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理論的教學與學科發展

時間:2022-04-12 03:33:58

導語:藝術學理論的教學與學科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學理論的教學與學科發展

進入1990年代中葉后,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隨著教育產業化,各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使藝術學生的招生數量大增。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又新建一批藝術學院,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原專科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全日制本科學院,上海大學建立美術學院,湖北藝術學院分開為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此外,幾乎所有的有一定規模的師范大學和師范學院都恢復和增設藝術學院、或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與此同時,綜合大學也看到藝術學學科發展的光明前景及藝術學生報名人員踴躍和收費較高的經濟效益,紛紛開辦藝術學院。90年代成為中國藝術教育飛速發展的第二個高峰。90年代以來,以北京地區為例,綜合大學與理工商農林礦等大學紛紛增辦藝術學院。如北京大學在原藝術系基礎上成立藝術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增設新媒體藝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設立藝術與設計學院,北京林業大學最近成立藝術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設計珠寶藝術學院、中央財經大學設立藝術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設立徐悲鴻藝術學院,現改為藝術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學院、北京商學院等,均設立了藝術設計學院,此外,還有北京服裝學院等,由于社會經濟、商業、工業、廣告、信息新媒體、建筑等的發展,對設計人才空前需要,各大學看準這一機遇,紛紛以設計為切入點,開始組成藝術學院。所以,中國的第二次藝術教育高潮,是由于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而設計藝術正是連接藝術與社會經濟的橋梁,所以各個綜合大學以藝術設計為切入點建立藝術學院就是合乎邏輯的事情。北京其他藝術院校也在發展。中央美術學院每年招生一千多人,在原來造型藝術基礎上,又新建了建筑學院、設計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9年底合并到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建立研究型大學的統一要求,使清華美學院成為全國唯一沒有擴大本科招生的藝術學院,現本科招生的數量每年仍控制在二百四十人左右,分為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藝術設計、工業產品造型設計、陶瓷藝術設計、金屬工藝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及繪畫藝術、雕塑藝術、藝術史論等專業。清華美院一方面發揮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設計藝術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在美術學方面也加快步伐發展,建立了繪畫系和雕塑系。

在搞好本科教學的同時,特別注重博士生、博士后及碩士生的培養。清華要求本科生與碩博生的比例是1比1。清華美院美術學原二級學科2003年建立博士點,在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當代藝術研究及公共藝術研究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張仃、袁運甫、杜大愷、劉巨德、陳丹青、包林、陳輝、劉臨等教授為導師,在全國率先招收繪畫藝術創作與研究的博士生,培養了繪畫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的高級人才。2000年,清華首先由張仃、吳冠中、袁運甫、杜大愷、劉巨德、陳丹青等教授開始招收“繪畫博士”時,當時曾引起非議和討論,并受到有關兄弟院校的反對,現經過十多年的博士生招生培養,已畢業約50名繪畫博士研究生,他們分別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工作,在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清華建立起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復合型博士生培養的教學機制,而原反對清華招收繪畫博士生的單位也開始招收繪畫博士生?,F有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單位均在繪畫博士招生與培養方面積累了經驗,適應了社會文化與高等教育發展對高層次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相結合人才的需求。清華近年又以李象群教授和許正龍教授為首,開始招收與培養雕塑藝術創作與雕塑理論相結合的博士生的新的嘗試。與此同時,清華美院自2003年建立美術學博士點后,在美術歷史與理論研究方向招收和培養博士生。2004年國家批準清華設計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現已招收和培養了近五十名藝術學博士后人員,開展藝術學相關課題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相應的科研成果。

