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角色泥塑造型藝術
時間:2022-08-01 09:40:09
導語:動漫角色泥塑造型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已不再停留在溫飽層面,更多的人開始關注精神領域的需求。動漫泥塑正是人們精神追求下的產物。許多在動漫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人們在成為當代社會發展主要力量的今天,更是對依附著童年夢想情愫的動漫泥塑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愛。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關于藝術的問題留給了我們。本文提到的“動漫角色泥塑”指的是以油泥為胚來塑造的,且符合動漫角色特征的三維實體模型。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動漫角色泥塑一般都以20世紀成名的動漫角色為原型,除此之外的動漫角色模型大多為原創作品;而后者在造型品質與美學價值上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尤其是國內的動漫泥塑基本處于低端產品之列,其造型設計大多憑借設計者的個人喜好與意向來完成,沒有系統深入的理論指導,因此,其市場占有率也遠遠低于國外泥塑模型。
一動漫角色泥塑造型研究的意義
目前,鑒于中國動漫角色泥塑產業發展仍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其學術理論研究在國內藝術理論研究中尚屬少數。該研究的開展不僅可豐滿該研究的學術體系,而且對于與市場接軌的動漫周邊產業來說,該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原創動漫角色泥塑創作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與研發依據。首先,對于動漫產業中的三維動畫創作而言,無論是游戲開發,還是動漫角色泥塑創作,作為視覺藝術的動漫角色自身造型的藝術性是藝術創作的根本,其出色與否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動漫作品的藝術價值。動漫角色泥塑創作為動漫角色設定謀劃了可行且直觀的藍圖,是角色設定里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正因為如此,動漫角色泥塑造型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動漫周邊產業的藝術理論基礎。其次,隨著動漫產業的興起,其囊括的游戲開發、3D電影與三維動漫角色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由此,相關產業的周邊衍生產品在創意產業的經濟結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日本在20世紀利用動漫及其周邊產品,不僅成功實現了文化的擴張,而且還帶來了日本經濟的空前繁榮。除了影視動漫作品及卡通漫畫外,一批以原創影視動漫及卡通漫畫為原型創作的泥塑玩偶率先進入了世界人民的視線,由此成為了日本龐大動漫產業體系中的一個有力支撐。日本由此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動漫大國”。借鑒先進經驗,該研究的開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動漫產業原創性進程。最后,該研究的開展對增強我國民族文化對國內創意產業的輻射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全球的競爭都集中在資源的占有率上。而民族文化資源可謂是一個永不枯竭的靈感源泉,是一切文明的基礎,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在中國動漫產業剛剛起步的今天,善用我們手中的資源,以動漫產業為平臺,相信該研究對民族文化發掘與民族文化價值的重塑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動漫角色泥塑的造型藝術特征
