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角色轉換

時間:2022-09-27 09:26:27

導語:淺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角色轉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角色轉換

摘要:財務會計是記錄、總結和報告一段時間內由業務運作導致的無數交易的過程;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企業會計分支。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指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經濟形勢下,就要求企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充分挖掘管理潛力,來應對新形勢下各方面的壓力。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近年來,財政部就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基本指引。在此政策背景下,推進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也成為企業的重要任務。本文分析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角色轉換的現實意義并以銷售業務為例闡述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角色轉換的要點。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角色轉換

一、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角色轉換的現實意義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企業會計分支。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1.工作的側重點不同。財務會計的側重點在于根據日常的業務記錄,登記賬簿,定期編制有關的財務報表,向企業外界具有經濟利害關系的團體、個人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其具體目標主要為外部提供財務報告信息;管理會計側重點在于針對企業經營管理遇到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預測決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其具體目標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2.作用時效不同。財務會計的作用時效主要在于反映過去,無論從強調客觀性原則,還是堅持歷史成本原則,都可以證明其反映的只能是過去實際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因此,財務會計實質上屬于“報賬型會計”;管理會計的作用時效不僅限于分析過去,而且還在于能動地利用財務會計的資料進行預測和規劃未來,同時控制現在,從而橫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態。管理會計面向未來的作用時效擺在第一位,而分析過去是為了控制現在和更好地指導未來。因此,管理會計實質上屬于“經營型會計”。3.遵循的原則、標準不同。財務會計工作必須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統一會計制度,以保證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報表在時間上的一致性和空間上的可比性;管理會計不受《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統一會計制度的完全限制和嚴格約束,在工作中可靈活應用現代管理理論作為指導。4.信息的特征、載體不同。財務會計能定期地向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集團或個人提供較為全面的、系統的、連續的和綜合的財務信息。財務會計的信息載體是有統一格式的憑證系統、賬簿系統和報表系統,統一規定財務報告的種類;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為滿足內部管理的特定要求而有選擇的、部分的和不定期的管理信息。管理會計的信息載體大多為沒有統一格式的各種內部報告,而且對報告的種類也沒有統一規定。5.方法體系不同。財務會計的方法比較穩定,按照特定的會計準則和制度核算經濟事項,數字運算相對簡單;管理會計可選擇靈活多樣的方法對不同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即使對相同的問題也可根據需要和可能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在信息過程中大量運用現代數學方法。6.工作程序不同。財務會計必須執行固定的會計循環程序。無論從制作憑證到登記賬簿,直至編報財務報告,都必須按規定的程序處理,不得隨意變更其工作內容或顛倒工作順序。同類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程序往往是大同小異的;管理會計工作的程序性較差,沒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有較大的回旋余地,企業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設計管理會計工作的流程。這樣會導致不同企業間管理會計工作的較大差異。7.觀念和取向不同。財務會計將其著重點放在如何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人、財、物要素在供、產、銷各個階段上的分布及使用、消耗情況上,十分重視定期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質量;而現代的管理會計不僅著重實施管理行為的粗放型結果,而且更為關注管理的過程,即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目的是總結過去、控制現在、規劃未來。(二)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角色轉換的現實意義。1.企業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國內企業對海外市場的參與程度不斷提高,國內企業不僅面臨來自市場占有方面的競爭和沖擊,更面臨管理模式和戰略方面的挑戰。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具備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除了產品優勢外,更要有管理上的競爭力。傳統的財務會計將其著重點放在如何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人、財、物要素在供、產、銷各個階段上的分布及使用、消耗情況上,十分重視定期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質量;而現代的管理會計不僅著重實施管理行為的粗放型結果,而且更為關注管理的過程,即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目的是總結過去、控制現在、規劃未來。管理會計不僅可以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還可以對非財務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為管理層提供更為廣泛的決策信息。管理會計對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國家政策的需要。財政部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推動管理會計發展成為“十三五”期間會計改革的重要任務。近年來,財政部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了推進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提升單位管理會計工作水平,在充分利用財政部管理會計課題研究成果、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財政部又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印發〈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等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通知》(財會〔2017〕24號,以下簡稱“應用指引”),總結提煉了目前在企業普遍應用且較為成熟的部分管理會計工具,以指導單位管理會計實踐。在此政策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也就成為新時期的新使命。3.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實現自我價值的要求。企業的經濟業務在不斷發展變化,企業的財務人員也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融入企業發展中,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要求。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從傳統的會計、記賬和制表工作模式轉變為參與企業戰略的工作模式。成為一名優秀的會計,首先要做的是能夠及時準確地計算財務數據,然后準確地將會計信息應用到管理實踐中。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會計人員要不斷提高管理會計的技能,盡快地從財務會計角色轉換到管理會計角色。

二、以銷售業務為例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角色轉換的要點

(一)側重管理中特定問題以滿足內部管理對數據的實際需求。管理會計可以隨時對特定的銷售項目進行專門的分析和預測,不必考慮定期全面的銷售數據分析,根據銷售項目的進展情況,隨時進行項目預測及控制。(二)以經營者的角度提供數據支持。管理會計要以經營者的角度提供數據支持,就是要通過對過去銷售數據的統計分析,更好地控制現在和規劃未來。(三)綜合運用現代管理理論,靈活使用統計方法和統計。格式、統計程序來滿足不斷變化的管理決策需求管理會計不必遵循《企業會計準則》,也不必遵循財務報表的固定格式和統計方法、程序等,可以綜合地利用各種現代管理理論,用最靈活的格式和多樣的統計方法、統計流程來滿足管理層對決策數據的需求。(四)體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參與。管理會計不是在銷售業務結束后進行統計和核算,而是要體現在銷售業務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參與。比如事前的編制銷售預算、事中的銷售預算費用的控制、事后的銷售預算與執行的對比等。

參考文獻:

[1]王艷麗.淺析管理會計的應用與發展.中國會計網,2012.

[2]秦高翔.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1)

[3]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07)

作者:車鑫 單位: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遼寧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