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建設誠信會計職業道德理論

時間:2022-03-29 04:53:00

導語:論建設誠信會計職業道德理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建設誠信會計職業道德理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是多元利益主體的中心,肩負著客觀、公正地處理各方利益的艱巨任務。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擺在各國前面的一項十分緊迫而重大的任務。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影響來自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從符合誠信會計職業道德要求的角度來闡述會計環境的建設。

一、誠信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職責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它是調整會計人員與國家、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和會計人員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道德規范的總和,是基本道德規范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會計職業道德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會計職業道德范疇,包括會計職業信念、會計職業責任和會計職業紀律;二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包括敬業愛崗、鉆研業務、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以及嚴格保密等。

1.敬業愛崗: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財會人員充分認識本職工作在整個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兢兢業業、一絲不茍,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會計工作。

2.熟悉法規: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基礎,財務工作涉及面廣,在組織好財務活動的同時,為了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它要求財會人員必須熟悉財經方針政策和各種會計法律法規與制度,確保財務處理的正確性,同時從記賬方法、科目運用、賬簿設置、核算規程、會計報告等方面確保會計處理的標準性、及時性和會計方法選擇的合適性、合理性、成本費用及損益核算準確性及資產負債權益反映真實性。

3.依法辦事: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重中之重。財會人員必須遵守《會計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正確處理國家、集團、個人及外部經濟利益關系,依法理財。

4.搞好服務:會計是為管理服務的,因此,財會人員必須從政策、資金和管理三方位一體化服務于企業。

5.誠實守信:財會人員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執業謹慎、信譽至上、不為利益所誘惑、不弄虛作假、不泄露秘密。會計報表和信息面對的是社會公眾,所以會計人員的誠實守信特別受到社會關注。

6.謙潔自律:會計從業人員不能見利忘義,為了謀取小團體的利益,忘記了自己履行的職責,甚至鋌而走險。

7.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工作技能:會計人員要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整而不斷努力更新知。

8.保守秘密:會計人員應當保守本單位的商業秘密,除法律規定和單位領導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單位的會計信息。

二、會計環境

會計環境是指會計職業活動動作于其中的各種條件之總和,是會計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社會環境,是會計所處特殊發展階段的客觀外在環境和條件,它包括會計主體內部環境和存在于會計主體外的外部環境。

內部環境指會計主體內部的會計工作條件和狀況。主要包括內部控制制度;單位的人事政策和內部組織機構;會計主體的性質;內部審計情況。外部環境是指該會計主體所處的外部社會環境。能夠對會計產生影響的外部環境因素很多,主要歸納如下幾點:經濟體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資本市場;單位的外在利益關系的單位和部門,包括工商、稅務、財政、經濟及業務主管部門這些外在部門的利益;法律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社會文化因素;教育因素;歷史傳統因素;科技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會計的相關職業因素;會計準則的完備程度和行業管理因素;社會審計和政府審計因素;會計職業特性決定因素。

會計環境是一個動態的環境,在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特性和特征,因此,在分析會計環境時,要在一個相對靜態的環境下進行分析。

三、會計環境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

人的需要不僅僅體現其動物屬性,更表現為其社會屬性,并且由其社會關系所決定。現實中的會計人員更是如此。所以說,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目的不僅僅是自律,更多的是他律。它不僅是為了道義,而且也是為了功利即會計人的自身品德之外的利益,保障社會的存在發展,最終增進社會和個人的利益與幸福,故而要解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必先解決環境建設。不可能僅靠道德來支撐,道德作為一種非強制性的規范,只有在制度健全的社會里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一般來說,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能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形成各相關部門和人員的相互制約,促使會計人員遵守和提高自身的修養和道德,否則可能造成部分會計人員或其他人員鉆空子,貪污腐化,挪用公款等嚴重的職業道德和違法問題。

2.單位的人事政策和內部組織機構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單位的人事政策和內部組織機構決定了會計人員在單位中的地位和獨立程度。一般來說,會計人員在單位中的地位越高則獨立性越強,越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否則會計人員及其工作不僅受到單位領導的制約,而且受其他部門主管和人員的制約,就不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另外會計人員的任用和選拔的方式也影響著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狀況。

