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的應用
時間:2022-08-02 10:44:58
導語:混合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級護理專業本科10班、11班共61名護理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確定10班(30名學生)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11班(31名學生)作為實驗組,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評價并比較兩組學生課程授課前和課程授課結束后自我效能感(GSES)和自主學習能力情況。結果兩組學生課程授課前GSES和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課程授課結束后,實驗組GSES評分(31.36±5.27)分高于對照組(28.24±5.05)分(P<0.05);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123.33±12.64)分高于對照組為(110.24±13.85)分(P<0.01);兩組學生3個維度(學習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是一種有效并值得推廣的護理教學模式。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自我效能;自主學習;應用;效果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病理及發展規律,而且還要掌握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原則及操作技能,為患者提供整體優質護理,這就需要有良好的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影響學生為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水平。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率低、學生缺乏參與感、課后鞏固少、不能滿足外科護理專業需求[1]。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已成為外科護理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隨著網絡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教學已成為教育教學的必然趨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多媒體+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新型循環式混合學習模式,不僅保留了原有的課堂教學,而且還引入了網絡教學的特點,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網絡資源結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2]。我院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外科護理學》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8/2019學年第2學期2017級護理專業本科10班和11班共61名護理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確定10班(30名學生)作為對照組,男5名、女25名,年齡17~22(19.21±1.36)歲;11班(31名學生)作為實驗組,男6名、女25名,年齡17~22(19.17±1.28)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地域分布、2018/2019學年第1學期各科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教材及授課教師相同,課程同一學期開設授課進度相同。
1.2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TraditionalTeach-ingModel,TTM)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備課,以PPT形式授課,每堂課在授課前先采取提問形式檢測學生前堂課知識掌握情況,然后按照教學目標結合臨床案例講授新知識,每章節授課結束布置課后復習題和預習下堂課相關內容。1.2.2實驗組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1)課堂教學準備在《外科護理學》課程中選取兩大系統內容作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程資源學習,如,神經外科疾病護理(5章)和骨科疾病護理(5章),共10章,每章2學時。首先從知識、能力、素質3方面著手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制作PPT,編寫教案、案例分析題及新進展討論題。最后錄制教學視頻,每章節2學時,每學時錄制1個視頻,共錄制20個視頻,將護理人文關懷、健康評估及基礎護理等相關知識融入教學視頻中,并進行剪輯和制作。(2)課堂教學前準備(線上教學準備)建立班級QQ群作為資料下發和討論的工具。在課堂教學前1周,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和QQ群上傳本周課程教學內容,如本章節教學目標及要求、PPT、教學視頻、學習重難點、案例、討論及分析題等相關材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前預習。同時,在預習過程中對不明白的問題先查詢資料。(3)課堂教學(線下教學)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為3個組,每組約10名學生,并選出1名組長。先利用15min左右時間,分組討論自己觀看教學視頻或課前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和查閱文獻后的見解;討論期間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踴躍發言。討論結束各組組長匯報討論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然后教師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評價和反饋;對不懂的個性問題教師進行單獨輔導。最后教師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新知識的教學。
1.3評價指標
1.3.1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采用由德國心理學家Schwarzer等編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3]翻譯修訂的量表來測試學生課程學習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該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數為0.87,為單維度量表,共1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4級計分,1分完全不正確,2分不正確,3分正確,4分完全正確。總分10~40分,其中30~40分為高水平、20~29分為中等水平、10~19分為低水平,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即高分者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方式及能力越強;反之,則較自卑、缺乏自信,解決問題能力較弱。1.3.2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采用林毅等[4]編制的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進行測評,該量表有3個維度28個條目,3個維度分別是學習合作能力(7條目),信息獲取能力(11條目),自我管理能力(10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制,分值1~5分,總分28~1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主學習能力越強。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63,具有良好信效度。調查采用無記名形式進行,調查前向學生說明原因,征得同意;并在課程教學開始前和課程教學結束后,由教師在課堂上統一發放,現場收回;本次共發放61份調查問卷,檢查問卷填寫無缺漏項,有效回收率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整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GSES評分情況
兩組學生課堂教學開始前GSE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束后實驗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課堂教學開始前和結束后兩組學生自身比較,實驗組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而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
兩組學生課堂教學開始前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課堂教學結束后,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學習合作能力維度和信息能力維度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自我管理維度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高于對照組。見表2。
3討論
3.1混合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意義及必要性
《外科護理學》牽涉疾病種類多,實踐性強,邏輯關聯復雜,課程內容枯燥,大多數學生難以掌握。傳統教學主要依靠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師生間不能有效溝通,課堂氛圍沉悶枯燥,教師把握整個課程理論知識的傳授,很少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及掌握情況,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興趣下降[5]。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授課前,教師把預習課件和啟發性的問題到線上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預習任務,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重溫教學內容,對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反復觀摩、研討。課堂中,師生角色互換,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變成引導者和指導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成部分主講者,師生互動踴躍,學習氛圍濃厚,教學環境輕松;師生共同討論、探究相關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不夠了解的內容教師單獨指導;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實現了“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化[5-6]。
3.2混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GSES水平,提高學生自信心
GSES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研究提出,在80年代,這一理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也得到了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7]。GSES水平高低影響人們目標選擇、行為的努力性和堅持性,影響學生自信心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能力[8]。由表1可見,兩組GSES評分比較,實驗組高于對照組(t=2.359,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在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前后比較(t=-4.413,P<0.01),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表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調動學習潛能,激發努力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整體學習效果。
3.3混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受他人支配和外界干擾,自行通過聽講研究閱讀觀察實踐等方式來實現學習目標、評估可利用資源、評價學習效果[9]。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區別在于,教師作為“主講者”,學生成為“靜聽者”,扼殺了學生對主動探究知識的好奇心[10]。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教師利用網絡資源推出線上自主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帶著問題利用線上課程資源學習,來分析解決該部分問題,并能與老師一起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從本研究結果表2可知,兩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程教學前比較(t=-0.013,P>0.05)無統計學差異;但課程教學結束后兩組比較,實驗組總分高于對照組(t=3.081,P<0.01)有統計學差異。從兩組各維度得分比較,課堂教學開始前無差異,但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后,兩組各維度得分,具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優于對照組,表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教學的實驗組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上所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改善傳統的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師生互動不足等諸多問題;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實施,對教師要求較高,要求教師知識面要廣,溝通交流能力要強,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隨時調整授課內容;但還需要改進之處,部分學生尚未轉變觀念,仍停留在“靜聽者”的傳統模式中,討論學習不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師生互動參與度不高。因此,教師在授課前應充分評估學情,不斷總結和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得失,優化教學設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互動中。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樣本量不多,對結果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偏差,但會繼續擴大開展此模式。
作者:潘麗英 曹蒙蒙 黃碧玲 羅琨 湯云 單位:皖南醫學院 研究生學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麻醉護理專業多元化線上教學研究
- 下一篇:新城開發建設系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