程度進一步提高,農資監管長效機制基本形成。通過開展農藥登記管理年活動,加強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監管,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工作重點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督查工作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今年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情況;農資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農資打假工作的改進意見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領導重視,組織工作得力、綜合執法,農資打假工作逐步規范、廣泛宣傳,營造農資打假氛圍、突出重點,抓好關鍵時段的整治行動、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處力度、依法行政,確保農資打假工作持續健康進行、農資市場、農資產品問題仍很嚴重、少數農業部門對開展農資打假的認識還不到位,執法意識薄弱、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嚴重、農資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參與農資執法的機構多,執法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農業行政執法缺乏必要的經費和裝備,執法機構不健全,執法隊伍不穩定、從“五不放過”入手,找準農資打假切入點、建立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健全完善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農資打假的當務之急是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執法程序,嚴格依法行政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根據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斗爭部際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的決定,由農業部牽頭,會同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供銷合作總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監察部等部局,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十月份,對全國14個省進行了聯合督查,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今年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情況

《國務院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犯罪活動聯合行動》的通知下發后,農業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農業生產資料打假聯合行動的通知》,就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的部署。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密切配合,落實責任,在全國范圍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經過幾個月的工作,農資打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對14省的統計,今年農資打假共出動檢查人員33.1萬余人次,檢查各類農資市場1.3萬多個,檢查各類農資經營網點、門市部27.2萬個,檢查各類農資生產企業2.46萬家,搗毀各類農資制假售假窩點1342個。共查處違法違紀案件31326起,涉案貨值5.01億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處不合格種子398.1萬公斤,劣質肥料2.5萬噸,假冒偽劣、禁用和過期不能使用的農藥36.85萬公斤,偽劣獸藥1萬多公斤,各種無證冒證和偽劣農機及其零配件16萬臺/件。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6億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較成功的做法: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工作方案

委屬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強我區農資市場監管,鞏固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我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根據農業部等九部門《年全國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要點》和《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方案》,結合我區農資市場監管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年我區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著力治本、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全面貫徹落實農業部等九部門《年全國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努力推動全區農資打假工作實現三個轉變:即由重點抓市場檢查向抓源頭治理和市場檢查并重轉變;由重點抓案件查處向抓全程監控和案件查處并重轉變;由重點抓打假治劣向抓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范建設和打假治劣并重轉變。著力提高放心農資產品覆蓋率,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充分發揮農業部門的職能作用,體現“提升素質、服務‘三農’、促進發展”的宗旨,提高農業部門的服務能力以及農民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推動農資市場秩序實現持續好轉,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工作重點

年我區農資打假工作的重點,是針對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和違法違規行為,根據農資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特點,加強農資市場產品質量檢查,加強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整頓,加強企業誠信制度建設,加強農資案件的查處。積極推進農資打假與質量監管工作的日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護農行動辦法

為貫徹落實2012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省農資打假保春耕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發[2012]10號)精神,切實加強農資打假和市場監管工作,規范農資市場經營秩序,維護農民群眾利益,確保全區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及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堅持“五個結合”,即宣傳引導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突出重點和整體推進相結合,集中整治和日常執法監督相結合,打假與扶優相結合,農業部門主動出擊與相關部門整體聯動相結合,深入開展農資打假活動。通過開展“送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提高優質農資產品市場覆蓋率;引導建立新型農資產銷機制,開展農資經營誠信建設,推進誠信經營,促進農資市場秩序持續穩定好轉,確保全區不發生因假劣農資引發的重大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違法生產經營假劣農資發案率繼續下降,農資生產經營主體監督檢查率達到100%,主要農資產品抽檢率達到100%,假劣農資重大案件查處率達到100%。