本文所研究的“動漫角色泥塑”采用“油泥”為原料,在造型上區別于其它造型藝術而具備動漫角色的基本特征。
1“藝用人體”造型特征由于動漫角色一直被賦予“人”的色彩,因此,無論是本體客觀存在的動、植物形象,還是人為意向的虛擬形象,大多動漫角色都具備人體基本的行為結構特征。因此在大多數動漫角色造型設定中,“藝用人體解剖學”自然成為動漫角色創作的主要依據。盡管某些動漫角色泥塑造型奇特,但它們基本都保持著人體肌體形態的主干構架,并依據藝用人體解剖學原理,在原有造型基礎上進行了美學協調化的處理。這種類似“擬人化”的藝術造型手法將各類角色與人的形態進行趨同,因而,在消除了“外物”與“本我”的差異性后,作品無形中增添了與受眾的親和力。如大型網游《魔獸世界》的周邊惡魔“伊利丹”手辦模型的造型則展現了藝用人體解剖學原理指導下的“人身”與“牛角”、“蝙蝠翼”結合的極具想象力的形象。設計者在保留了動物“牛”與“蝙蝠”的特征基礎上,將該角色泥塑模型賦予了人體結構應有的包括胸大肌、胸小肌、肋間肌在內的胸肌肌群、包括肱二頭肌、肱肌、喙肱肌、肱三頭肌在內的臂肌肌群以及依附于人體脊柱的背闊肌等藝用人體屈肌結構。恰到好處的結合使該角色處處彰顯著充滿魔幻與野性力量的神奇色彩。而正是這樣稱之為“魔獸”的造型,并沒有使人們敬而遠之,無論是呀呀學語的孩童,還是已然工作的青年,人們對該形象的認知依然在我們所能接受的范圍內。這就是在應用了“藝用人體”特征后的動漫角色泥塑造型產生的受眾“本我親近”效應。
2戲劇化特征(故事性特征)動漫角色一般都依附于“動漫情節”而存在,因此,動漫角色造型則是為“動漫情節”所服務的。正是因為“動漫情節”力量的驅動,大多數動漫角色泥塑作品的造型中都透露著濃郁的“戲劇化”特征。這里的“動漫情節”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動漫故事的發展情節;第二層含義則指的是作者對動漫文化本身的追崇情愫。而這種“戲劇性”在角色造型上則可解釋為一種現象:一個優秀的動漫泥塑創作即使不是來源于某部動漫作品,但它仍能讓受眾輕易感受到泥塑作品本身透出的濃郁戲劇性,讓人覺得它是有故事的。因此,動漫角色泥塑的創作大多采用具有動態特征的造型。在國內原創作品《異星戰士》中,角色造型完全采取動態質感的造型形式。角色泥塑身披簡潔光面盔甲,手持長劍,腳踏堅石,配合向前俯沖的瞬間姿態,一頭充滿非洲氣息的長發迎風飛揚,整個作品帥氣、清爽而充滿張力,儼然救世主橫空出世,殺之氣油然而生。雖然只是單純的無故事背景的泥塑作品,但從其迎風而動的造型中,觀眾都會浮想聯翩。由日本著名動畫片《七龍珠》中角色衍生的系列手辦模型中,“悟空”角色的模型在造型設計上突出頭發蓬松且夸張成火焰狀,極具動感的造型正好契合了該角色在動漫作品中的好戰且力量強大的角色設定。由此可見,動漫角色泥塑的造型也是可以訴說故事的。
3夸張特征雖然“夸張”在藝術創作中是非常普遍的手法,但是,沒有一個藝術形式可以將“夸張”這一手法用得如此徹底,用得如此理所當然。區別于傳統雕塑的造型特征,動漫角色泥塑造型則是一門“夸張性”分量永遠高于“寫實性”的藝術。盡管它的“夸張性”源于它的“故事性”。它的“夸張”也不只限于泥塑角色外型的藝術變形程度,更多時候,為了滿足動漫作品內容的需要,動漫角色往往采用較為極端的夸張變形,以形成動漫角色特有的“卡通感”。在動漫角色造型中,這種“卡通感”主要體現為“個性夸張”與“簡約夸張”兩個主要方向。“個性夸張”指的是為了突出泥塑角色的性格特征,而在原有基礎上,夸張其特點部分,以達到突出角色性格特征的目的。例如,由目前市場上熱賣的《冒險島》Q版破壞公仔系列模型中,各種角色模型都統一以巨大的光滑的腦袋為基準型,配以不同表情符號,彰顯其頑皮可愛的形象特征。而這樣的夸張變形往往針對教高年齡段的受眾。再如日本著名動畫片《多啦A夢》的手辦模型系列,都采取極度簡化的肢體造型。在參照了藝用人體骨骼的基本規律下,它們手和腿的造型基本是以圓柱形為主。簡約到極致的夸張處理讓造型顯得流暢而自然,也較適合年齡段較低的受眾群。