2011年,經國家批準,藝術學由原來文學門類下屬的一級學科上升為和文學門類并列的藝術學門類,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藝術學門類下屬美術學、設計學、音樂舞蹈學、影視戲劇學及藝術學理論五個一級學科。這次學科升級和調整,為藝術學各部門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同時藝術學各部門及藝術學理論如何發展,取得新的創造性成果,也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藝術學理論作為一級學科,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出現,對于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各個層面,如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教學與科研及學科建設方面還有諸多工作要做。我國在民國時期興辦藝術學院,以美術和音樂為主,主要培養美術與音樂創作人才及師范教育人才,如上海美專、北京藝專、國立杭州藝專,都主要培養國畫、西洋畫、雕塑等創作人才及美術師范教育人才,均沒有設理論專業。但為各專業開設有中國美術史(或中國繪畫史)、西洋美術史(或西洋繪畫史)、及藝術概論、美學等主要藝術史論方面的理論基礎課。有的綜合大學哲學系偶爾也開設藝術理論或稱藝術學課程,如南京的中央大學宗白華先生在哲學系開設過藝術學的基本原理課程。新中國成立后,在民國時期藝術學院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藝術學院,仍以美術、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創作與表演為主要教學任務,直到1957年,中央美院才成立第一個美術史系,開始招收美術史論方面的本科生。1983年,中央工藝美院成立藝術史論系,開始招收工藝美術史論方面的本科生。中央音樂學院開始招收音樂學方面的本科生?!啊苯Y束后,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當時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招生,創作與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均同時進行,而在藝術博士生招生和博士點審批方面,主要是理論方向,如美術史論、音樂學等,改革開放以來培養的碩士、博士生,現已在高校和研究機構,文化教育部門發揮重要作用。目前的藝術學理論學科有了以上的學科發展基礎,這使我們藝術學理論學科有了良好的學科根基。無論是美術史論、音樂史論本科生招生培養,還是美術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等學科的碩士、博士生培養工作,都為我們的藝術學理論學科的教學、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文學學科和哲學學科有深厚的歷史傳統。民國時期的綜合大學都設有文學系和哲學系。新中國的綜合大學,文學和哲學都是人文社科的主要系科。我國古代的詩論、文論有豐富的文獻資料,且詩、書、畫常常聯系在一起加以研究,所以詩文理論和書畫理論呈現出互補互證的狀況,如南朝齊梁時期有鐘嶸的《詩品》,謝赫的《畫品》、庾肩吾的《書品》,詩書畫三品同時出現,相映生輝,這說明我國古代的書畫理論和文學理論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的文學理論常常用“文藝理論”加以代替。在中國文學一級學科中,現在所設的二級學科“文藝學”,在1950年代至80年代,我們都稱為“文藝理論”,即使現在的“文藝學”,也沒有稱“文學學”或“文學理論”,而是將“藝”包括進來,稱為“文藝學”,這個名稱說明,無論是“文藝理論”還是“文藝學”,在研究文學理論時,都是注重對藝術理論的關照。反過來,我們的藝術學理論研究也要關注文藝學或文學理論的研究成果,在我國文藝理論或文藝學研究已有很好的基礎和豐碩的成果,常常在文學藝術思潮與理論的研究中,文學理論處于前衛狀態,他們在觀念、思想、方法上常走在前面,值得藝術學理論研究工作者加以借鑒。所以藝術學學科雖然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但不要絕對分開,借鑒文學理論的成果來發展藝術學理論,對藝術學學科建設是大有益處的。況且諸如戲劇戲曲理論、電影電視藝術理論,都是文學學科和藝術學學科共同關注和研究的對象。所以在中國文學理論和藝術學理論的聯系,是一種客觀的歷史存在,我們要續接歷史而不是割斷歷史。