二、具體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區農資打假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在農資打假工作中的導向和監督作用,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刊、宣傳欄、公告等多種媒體,采取印發明白紙、宣傳單、懸掛橫幅標語等形式,加大農資打假工作宣傳力度。一要大力宣傳農資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讓農業法律法規精神深入人心。二要廣泛宣傳省、市推介的農作物主推品種、農資主導品種、優質農機器械,提高優質農資市場占有率。三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曝光一批典型假劣農資案件,在社會上形成強大的宣傳聲勢,震懾違法犯罪分子,增強農資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四要深入宣傳農資辨假識劣知識和農資產品的基本使用知識,提高群眾的維權意識。五要廣泛宣傳禁限用農資知識和農藥、獸藥安全間隔期制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加強農資生產流通市場監管。一要加強農資市場主體清查,規范農資經營許可制度。農資經營活動事關農業生產安全,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農資經營許可制度。各有關單位要組織力量清查轄區內農資生產經營主體,健全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檔案,要嚴厲打擊和取締無證經營,督促廣大農資生產者、經營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生產、經營條件,促進全區農資市場逐步走向規范。今年要重點檢查群眾多次投訴的企業,批發大戶的農資者,分銷單位或個人,以及邊遠地帶的農資經營者。對已取得生產、經營許可證但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變化已不具備資質的或存在違法行為和造成重大農業生產事故的,要依法注銷或撤銷行政許可;對證照不全的單位、個人和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的攤點,堅決予以取締。二要加強農資質量抽檢,嚴把市場準入關。要加強農資產品質量抽檢工作,特別要加強農作物種子的抽樣檢測,把好農資產品市場準入關。凡抽檢不達標的種子、農藥、化肥、獸藥、疫苗、飼料及水產苗種等農資產品,一是立案查處,予以查封和處罰;二是將抽檢不合格的農資產品在農資經營大市場張貼公告;三是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引導廣大農民正確選購放心農資。要逐步建立健全農資生產環節與流通環節的質量監測制度和執法抽查制度,制定并組織實施農資質量年度抽檢計劃,實行定期定點例行監測和動態監測相結合,將群眾反映較多、問題較突出的區域、市場、產品和企業納入重點監測范圍。要加強農資市場調查,了解和掌握農資產品的市場分布、質量優劣、價格波動、銷售動態和服務狀況,對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產品、重點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定點、定期進行例行監測和動態監測,監測結果和處理意見要依法、公開通報,及時預警,防止不合格農資產品流入農業生產領域,盡可能消除農資質量的安全隱患,把問題處理在萌芽階段,杜絕重大農資事故、案件的發生,確保全區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堅持“著力治本、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努力推動全市農資打假工作實現三個轉變:即由重點抓市場檢查向抓源頭治理和市場檢查并重轉變;由重點抓案件查處向抓全程監控和案件查處并重轉變;由重點抓打假治劣向抓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范建設和打假治劣并重轉變。著力提高放心農資產品覆蓋率,提高農業部門的服務能力以及農民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推動農資市場秩序實現持續好轉。

二、工作重點

2014年,針對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和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農資市場產品質量檢查,加強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整頓,加強企業誠信制度建設,加強農資案件的查處。

緊緊圍繞重點。加大對種子、農藥、肥料、飼料及飼料添加劑、漁(獸)藥、農機及零配件等重點農資打假的工作力度,突出農資市場整治,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

種子監管重點:加強“兩證”的發放管理,以水稻、棉花、油菜為重點,查處質量不合格種子和未審先推品種、假劣種子、種子標簽不合格等問題。

查看全文

農資打假督查情況工作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今年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情況;農資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農資打假工作的改進意見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領導重視,組織工作得力、綜合執法,農資打假工作逐步規范、廣泛宣傳,營造農資打假氛圍、突出重點,抓好關鍵時段的整治行動、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處力度、依法行政,確保農資打假工作持續健康進行、農資市場、農資產品問題仍很嚴重、少數農業部門對開展農資打假的認識還不到位,執法意識薄弱、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嚴重、農資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參與農資執法的機構多,執法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農業行政執法缺乏必要的經費和裝備,執法機構不健全,執法隊伍不穩定、從“五不放過”入手,找準農資打假切入點、建立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健全完善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農資打假的當務之急是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執法程序,嚴格依法行政、保證農資打假經費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根據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斗爭部際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的決定,由農業部牽頭,會同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供銷合作總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監察部等部局,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十月份,對全國14個省進行了聯合督查,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今年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情況

《國務院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犯罪活動聯合行動》的通知下發后,農業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農業生產資料打假聯合行動的通知》,就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的部署。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密切配合,落實責任,在全國范圍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經過幾個月的工作,農資打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對14省的統計,今年農資打假共出動檢查人員33.1萬余人次,檢查各類農資市場1.3萬多個,檢查各類農資經營網點、門市部27.2萬個,檢查各類農資生產企業2.46萬家,搗毀各類農資制假售假窩點1342個。共查處違法違紀案件31326起,涉案貨值5.01億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處不合格種子398.1萬公斤,劣質肥料2.5萬噸,假冒偽劣、禁用和過期不能使用的農藥36.85萬公斤,偽劣獸藥1萬多公斤,各種無證冒證和偽劣農機及其零配件16萬臺/件。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6億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較成功的做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