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應對金融危機實踐與認識
時間:2022-05-25 05:48:00
導語:紹興應對金融危機實踐與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下半年以來,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紹興受影響最早、沖擊最大,經濟下滑趨勢明顯。但是紹興著眼于經濟的穩定、社會的穩定和金融生態的穩定,堅持“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的主線,著力化解企業風險,加快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在應對危機中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實現了經濟的企穩回升,促進了全市的科學發展。
一、國際金融危機的演進及其對紹興的影響
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出現,最初只局限于房產領域。2008年后,隨著雷曼、美林等金融巨頭的破產,美國金融體系遭受重創,并迅速危及實體產業,波及世界其他國家,全球性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臨金融危機的巨浪,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或多或少都會受其波及。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2008年初逐漸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寒流,并在2009年遭遇了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而作為一個外向度很高的城市,國際金融危機對紹興經濟社會發展,也造成了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主要體現在:
1.經濟增長持續回落。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紹興下行調整的趨勢基本確定。2008年一季度,紹興全市工農業生產總值增長約11%,上半年實現增長10.2%,第三季度為9.5%,全年實現增長則為9%,呈明顯逐季回落的趨勢,低于全國、省的平均增速。2009年是紹興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承接經濟下行態勢,工業生產、外貿出口、投資增長、財政收入等指標持續大幅回落,一季度紹興生產總值增幅更是回落到4.3%。
2.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下降,2008年為8.3%,2009年一度出現負增長。消費雖然是一個亮點,2008年達20.1%的增長,但總量較小,僅為618.89億元,對經濟拉動作用不明顯。而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09年的增長也趨于放緩,回落了大約4個百分點。同時,紹興市外貿依存度在2007年高達72%,〔1〕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的沖擊最早、最大,企業產品訂單大幅減少,2009年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下降21.7%,出口下降16.8%。
3.企業經營風險加大。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生產訂單周期明顯縮短,資金鏈收縮,企業資金緊張,虧損面逐步擴大。2009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1036家,同比增加25.6%,虧損面超過1/5。同時,紹興中小企業居多,企業互保關系錯綜復雜,“擔保鏈”過長。金融危機爆發后,紹興市部分龍頭工業企業,如華聯三鑫、江龍控股、縱橫集團等出現經營困難,影響到大批的關聯擔保企業。在上述的情勢下,企業家信心指數持續下滑,一時難以恢復。
4.衍生社會問題突出。經濟下行,財政增收困難,民生相關支出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也相應帶來了就業、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問題。另外,企業經營困難,經濟不景氣氛圍在社會蔓延,也相應影響了市民對社會生活的心理預期,不穩定因素增加。〔2〕
二、對經濟形勢的研判與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政策措施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濤,2009年初,紹興市委市政府深入調研,對紹興所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作出了基本判斷。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趨勢基本確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面臨困難比較多、壓力比較大。中央認為,當前我國經濟下行風險比預期的要嚴重,經濟增速下滑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會越來越突出。而紹興市呈現出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企業經營風險加大、中心城市帶動力不足、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等問題,經濟社會發展放緩趨勢已日益明顯,實現經濟穩定的壓力空前加大。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困難的形勢面前也有一些難得的機遇。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建設發展,紹興市不僅培育了一批具有相當競爭力的企業,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優勢、人才優勢、市場優勢。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紹興雖然受到極大沖擊,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沒有動搖。同時,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紹興市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平臺建設,推動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利時機。另外,市場的倒逼機制對經濟結構調整會是一個有力推動,有利于全市產業的轉型升級。
總之,紹興市對形勢的判斷是“危”與“機”并存,“危”中有“機”,認為只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紹興實現經濟平穩發展是可能的。正確的形勢判斷,是出臺有針對性政策措施的前提。正是在2009年初,對危機影響準確、全面、科學的認識,才有了應對危機一系列正確的思路和措施。基于上述對形勢的判斷,針對具體困難和重點環節,紹興市形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的總體思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的工作主線,以推進“三年建設計劃”為基本手段,加強政府服務和管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持續改善民生狀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其具體工作部署:
推進項目建設,力保經濟平穩增長。2009年初,紹興市出臺“三年建設計劃”,即圍繞城市基礎設施、產業轉型升級、城鄉統籌發展、改善民生問題等方面,計劃三年實現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1000億元、重大工業項目投資1000億元。根據上述目標,紹興市全力推進了嘉紹大橋、紹諸高速公路、杭甬客運專線紹興段、曹娥江大閘工程、會稽山旅游度假區休閑中心、紹興國際汽車城、市奧體中心、市科技館遷建等項目建設。2009年全年完成項目投資23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5.03億元,同比增長15.2%,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同時,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鏡湖區塊開發,布局濱海新城規劃建設,擴大中心城市規模。
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實施現代紡織、機械電子、節能環保、醫藥化工、食品飲料等五大產業提升發展規劃,2009年五大產業完成投資437.3億元,占當年全部工業投資的78.4%。同時,出臺了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政策的意見,明確清潔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重點發展領域。以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出臺政策,加快推進商貿服務業發展,鼓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產業。
強化服務企業,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將企業幫扶解困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當務之急,2009年全市支持企業發展資金194.8億元,至年底虧損企業減少了50%左右。致力緩解企業融資難,2009年全市新增貸款805.88億元,比2008年增長32.35%,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發展。加強對重點企業的運營監測,妥善處理華聯三鑫、縱橫集團的經營危機,規范企業擔保鏈,消除企業發展隱患。