藝術學和哲學美學的關系亦很密切。西方的美學學科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但仍從屬于哲學。后來德國美學家馬克斯•德索想將藝術學從美學中分離出來,單獨建立藝術學,但藝術學和美學哲學仍割不斷。黑格爾曾將美學稱為藝術哲學。哲學要研究人的思維和意識精神活動,主要有三大塊,一是認識論;二是宗教論;三是藝術論。藝術是人的精神創造活動,是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往往大哲學家也是藝術學家。而美學更要研究藝術創造與藝術鑒賞和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征,藝術是人類和自然審美關系及人的審美理想的最高表現,美學如果不研究藝術,其領地就所剩無幾了。所以朱光潛先生要求不通一藝莫談美。北大幾位美學大家對藝術都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宗白華、鄧以蟄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空間意境和審美形式有精辟見解,朱光潛認為其代表作不是《文藝心理學》和《西方美學史》,而是《詩論》,宗白華、鄧以蟄的學生劉綱紀結合中國書畫來研究中國美學史,著有《謝赫六法論》、《書法美學簡化》、《書法美》、《文征明》、《黃慎》、《龔賢》等書畫研究專著。他們能從哲學與美學的高度來審視藝術學問題,提高藝術學的理論思維能力。在我國,藝術學學科和美學學科雖然沒有直接聯系,但是在美學研究中也離不開對藝術問題的研究。我國綜合大學哲學系及社會科學院的哲學研究所,或文學系中,往往都設有美學教研室或美學研究室,從事美學研究有一大批學者,他們對中外美學史及藝術理論的研究均有可觀的成果。因此,我們從事藝術學理論的同仁應加強同哲學美學學科的聯系,以期在哲學美學思維方法、思想觀念上,借鑒其研究成果來發展藝術學理論學科。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藝術學學科發展過程中,和西方航海擴展相伴,西方的一些科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社會學家與藝術學家,對一些新發現島嶼上的土著民以及南太平洋、非洲的原住民進行科學考察與人類學調查的同時,對這些土著民族的藝術活動也進行了考察,他們運用了人類學、民俗學和社會學的方法,考察了土著民族的藝術活動和藝術作品,取得一些藝術學研究成果,諸如德國學者格羅塞的《藝術的起源》、法國學者布留爾的《原始思維》等,藝術學在十九世紀后期的發展,正是靠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和藝術人類學來推動的。所以今天我們的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應考慮交叉學科對本學科發展的作用,注重運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歷史學等學科的方法來進行藝術學的研究,開拓藝術學的研究新領域。我國當代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就十分重視將民間藝術研究同藝術學理論的研究結合起來,取得突出成果。他的博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在民間藝術學研究和民間美術收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出版了《民藝學論綱》等多部專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還建立了民間美術博物館,這都為藝術學理論研究作出實質性的貢獻。

在我國,藝術學理論作為一級學科雖只有二年,藝術學(理論)作為原藝術學一級學科的二級學科也只有十多年,但藝術學理論在我國現在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它和藝術各部門藝術理論,和文藝學、哲學美學都有密切關系,同時和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也緊密相連,藝術學相關學科的發展也為藝術學理論提供了借鑒,所以藝術學理論生長的生態環境是良好的,且有我國古代詩論、樂論、書論、畫論、曲論之豐厚的學術傳統,只要我們肯下功夫,潛心研究,藝術學理論新成果是指日可待的,學科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在藝術學理論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要進一步探索。首先在本科生培養方面,原藝術學(理論)二級學科沒有下設藝術學(理論)本科專業,所以無法招收本科生?,F藝術學理論升為一級學科后,仍未設本科專業,因此在本科培養方面,藝術學理論還是一個空白。

現其他部門藝術學科大部分都設有理論本科專業,如美術學(美術史論)、設計藝術學(設計史論)、音樂學(音樂史論)等,相對來說,這些本科專業課程設計及教學體系較為完整。近年有關藝術學院根據社會需求又自主新開設藝術管理本科專業,如山東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和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均招收藝術管理或文化管理本科生,還有的學校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前者還開設藝術編輯學專業,這些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處于探索階段,取得初步經驗,培養的本科生適應了社會文化藝術管理、藝術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需要。中央美院開辦美術史本科專業已有五十多年歷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美院開辦工藝美術史論專業自1983年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原工藝美術史論后根據學科調整為設計藝術學,2004年,又新增美術學(美術史論)本科專業,清華美院在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兩個專業招收理論本科生。現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在學科方面主要承擔藝術學理論,學院計劃明年直接以藝術史論為專業名稱招收本科生?,F藝術史論系老師十四名,從事設計藝術史論和美術史論的教師各一半,有八位教授八位博導。根據老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特長,我們給史論專業本科生開設中外美術史、中外設計藝術史、中外工藝美術史、藝術原理、中國現當代藝術史、西方現代藝術史、中國現代藝術理論與思潮、審美文化、中國書畫藝術、藝術傳播學、藝術批評、宗教藝術、民間藝術、藝術論文寫作等課程。學生還可在繪畫、雕塑、陶藝、設計各系選修藝術實踐類課程。即使明年將本科專業從設計藝術學、美術學改為“藝術史論”,那么我們開設的基本上還是這些課程,當然我們在藝術史學理論、批評理論方面還可加強,增加新課。

