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改造優劣綜述

時間:2022-04-18 04:52:00

導語:天津古文化街改造優劣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天津古文化街改造優劣綜述

1天津古文化街的今昔對照與往日的喧囂相比,今天的天津古文化街顯得冷清了許多。

與現在古文化街的“繁華”相比,天津鼓樓南北東三條街的景象就更不值得一提。從一張張古文化街的老照片,以及文字記載中可知:在人群擁擠的古文化街中,糖人、手里糕、空竹、陀螺、面人這些現今幾乎滅絕的民間藝術隨處可見,小商小販推著車、撐著板、提著嗓門喊出地地道道的天津叫賣,這些東西現如今只留在照片、文字以及地道天津人的記憶中?,F如今,坑坑洼洼的青磚地面被換成平整滑亮的大理石鋪裝,人擠人的“雜亂”場面一去不復返,因為翻新的街道可以讓三輛轎車并肩開過,兩側低矮的一層平房被改成清一色二層樓閣……與古文化街改造同期建設的鼓樓南北東三街也不出所料的采用了相同的空間格局。改了模樣的古文化街,也失去了很多令人難以忘懷的生氣。盡管令人惋惜,但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原因是多方面的:懷舊情緒總是讓人們希望城市中有些應該留住的東西;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人們無暇去關注這些活古董;城市的更新沒有恰當的保留了原有的文脈和空間氛圍;經濟利益的刺激常常使人頭腦發熱,很多人好心卻做了壞事等等。在這諸多原因之中,本文將運用城市設計的三大理論對其更新的優劣進行評析。

2運用城市設計三大理論分析天津古文化街“失落”的原因

城市設計的三大理論(圖底理論、關聯耦合理論、行為場所理論)為我們分析城市空間結構、肌理特色和發展動態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本文運用三大理論,通過對比分析古文化街改造前后的空間特點和場所活力,試圖在城市設計層面找到其“蕭條”現狀的原因。

2.1運用圖底理論分析原因幾乎所有的當代城市設計理論都會論及“圖底關系”理論,認為圖底關系的好壞是判斷城市外部空間設計成敗的重要手段之一。RogerTrancik在《找尋失落的空間》一書中說:“圖底理論系研究地面建筑實體和開放虛體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的理論??刂茍D底關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間層級,理清都市內或地區內的空間結構?!苯ㄖ耐鈬不顒涌臻g主要是由建筑本身的造型和體量限定出來的,或是由建筑與周圍建筑相配合限定出來的。建筑的造型和外圍空間形成圖底關系。在街區的營造過程中,建筑外圍活動空間無疑是表現的重點,應該處于“圖”的地位。天津文化街老城區拆遷以前,在大片灰瓦坡頂的民居襯托之下,古文化街是一條強勁有力的折線將地塊一分為二,垂直于古文化街的小巷,一條又一條的引入海河,圖形的美感正暗示了街道的文化張力,主次分明、條理清晰的圖畫正體現了它往日的喧囂與繁華。街道的活力展現的淋漓盡致,古文化街無可非議的成為地塊的主角占據“圖”的地位。改造后與街道相比,富有韻律感的現代建筑群顯然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如果我們在遠處高空俯視,建筑群的圖形地位更為明顯,若不特意標明,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那條隱藏在爭奇斗艷的現代建筑中的滄桑古街。相反,歷史上的古文化街卻顯得蒼勁有力了許多。城市更新使古文化街由“圖”變成了“底”,其失落的原因略見一斑。也許有人會辯解新的古文化街將更多的人流吸引到兩邊的建筑中去,但如此一來,“街”的味道就少了許多。當街不再是街的時候,古文化街原有的場所精神和文脈傳承也就所剩無幾了。

