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育并重模式在班主任品德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3-15 08:42:59

導語:管育并重模式在班主任品德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育并重模式在班主任品德教育的應用

中職院校是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場所。但是與普通高中不同,中職院校的學生素質與普通高中有一定差別,而學生正值青春期,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往往會面對更多突發的困難,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造成阻礙。而管育并重的德育教學理念,通過對學生行為進行引導,并加以教育熏陶,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良好品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在中職品德教育中使用“管育并重’’的必要性

與普通高中學生不同,中職學生的紀律性和服從性較差,導致教師在管理、教學過程中面臨種種困難。而“管育并重”的方針,通過加強管理,來讓學生主動增加學習時間以獲得知識;通過對學生知識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主動維護課堂與學校秩序,減少教師管理的阻力。中職學生通常會在結束學習后,直接面對社會,因此中職院校的學習也是學生面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點。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學生未來能夠取得的成就,與學生的內在素質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其道德素質影響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的行為,其知識影響學生未來能做事情的大小,其三觀則會影響學生是否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而在中職學生的年齡段,學生對社會的一知半解和青春期的性格特點,需要對其在學校中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

二、中職品德教育中的"管”與“育’’

首先,對學生在中職院校中的行為進行管理是班主任的本職工作,要規范其行為,并引導他們進人學習狀態,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思想觀。其次,從管理學上來說,強制服從能夠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但效果是短暫的,還會導致師生關系的對立,使未來管理變得更加困難。而通過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引導其建立正確的觀念,可使學生理解教師管理的良苦用心,積極面對教師的管理。最后,管育并重的德育理念,講究兩者之間的平等性,管輔助教育、育提升學生的管理接受程度,兩者相輔相成。中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需要利用正確的管理手段來達到這一目標。

三、“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班主任品德教育中的實踐應用

(一)班主任的以身作則

中職學生正在邁向成人的階段,但是其社會經驗尚淺,人生觀、世界觀依然處于懵懂狀態,并沒有正確認知。而傳統教育觀念使得中職教育以學生的知識、能力教育為主,這就需要班主任秉持為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對學生的道德觀、世界觀、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學生在漫長的學生生涯中,其交際圈的范圍有限,能夠接觸到的、對其能夠產生正確引導作用的社會人士較為有限。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時,學生對正確觀念的印象也是在模仿中產生的,教師的行為、儀表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進行管育并重的教育過程中,班主任也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以身作則地管理、指導學生,使班主任的管理、指導行動更加具有說服力。

(二)對學生行為的管理約束

中職學生的年齡在成年與未成年的交界處,其心理、思想也處于成熟與未成熟的交界。因此班主任應當尊重學生,將學生作為對等的成年人看待。同時,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校行為的直接負責人,需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即將成人,將面對成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因此對學生行為管理的約束,也是提醒學生在未來應當承擔責任的體現。中職學生的思維非?;钴S,但缺乏對事物的辨別能力,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成人儀式、德育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未來即將面對的是什么,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有正確的認知,從而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自主進行行為約朿,并轉化成學生的內在品質。為了達到中職教育引導學生從學習生涯過渡到職業生涯的最終目的,對學生行為的管理約束,有助于學生提前適應職場環境。因此在開展技能實踐的課程中,教師通過職場情景的演練,來引導學生對職場行為、個人行為進行正確認知,并通過標準化的班級制度,讓學生找到行為準則,知道怎么做是正確的。

(三)對學生的培育

中職學生已經邁人成人的門檻,其心理和思想已初步成熟,因此需要教師在品德教育中,將學生當作成人對待,并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主動找班主任商談,并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品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不應泛泛而談,而是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教學,讓學生感到班主任對學生的重視,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省,提升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同時,中職學生正值青春期,性格較為沖動,情緒波動也較大,班主任應當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引導學生找出問題并自主解決,達到教育的內化。

(四)對學生的正確評價

對學生的正確評價是對班主任管育并重工作效果的總結,也是學生德育成果的量化表現。首先,在班級中展開學風、班風建設,并對學生在班級中的表現,進行階段性評價。對有進步的學生進行獎勵,并定期選出模范代表,讓學生在同齡人中找共同點,從而審視自身。其次,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有效觀察,找出學生之間的不同點和閃光點,并在組織活動時,為學生創造發揮的空間,使其獲得良好的環境評價,增強自信心。最后,引導學生組織互評、互助,基于更加客觀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互評,能夠讓學生發現同齡人身上的優點,并在對比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而互助的方式,則能讓學生降低與他人交流的難度。

四、結語

中職院校是學生學習生涯到職業生涯、未成年到成年的重要過渡點,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F代職場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僅需要學生有過硬的技術能力,還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中職院校應當緊隨現代職場需求,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通過管育并重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獲得人生不同階段的順利過渡,促進他們的未來發展。

作者:賈鵬 單位:江蘇省昆山第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