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22 09:50:54
導語: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就“十二五”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一)全區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立。截止2014年上半年,寧夏共建成圖書館23個,文化館2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31個,村文化室2146個。初步建成了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實現“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有綜合文化站”、“社區有文化活動中心”、“村有文化活動室”的目標。2017年,寧夏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中南部9縣(區)為切入點,全面實施文化扶貧工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大力推動文化扶貧惠民工程,支持資金6060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6090元,全面完成貧困地區606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555個村功能提升任務,建成縣區“兩館”3個,新建8個標準化鄉鎮文化站(16),實現“四到”目標,即文化設施到村、文化服務到戶、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貧到“根”,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二)通過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全區群眾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基本解決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是“為了解決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盲區”的農民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問題,由國家組織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廣電系統實施的投入最多、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一項系統工程”。2017年7月,寧夏共有9套廣播電視節目通過直播衛星覆蓋全區80萬直播衛星戶戶通用戶,使寧夏省級廣播電視節目覆蓋面擴大了近1倍,實現了省級廣播電視節目在全區覆蓋率100%的目標。(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面實現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目標。《國家“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實現農村流動銀幕達到5萬塊,每個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每學期農村中小學生觀看兩場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的目標”?!笆濉逼陂g,自治區政府連續5年將農村電影放映列入民生計劃,全區連年超額完成年度放映任務4萬場,實現了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全數字化覆蓋;進入“十三五”以來,寧夏農村電影放映立足全面小康目標,在堅持繼續完成“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目標的基礎上,以電影放映的“提質增效”,促進農村電影發行放映的可持續發展。2017年確定為農村電影放映“提質增效年”,即電影放映質量、監管質量、保障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增強。(四)農家書屋工程基本解決了農民看報讀書難的問題農家書屋工程主要針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后、農民讀書看報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始建的?!笆濉逼陂g,全區基本實現了農家書屋行政村全覆蓋,農家書屋的建設任務全面完成。進入“十三五”,將農家書屋的持續發展重心轉移到了管與用方面,如都以固定的資金以及專家選定書目,以更加符合農村實際、農民需要的各類圖書,為每個農家書屋持續供應補充書籍,推動農家書屋有效性的使用。(五)廣場群眾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百姓生活日益豐富?!笆濉睍r期,寧夏具有代表性的廣場文化活動有“清涼寧夏”、“湖城之夏”、“星海之夜”、“彩色周末”、“農民藝術節”等。寧夏“自2002年開展“清涼寧夏”廣場文化活動。多年來,全區已建成40個特色品牌文化廣場,年均演出1200場以上,“百鄉千場”送戲下鄉每年演出1500場以上”,形成了群眾文化天天有,廣場文化周周有,節慶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動年年有的局面。2017年“清涼寧夏”廣場文化活動示范展演109場次,同時還將適時精選各地近年來廣場文藝演出中的優秀節目進行巡回、交流、慰問演出,滿足廣大群眾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沒有圍墻的劇場”深入民心,扎根人民;新疆以“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為主題,持續開展“百日廣場文化活動”、“百姓周末大舞臺”等系列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特別是“百日廣場文化活動”自2001年以來連續舉辦,活動從每年的5月初到10月底結束,廣場文化活動總場次由最初2001年的2435場上升到2011年的4374場;從2014年起,創新實施了“四個一批”(即恢復一批、新創一批、下去一批、扶持一批)文化惠民演出活動。2014-2016連續三年,自治區級文藝院團下基層演出1600多場次,帶動地縣兩級文藝院團演出近20000場次,大力開展結對幫扶基層文化帶頭人、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此外,自治區財政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以及文化惠民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充分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政府為主導,以財政為支撐的特征,財政支持成為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圖書館、博物館以流動圖書館、博物館,網上圖書館、博物館的創新服務渠道,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中心以及農家書屋、常態化的都在以其特有的供給方式服務于大眾百姓。
二、加強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黨的報告指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痹趪业慕y一部署和有步驟地推進實施下,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實現了“十二五”目標。“十三五”時期如何更好更快地構建寧夏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筆者提出對策建議。(一)有效利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指出,“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笆濉币詠恚瑢幭淖灾螀^在公共文化硬件設施建設方面進展很快,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該階段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投入高,軟件(管好和用好)建設薄弱。今后應加強以管理和服務為核心的“軟件”建設,管好和用好公共文化設施,不斷探索館、站免費開放的內容和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市、縣級圖書館以及區級和行業博物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方式不夠,服務基本停留在免費開放一個渠道。比如可以探索有效利用流動圖書館、流動博物館、數字圖書館、博物館的創新服務方式,在現有人力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管理人員的培訓業務,高效發揮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充分發揮軟、硬件的社會效益。二是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這些基層文化設施,普遍存在管理人員文化水平低,兼職管理或專干不專,使得圖書管理不能到位;有些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存在“空殼化”現象或將設施挪作他用、擠占或時常不開門;農家書屋的圖書配置結構不盡合理,存在供需之間不能很好對接的問題。目前農家書屋的圖書配置結構是圖書報刊類多,視聽類和電子音像制品較缺乏,借閱率低,影響了農家書屋的使用效應。要發揮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的作用,首先要對現有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這是改善文化站、農家書屋使用狀況不良的核心問題。其次,優化農家書屋圖書配置結構。針對農村常住人口的老齡化和低齡化現象,多增加一些試聽類的圖書和設備,多配置一些適合兒童類的圖書;由于我區農業產業結構的不同,不同地區的農民對于技術類書籍的需要不同,配送的“三農”書籍應多增加一些針對性強的農業實用技術類的圖書。(二)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體制。現行的文化管理體制中,文化服務的職能分屬多個行政主體部門,尤其是農村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分別由縣(市)廣電局、縣(市)文化局、縣(市)委宣傳部等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問題。如鄉鎮文化站行政上隸屬于鄉鎮政府領導,業務上接受文化局指導這種現象,是當前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開展得不順暢的重要原因。建議要以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變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狀況,實現統一領導、統籌規劃、合理配置與資源共享。(三)建立健全評價監督機制。目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績效評價監督機制從國家到地方都嚴重缺失,個別地區探索性地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評估監督指標體系。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評估監督機制顯得越來越迫切,績效評價監督機制作為寧夏未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軟件”建設,建議開展探索性地建立適合寧夏實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績效評價監督機制,將該評價機制納入地方政府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以此機制的建立能和不斷完善,激發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四)提升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度。目前,雖然我區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渠道通暢,已經成為西部民族地區基層群眾看書、看戲、看電影、聽廣播、上網等消費公共文化產品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建立完善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體系過程中,政府主導下的一元化供給模式帶來的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仍然存在適銷不對路的弊端,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效能低下的情況。文化產品既具有意識形態屬性,也具有商品屬性。當下,我國經濟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大力推進,這一經濟理念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思維方式值得在提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有效度時加以借鑒,要借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思路,著力提升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以有效供給激活文化需求,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改變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有效供給低下的現狀,推動我區乃至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一次新的文化長征(視域?公共文化服務系列報道之一)[N].人民日報,2010-05-04.
[2]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路[N].中國文化報,2012-06-14.
[3]公共文化服務[N].光明日報,2011-12-07日.
[4]寧夏農家書屋建設發展報告[M].寧夏人民出版社,2013:113.
[5]魯忠慧.寧夏公共文化發展述略[J].《共產黨人》,2014(23):50.
[6]2017年寧夏文化發展態勢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M].寧夏人民出版社,2018-01.
作者:魯忠慧 單位:寧夏社科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傳統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應用
- 下一篇:航空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