目前,藝術學理論本科教學,一方面可增設藝術歷史與理論、藝術批評與管理二個本科專業,前者以中外藝術史、藝術考古鑒定、中外藝術理論等為主課,兼及藝術批評與管理方面的課程,后者主要開設中外現當代藝術史、藝術思潮、藝術批評史、藝術與文化管理、藝術市場等主課,同時兼及中外藝術史與理論課程。將藝術學理論的本科專業逐步辦起來,逐步建立起本科教學體系。另一方面,如果國家沒有批準增設藝術學理論本科專業,或者已經批準增設藝術學理論本科專業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辦好現存的美術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本科理論專業,因為這些專業都依托在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和藝術設計學院,教師亦還要擔任美術、音樂、設計創作實踐學生的理論課程,理論和創作實踐可以互動,理論系的學生亦可有機會多看美術創作、藝術設計展覽和音樂表演,這正是中國式藝術類理論學生的優生環境。在西方,藝術史系大都獨立設在綜合大學,沒有藝術實踐教學和創作表演的氛圍,他們和歷史、文學一樣,是一個獨立的人文社科系。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藝術史系一般只有5-6位教師,7-8位算較多了,而10位教師則是大系了。我國的各藝術部門的美術史論,音樂史論、設計藝術史論、戲曲藝術史論專業,已經建立起本科教學體系,可以進一步向前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蔀槊佬g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碩博生招生提供生源,也可為藝術學理論的碩博生培養準備人才。即使招收藝術歷史與理論(簡稱藝術史論)、藝術批評與管理(簡稱藝術批評)本科生,也要依托相應的部門藝術史論,如音樂學院招收藝術史論或藝術批評本科生,恐怕還是要主要講音樂藝術史及音樂批評理論,而美術學院招收藝術史論與藝術批評本科生,也主要還是要講美術史與設計史、美術批評與設計批評。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藝術史必須要依托部門藝術史才能講授,西方人講藝術史,主要是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史,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博生教學,任何人都無法講授“空洞”藝術史,講授既不是美術史,也不是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的藝術史,另一方面,也沒有任何“完人”能講授包括繪畫、雕塑、書法、工藝美術、設計藝術、音樂、舞蹈、電影、戲劇都涉及的藝術通史,所以藝術史論、藝術批評必須依托一、二個藝術部門來組織教學。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明年招收藝術史論本科生,也只能以美術史論、設計藝術史論為主組織教學,只有在教師可能情況下,可以考察兼顧其他藝術部門的史論教學。

藝術學理論及前此的藝術學二級學科的碩士生、博士生培養,我國已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主要藝術院校及部分綜合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設有藝術學二級學科碩博點,2011年調整學科為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后,不少有美術學、設計藝術學、音樂學、影視戲劇學博士點的學校,又紛紛新增藝術學理論博士點,我們現招收的藝術學理論方面的博士生數量,在世界上可能排在前列了。另有部分學校,雖然沒有藝術學理論的博士點,但設有原藝術學二級學科(理論),現為藝術學理論的碩士點,我國藝術理論的碩博生培養,跨越式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藝術學碩博士招生,在1980年代和文學、美學相比,是落在后面很遠的,目前招生數可能已大大超過了文學、美學的招生數量。短期類學科消長所產生如此大的變化,當然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引起的變化和要求產生的。在藝術學理論碩士生教學方面,我仍然主張要依托部門藝術史論來組織教學,一方面可以開設藝術原理、藝術美學、藝術史學等宏觀理論方面的課程,增加學生對藝術宏觀方面的把握及普通藝術學或一般藝術學方面的知識修養,另一方面在知識點及做論文時應選擇美術、音樂等具體的課題來從事研究,否則,學生無法駕馭大而空的藝術學宏觀理論,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藝術理論中的具體某一個理論問題進行研究,特別是涉及“史”的時候,必須和部門藝術史結合。清華美院在2012年前是以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兩個學科招收理論碩士生,2012年開始以藝術學理論招收碩士生,但入校考試科目仍以美術史論和設計史論兩個方向組織考試。在教學方面,5年前和設計、繪畫、雕塑碩士生一樣,專業課均由導師負責,現改為專業基礎課,由美院老師各自列出,然后由碩士生自由選課,選課人數達到五人即可開課,同時,藝術史論系,又開設藝術史論包括美術史論和設計史論必選課,這樣使學生既能必修藝術史論必備的課程知識,又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選擇本系和其他系的理論課與創作實踐課,加寬學生的知識面,也使學生能了解導師以外其他教授的學術特長。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比較好,避免了以往導師一人包攬所有專業課的狹窄狀態。在實踐類的學生中,還出現過導師一學期只和學生見兩次面,最后課程考試照樣打分的不負責情況,現在此種情況不存在了。在新的教學體制下,導師所開的選修課程,所帶的學生可選也可不選。學生自由度增加,而導師不必另外給所帶學生開課,主要責任是指導學生的碩士論文。藝術學博士生培養,是在碩士知識點及碩士論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創新性、尖端課題做深入研究,期望取得創造性成果,完成博士論文,成為某一專題和領域的研究專家。