2.2運用關聯耦合理論分析原因關聯耦合理論也叫連接理論、聯系理論,其代表人物是Ed-mundBacon,他通過對無數優秀的城市設計范例的研究,指出城市的運動系統聯系了城市的建筑和空間,對塑造城市形態起著重要的作用。關聯耦合秩序的建立可分為兩個層次,即物質層面和內在動因。在物質層面上,關聯耦合表現為用線將客體要素加以組織和聯系,從而使彼此孤立的元素之間產生關聯;從內在動因來看,通常不僅僅是聯系線本身,更重要的是線上的各種流,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價值流的內在作用,將各空間要素聯系成為一個整體。兩個層面上的聯系線共同形成一個“關聯域”,由于“線”的連接與控制作用,關聯域也就使得原來彼此不相干的元素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有序結構,從而建立了合理的空間秩序。從物質層面上看,古文化街周邊的交通比較便利,與其附近的大胡同、估衣街、新世界百貨、遠東百貨、鼓樓文化街、女人街商業區都有較好的聯系。但這些商業的點、線、面松散的分布在方圓幾千米的廣袤土地上,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聚集效應和區域優勢。由于其分散的布局,游客經常由于懶于長途跋涉而放棄繼續購物,從而造成隱形的商業損失。而與古文化街相毗鄰的區域,在功能上缺乏與其相得益彰的商業,雖有聯系但沒有互融。

對比之下,天津市的商業核心區濱江道—和平路地區由于其連續緊湊的集中布局形式而具有更為巨大的商業價值。從內在動因上看,雖然古文化街及其周邊都被定位于商業和休閑娛樂區,但各商業點卻面對不同的購物人群。粗略劃分,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類:指向新世界百貨、遠東百貨、女人街等集中式購物場的時尚類購物人群;指向大胡同、估衣街等較低消費水平地區的經濟實惠類購物人群;指向古文化街、鼓樓文化街等民俗藝術消費場所的文化類購物人群。雖然不排除此三類購物人群會有所交叉,但由于交通擁堵且區域優勢沒有很好的形成,多數游客更愿意在出行前明確購物取向,有的放矢。經過分析可以得知,除了大胡同、估衣街等較低消費水平商業區分布比較集中以外,該區域的其他購物場所都相對分散,同類型的消費區聯系較差,尤以古文化街和鼓樓文化街的關系為甚,從鼓樓東街東入口到古文化街南入口這條連接兩區最短的聯系線也有0.6km,更不用說按照常規游覽路線,由南至北穿越鼓樓文化街,從鼓樓北路北口右轉經過北馬路、通北路到達古文化街北口的距離了。

2.3運用行為場所理論分析原因巴克等人建立的行為場所理論,是行為科學在城市空間設計中取得的重要進展,它用現場追蹤觀察的方法來研究人的外顯行為,并且將人的行為模式與物質場所聯系起來作為整體研究,認為建筑環境的物質形態是由一組不同性質的界面構成,而由界面圍合而成的空間則是包含了行為流線的活動系統,行為場所就是活動和環境的穩定結合,常常需要進行各種分隔來限定和保障正常的活動進行。它強調具體的微觀的場所與行為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說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理念的具體體現,是改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場所精神又比場所有著更廣泛而深刻的內容和意義。它是一種總體氣氛,是人的意識和行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場所感,一種有意義的空間感。諾伯格·舒爾茨說,建筑師的任務就是創造有意味的場所,幫助人們棲居。從這個意義上說,場所具有吸引力比空間具有吸引力更符合邏輯。

回想城市中那些“熱鬧”的地方,其在空間營造方面大都沒有多少特別之處,人們更多的是被那里的“氣氛”吸引,而“氣氛”的形成必須有人的參與。延續一個區域的活力,并不是簡單的疏解交通,舊樓翻新,而是應該更多的關注原有的場所精神,使更新后的空間能夠保持固有的氛圍和氣質。中國有句老話叫“湊熱鬧”,之所以“湊”是因為“熱鬧”,越“熱鬧”越想去“湊”,一句民間的俗語道破了場所精神的意義。現今的古文化街一片井井有條的景象,街道兩旁整齊的排列著裝修精良的小店,清一色的二層小樓總是給人莫名的神秘感。因為太少人知道二樓是做什么的。拓寬了馬路,翻新了樓房,美化了環境,卻偏偏忽略了感情。這樣的更新更多的是外表看起來變得體面。由此可見,為了保持區域的活力,在設計之前,對其進行行為場所分析是多么的重要??梢酝ㄟ^分析原場所內人的行為,找出保證此行為可以發生的物質的、精神的,空間的、感情的各種條件,在更新設計中有意識的為其營造必要的空間環境和人情氛圍。

3結語

理性的更新確實能夠給區域的復興、經濟的發展和城市記憶的延續帶來積極的意義,但盲目的更新卻是勞民傷財且后患無窮的。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尤其是對歷史文化意義重大的地區采取更新策略時,應用城市設計的三大理論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透過城市形態的表象看到更深層次的情感和文化內涵,從而指導設計以保持區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