3.會計主體的性質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不同的會計主體面對社會有不同的利益點。私營企業可能更側重于合理避稅,以增加所有者的實際利益;上市公司更側重于每股的盈利,以達到融資的目的;一般說來,會計人員在單位與其他一般管理人員和職工相比,并無特殊的個人經濟利益,會計人員多是出于對個人職業、崗位、待遇的維護。當個人利益與會計職業道德,當生存職業崗位和職業道德產生矛盾時,兩者孰輕孰重,多數人恐難權衡。因此不同的會計主體對會計人員個人利益的制約是不同的,會計主體的性質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會計人員置身于企業中,經常出現兩難境地。俗語講:“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可以算是對會計人員兩難境地的一種形象描述。

4.內部審計情況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一個單位有較好的內部審計制度并很好地履行,可以為會計人員很好地遵循會計職業道德提供一些內部保障。

5.經濟體制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體制是對企業組織形式等影響的至關重要因素,體制客觀上造就了會計主體的特性,從而影響著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6.經濟發展水平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經濟發展水平實質上是一個物質環境,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費爾巴哈也認為“德性和身體一樣需要飲食、衣服、陽光和住房,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礎也就是道德的基礎”。充裕的物質、經濟的發達、基礎的完備、科技的先進等都是建立和發展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

7.資本市場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其生存與發展的資金來源。資本市場的范圍、供應方式,必然對會計產生明顯影響,為使會計信息能夠滿足籌資需要,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造成了更多的會計估計和選擇。

8.單位外在利益關系的單位和部門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單位外在利益關系單位和部門包括工商、稅務、財政、經濟及業務主管部門,這些單位及部門的利益直接影響會計人員的會計估計和會計處理。

9.法律因素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會計職業道德便成了一句空話,會計職業道德在得到一個普遍的適用過程后,也可以通過立法上升到法律層次。

10.政府因素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政治因素是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制定政策規章和制度,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建設提供導向,具體政策的不當或過失均會給會計職業道德的建設帶來消極的后果,它們對會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會計接收政府指導的程度、會計的服務對象、對會計內容的要求等方面,此外,政治因素還會通過影響經濟因素、法律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來間接影響會計職業道德的諸多方面。

11.政策因素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經濟政策,包括財稅、稅收、貸款、上市、配股條件等政策調整著單位的行為,影響著會計人員的行為和職業道德,決定著會計的動機。

12.社會文化因素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社會文化因素中的保守程度、重商、輕商主義傾向和保守秘密的傾向和程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公開范圍和程度。

13.教育因素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教育水平高低、教育體系及課程體系設置合理與否直接決定著會計人員的素質和會計隊伍的質量和就業情況。

14.其他會計環境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關系:歷史傳統因素、科技因素等因素影響著會計職業道德的時代性。會計的職業特性、會計準則的完備程度和行業管理則影響著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判斷,如對存貨計價方法判斷、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選擇及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選擇等職業判斷。

四、會計環境建設途徑

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應積極改善會計職業的會計環境,建立一個有利的控制環境、一個好的人事政策和實務、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和建設一個良好外部環境和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以建立一個良好的會計職業形象。

1.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是培養會計職業道德的關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新制度的頒布和實施,對規范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核算行為,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有著深遠的意義。因而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職業道德培訓應勢在必行。

2.改革現行會計在校教育是建設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在校教育是培養會計梯隊的陣地,在這個陣地應合理改善會計課程體系設置和會計課程教育方法,使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一開始就走入學生的思想品德內,并作為一個考核的必備標準。

3.形成一個法制的內外部環境是建設會計職業道德的保障。各單位應按《會計法》切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

4.理順資本市場,提高科技水平及發展經濟是建設會計職業道德的根源。資本市場的規范,引導企業公平競爭,可消除會計信息不真實的動機和從源頭上堵截會計人員的造假。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對會計造假的成本和威懾力。同樣,經濟的發展可以為會計人員避免進退兩難的境地提供保障。

5.創建事后懲罰機制是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最后一劑良藥。會計管制的指導思想應該立足于成本收益分析,即將反違規者或潛在的違規者視為經濟人,他們所做的選擇是成本收益博奕的結果,只要違規的收益大于成本,就會存在違規的可能。因此,管制的思路應該在加大懲處力度的同時減少違規的收益,事后懲罰機制是確保會計質量信息的最后一劑良藥。

五、結束語

會計職業道德依賴于會計環境的變革,只有創建一個良好的會計內外部環境,才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搞好會計職業道德的建設、使會計人員成為一個誠信人。

[摘要]文章從分析會計職業道德的環境入手,闡明了誠信會計職業道德下的會計環境的特征和內容,建議改善會計環境以達到重塑會計職業道德之目的。

[關鍵詞]誠信會計職業道德會計環境關系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