4民族化特征在當今文化多元、藝術共榮、科技高速發展的前提下,地球村概念的傳播讓民族文化的國家界限日漸模糊,地域性反而較為突顯。許多優秀動漫角色泥塑在其服裝、發式、道具等造型的設計上都或多或少運用了“地域民族元素”。如《魔獸世界》暴雪系列中的“牛頭獵人”角色手辦模型的服裝與道具就采用了印第安文化元素與東方文化元素。一方面,在模型服飾上以印第安獨有鷹羽冠元素作腰部圍裙前擋,以印第安獸骨組成角色腰帶及上半身盔甲,漲牛角與手腕處佩戴印第安螺旋花紋紋銅環裝飾,以紅繩束起的長辮營造印第安服飾艷麗的色彩印象;另一方面,在模型肩胛盔甲處以中國錦泰蘭掐絲工藝點綴,酷似幽蘭綠松石鑲嵌效果,恰到好處的混搭風格使整個模型在體現皇族貴氣的同時又充滿著原始部落古樸野性的張力。鑒于動漫角色泥塑造型藝術的原創延展性強的特點,在角色肢體創作上也可融入民族特征元素于其中。這種將民族化特征深度滲透到藝術創作中的手法在動漫角色泥塑造型上是十分適用的。這也是該藝術區別與其它造型藝術的顯著特征之一。如《魔獸世界》暴雪系列中暗夜精靈“德魯伊”手辦模型,其角色頭部則增加了美洲馴鹿鹿角的文化元素。馴鹿在歐美童話中是夜晚守護神的象征,著名童話傳說里圣誕老人也是駕著馴鹿來到人間派發禮物的。因此,該角色碩大的紅色鹿角為視覺符號的設計,不僅符合該角色“暗夜守護精靈”的身份特征,還在無形中給該角色模型注入了神話一般的生命活力。動漫角色泥塑造型的民族化是順應當前藝術創作的大趨勢的。許多美好、古老的文化元素中,往往承載著悠悠歷史的厚重,蘊藏著我們源源不絕的靈感火花。以這些美好的視覺符號為基礎創作的藝術作品,往往能給人以心靈的慰籍。綜上所述,“藝用人體”造型特征、夸張特征、戲劇化特征及民族化特征是動漫角色泥塑造型的基本創作手法與原則。在目前國內的動漫模型設計中往往無法兼顧其中的特征而使角色造型本身簡單而乏味,因而無法贏得市場的親睞。以市場為導向,則首先從動漫模型的角色造型抓起。
三工藝對動漫角色泥塑造型的影響
動漫角色泥塑不僅是空間的藝術,更是人與外物結合的藝術結晶;它的誕生是以“油泥”與人行為的“互動”為基礎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可以說動漫角色泥塑造型的工藝與油泥的“泥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作品的造型質量。而泥塑模型又不同于傳統手辦模型,根據制作材料的不同,相較于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手辦模型需要的PU樹脂材料而言,泥塑模型的可塑性更強,是在手辦模型模具制作前的創作環節,因此,泥塑模型的惟一性與藝術價值可謂更勝一籌。從工藝上來分析,動漫角色泥塑創作主要分角色三視圖設計、骨架制作、填充物綁定、油泥肌體制作、細節刻畫五個步驟。每個步驟的實施對模型造型都存在影響。角色三視圖設計決定了角色的風格基調與整體面貌;骨架制作決定了模型的姿態;綁定填充物可塑造模型的體量與結構;油泥肌體附加可確定模型的具體形態;細節刻畫決定了模型的精細程度;如需深入創作,在此基礎上還可做上色處理。其中,屬骨架制作環節最為奇妙。由于泥塑模型本身對底座的接觸點數量有限,所以,在制作時需在模型的動態感與骨架受力極限之間找到平衡。模型骨架制作,要求制作者既保證模型的可實施性,又要最大程度展現模型動態之美。從材質上分析,一般動漫角色泥塑用以成胚的油泥,泥性溫和,遇高溫則軟,遇低溫而脆。因此,在油泥預熱過程中尤其得注意油泥烤箱內的溫度控制。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一般選用鎢絲燈為熱源來自制烤箱,以達到箱內溫度升降緩慢、受熱均勻的效果。在模型肌體創作時尤其得注意角色動態中油泥的受力極限。
由于20世紀日本及歐美動漫的文化強勢,國內外熱銷的動漫泥塑模型大多為日本與歐美動漫的衍生產品,在其角色造型上,多反應西方文化,甚至部分日本動漫周邊產品的風格也往歐美風格傾斜。而中國的當代青少年也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的。在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起步的今天,看到這樣的現象,怎不令人擔憂。中國的動漫周邊在哪?中國的動漫泥塑何時能以立足我國文化的面貌展示于世人?這是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全區居民收入倍增工作方案
- 下一篇:農機水平評價標準體系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