清華美院的前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4獲得首批工藝美術史論博士點,開始培養工藝美術史論方面的博士生,后改為設計藝術學,擴展到工業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玻璃藝術設計、纖維藝術設計、金屬工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信息藝術設計等均開始招收博士生,2003年,獲得美術學博士點,在繪畫系、雕塑系開始招收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雕塑創作與理論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藝術史論系招收設計藝術史論、美術史論兩個大方向的理論博士生。根據清華規定,只在一級學科門下招收博士生,所以在2011年以前,藝術學為一級學科,美術學、設計藝術學為二級學科時,我們統一在藝術學名下招生,每個導師只標注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2011年學科升級后,清華美院除原有的設計藝術學、美術學二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升為一級學科后,又以藝術史論系教授為主體力量,申報了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現用三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生。清華美院設計藝術學博士生培養,大多數導師都是結合自己的設計項目和科研項目指導博士生進行藝術設計和研究工作,博士生既有較強的設計實踐能力,同時也從事設計理論、設計思潮、設計教育、設計方法的研究,擬定博士論文。清華美院設計學科的博士生在高校和設計研究院所都很受歡迎。美術學一級學科中,主要培養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的博士生,導師都是著名畫家,如張仃、袁運甫、杜大愷、劉巨德、陳丹青等,博士生大都圍繞中外現當代美術思潮、創作風格、繪畫藝術語言與形式方面進行選題和研究,導師一方面指導博士生進行藝術創作,另一方面指導他們的論文寫作,所以美術學博士生的任務相當重,他們的博士論文理論結合創作實際,作品分析及形式把握更準確,論文質量也較高,不少博士論文已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公共出版。

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在2011年以前招收設計藝術學(理論)和美術學(理論)博士生,現設計藝術學歸口到設計各系,美術學歸口到繪畫系和雕塑系,藝術史論系新增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導師們的研究方向基本未變,但統一掛在藝術學理論學科門下。北大藝術學院和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原二級學科藝術學博士點升為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北大的老師有二大方向,一是美術學,二是影視藝術學,我想導師們大概也只能在這二個方面繼續指導博士生。而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藝術學理論和中國傳媒大學的藝術學理論的博士生培養大概也偏重音樂學和影視廣播學方面,東南大學的導師們則在美學、戲劇、民藝、美術等方向有特色,他們的藝術學理論可能相對來說涉及的藝術門類要廣泛些。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音樂、設計等學科基礎好,學科設置較為全面。這些客觀事實表明,藝術學理論學科的博士生培養,還是應具體落實到藝術的某個門類來從事研究,這一點我覺得對藝術學理論人才培養是一個優勢,即博士生總得在某一藝術部門有所造詣,既不是行行都了解但不深入的淺薄者,也不是對藝術一門不通的門外漢,藝術學理論的博士生可以在某一藝術門類中選題,進行深入研究,然后以點帶面,進行綜合整體思考,我想這也是從個別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的一種嘗試。藝術學理論的另一任務,是加快對藝術原理、藝術哲學、藝術美學、藝術史學、藝術批評的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后,在以上學科,以及藝術心理學、藝術社會學、藝術人類學、藝術倫理學、藝術管理學及其相關具體問題的研究方面,多出成果,在博士培養過程中,也可在上述藝術學原理及交叉學科方面進行選題和研究,將藝術學理論博士生培養和博士論文的成果,成為推動藝術學理論學科向前發展的一種新生力量!

作者:陳池瑜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