堅持民生為本,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新增城鎮就業7.3萬人。〔3〕289啟動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開展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提高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新增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和未成年人醫療保障參保人數共26萬余人。新建經濟適用房21.7萬平方米,舊宅改造171萬平方米。分析紹興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思路與做法,其政策措施基本覆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但其主要是針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著重加以解決。一是解決經濟發展動力問題。紹興是一個外貿依存度很高的城市,出口對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作用尤為突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外貿需求驟然萎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衰退,因此動力問題成為經濟平穩發展至關重要的環節。同時,因為中心城市規模總體不大,消費總量偏小,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不明顯。所以,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套馬車”中,投資的地位開始凸顯。要實現經濟平穩發展,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成為必要手段。回顧應對危機的舉措,從國家、省到各地市,加大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普遍措施,紹興市的“三年建設計劃”也是此背景下的必然選擇。無論是進行平臺建設,擴大城市規模,還是以項目為抓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都是著力于經濟發展動力問題的解決,為經濟平穩渡過困難時期提供拉動力。二是解決企業經營困難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紹興企業經營困難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企業對外貿的依賴所造成的市場原因;另一方面則是企業互保關系繁雜造成的連鎖反應。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企業的生產經營直接決定經濟的發展狀況。因此,2009年對企業幫扶解困成為紹興市重中之重的工作。處理困難企業,減輕企業負擔,解決企業融資難題,規范企業擔保鏈,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通過一系列服務企業的措施有力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有效地保護了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同時對穩定經濟、穩定社會起到積極作用。三是解決產業轉型升級問題。產業的轉型升級是近幾年紹興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環節。此次金融危機中,紹興在全省受影響最大,根本原因是產業結構的問題。許多企業屬于原料、市場兩頭在外的“橄欖型”企業,原料、訂單受人掌控,又缺乏總部經濟、研發中心和結算中心,面對宏觀經濟形勢驟變,往往不堪一擊。2009年浙江省將紹興列為省級工業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對紹興轉型升級工作的認可和督促。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紹興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得到高度重視,得以大幅推進,成為紹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亮點。
三、應對金融危機主要政策的成效與啟示
紹興市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全市經濟走出金融危機陰影,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和促進作用。2009年下半年,全市經濟從一季度的低谷徘徊、全面負增長中擺脫出來,呈現逐漸回升、加速上揚的勢頭。
經濟企穩回升。2009年一季度全市經濟增長滑落至新世紀以來最低點,但第二季度后,各項政策措施開始發力,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上半年經濟增長6.8%,全年實現經濟增長9.3%,GDP總量達到2375.46億元;工業生產穩步回升,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60.58億元,增長4.7%;全年全市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055多億元,占總支出68.4%。
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回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288.94億元,增長13.8%,企業虧損面大幅縮減。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2.5萬元,增長約8%,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則達到1.2萬元,增長9.8%。全年財政總收入298.53億元,增長8.7%。民生投入繼續加大,2009年全市財政用于民生支出116億元,占總支出68.4%。
轉型升級初現成效。全市服務業發展增速超過GDP增速,達到14.2%,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6.7%,比2008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約1392億元,同比增長約15%,新產品產值率達25.5%(其中機電產業提高到36.5%),居全省第二。紡織等傳統產業在重組兼并中崛起,在加強自主創新中拓展產業鏈。2009年全市紡織實現產值、利潤分別增長7.4%、18.9%。〔3〕612009年全市地方財政科技投入達7.95億元,占地方財政支出合計的4.69%,其中技術研究與開發費用達到3.56億元,科技條件與服務達6124萬元。〔3〕2502008年下半年以來,紹興市一系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不僅使紹興成功遏制金融危機的沖擊,同時也給我們不少寶貴的啟示。
1.政府的謀劃決策是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前提。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危機的發生帶有一定的必然性。〔4〕面對金融沖擊,單靠市場的作用是不行的。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對金融危機,政府必須有所作為。政府對經濟形勢的預判,對當地經濟問題的把脈,以及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都是地區經濟渡過危機的重要前提。也只有政府的科學謀劃與決策,才能真正使得金融危機由“危”化“機”,掌握住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而不是讓經濟隨危機的波浪而波動。
2.化解企業風險是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保障。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最終動力所在,是社會穩定發展之基。在自由市場經濟理論下,企業的破產是市場自主調控的結果,是市場實現優勝劣汰的途徑。但是,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企業經營困難帶有普遍性,如果放任一家企業破產,勢必會產生連鎖反應,進而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所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的正常破產和經濟危機大環境下的經營困難,要區別加以對待。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化解是必要的,既能避免大批失業人員的出現,維護社會穩定,更能有效保存生產力,以利于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3.抓住轉型升級這根主線是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措施。2009年初,在省部級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研討班上講話中,就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在紹興,企業經濟素質性矛盾、結構性矛盾尤其突出。在應對危機過程中,紹興一方面保持經濟穩定,另一方面抓住轉型升級這條主線,出臺五大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力度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紹興經濟走出危機陰影提供了不竭動力,也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巨浪中,利用危機的倒逼機制,化“危”為“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是應對危機的根本之道。可以預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不會只出現這一次。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轉型升級這一根本任務,才能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中站穩腳跟,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發展。
- 上一篇:市民政局發展家庭服務業意見
- 下一篇:行政訴權保障制度完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