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柔性管理理論實踐

時間:2022-04-22 03:54:54

導語:大學生柔性管理理論實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柔性管理理論實踐

一、柔性管理的本質(zhì)及主要特征

(一)柔性管理的本質(zhì)

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相對,它是以人們的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為基礎,以非強制方式為核心工作思路,力圖通過對管理對象進行心理上的說服而不是強有力的外在約束來實現(xiàn)組織意志轉化為被管理對象的自覺行動。柔性管理始終立足于人的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喚起人們的內(nèi)在潛力和主動意識,彰顯人的尊嚴與價值,關注人的社會需要、心理需要和價值訴求,并以人的自覺行動為終極管理目標。柔性管理在本質(zhì)上是以人為本、以人和人的需要為中心的管理。

(二)柔性管理的主要特征

1.管理對象要以人為中心。柔性管理的對象是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始終要面對人的情感、需要、欲望、心靈和思想等。柔性管理的對象是身處各種社會關系中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人,始終要面對處于師生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學校與學生的關系以及社會與學校關系中的人。同時,實施柔性管理的管理者本身也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人,也始終處于各種社會關系中。這就說明柔性管理在管理對象和實際操作中都離不開人,都以人為中心。正是在人由“自我主體”走向“交互主體”、在“我與它”和“我與你”Ⅵ構建的世界圖景中,柔性管理才回歸到人的生活世界并尋找到真正的意義。2.管理方法的多樣性。柔性管理源于企業(yè)管理的需要,是隨著人們的管理實踐需要和管理對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另類的溝通渠道”,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等方面,同時也為大學生在虛擬空間里進行無縫隙交流并認識社會與自然、建立自我與他者的新聯(lián)系提供了便利。在這種缺乏強有力約束機制與評價體系的虛擬世界里,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都被浪潮般的信息影響和改變。每位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都有著自身獨特的思維方式、心理架構、價值取向和情感世界。因此,為了適應大學生精神、思想、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客觀變化,大學生的柔性管理應在管理方法上表現(xiàn)出多樣化。3.管理過程的穩(wěn)定性與動態(tài)性。柔性管理是一個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一方面,管理對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總是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化,因此,管理者也根據(jù)不斷變化的狀況做出新的調(diào)整,充分把握管理對象的內(nèi)在變化和內(nèi)心需求,在具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上做到與時俱進,從而使柔性管理表現(xiàn)出動態(tài)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為了推進管理工作,必須保持管理者隊伍、機構和管理模式的相對穩(wěn)定,這就使得柔性管理表現(xiàn)出穩(wěn)定性的特征。4.管理效果的塑造性。柔性管理以人為中心,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價值取向、行為和外在形象等多方面內(nèi)容。大學生教育管理中應用柔性管理,就是要通過營造良好的教育管理生態(tài),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各種組織意志轉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使大學生的自我形象、自我與他人的交互合作以及人—我架構、人—組織架構等均發(fā)生良性轉化。因此,在管理效果上,必然表現(xiàn)出明顯的塑造性。

二、柔性管理理論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狀況分析

(一)取得的主要經(jīng)驗

1.形成了關于柔性管理的基本共識。由于思想認識和辦學條件的差異,各級各類高校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解并不一致,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也不盡相同,但都對柔性管理形成了基本共識。一是在深入考量剛性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過程中,接觸到柔性管理理論,形成了關于柔性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基本認知;二是認識到柔性管理的本質(zhì)和特征、柔性管理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優(yōu)勢與可操作性,認識到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先進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的應用;三是形成了關于柔性管理實施條件的認識。正因為有了對柔性管理的基本共識,才有了柔性管理理論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體運用。2.遵循了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guī)律。雖然各級各類高校在柔性管理理論應用于大學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實際狀況存在差異,但都遵循了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guī)律。要關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nèi)在需求,從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入手,通過說服和引導而非外在強力約束的方式,把外在規(guī)定轉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接受,并外化為自覺行動,使組織意志得以實現(xiàn);要關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把柔性管理的內(nèi)在驅動性、激勵長效性與影響持久性結合起來,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賞識學生、寬容學生和尊重學生,在“學生—家庭—學校—社會”這一開放系統(tǒng)中審視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通過柔性管理塑造他們共同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3.創(chuàng)造了多樣的柔性管理方法。教育管理對象及其心理的不可預測性與行為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柔性管理理論必然形成多樣化的管理方法。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踐中,要積極表揚和鼓勵大學生,從而形成精神激勵、樹立身教典型、身教與言教相結合、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相結合,以及師生對話等多種方法。

(二)存在的問題

1.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的關系不夠明確。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關系的不明確并非源于高校或大學生本身,而是源于“大學內(nèi)部的三大權力系統(tǒng)”的角力。在大學里,教師、大學生和行政管理者是大學校園活動的三大群體,“教師群體的權力、學生群體的權力和行政管理人員群體的權力共同構成了大學內(nèi)部的三大權力系統(tǒng)。”Ⅵ在這三大權力系統(tǒng)中,直接主導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是教師權力和行政管理者權力,一旦這兩者的權力過大而壓縮了學生權力空間,剛性管理占優(yōu)勢在所難免,而當三者權力處于平衡狀況或者學生權力略勝于教師權力和行政管理者權力時,柔性管理則成為主要的管理方式。為使學校保持和諧穩(wěn)定的狀態(tài),當前高校大多綜合運用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方式。2.學生的主體性觀念尚未完全樹立。一是大學生在思想觀念上沒有完全擺脫被管理者的角色,依然依賴于嚴格的學校紀律、規(guī)章制度以及嚴密的學校機構監(jiān)督來約束自身,并以此督促、推動自身的成長。二是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并未得到完全展現(xiàn),無法清楚地認識自身優(yōu)勢,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人”身份,在自身知識和技能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等方面缺乏主動性。這都表明大學生尚未完全樹立主體性觀念,有待于在理清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關系的基礎上,在推進柔性管理應用的過程中進一步推動大學生樹立牢固的主體性觀念。3.心理管理與行為管理存在脫節(jié)。現(xiàn)代社會的復雜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直接導致大學生心理困境的多樣化和心理健康狀況普遍不樂觀的狀況,緊張、抑郁、自卑、孤僻、嫉妒、頹廢和憂慮等常見心理疾病與大學生聯(lián)系在一起,而因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而傷害自己與他人的事件也并不少見。雖然高校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并開展了對大學生的心理管理,但相關心理管理與行為管理相脫節(jié)。一方面,教育管理者以自身的真摯情感走進大學生,與大學生增進思想、心理和情感的溝通,創(chuàng)造條件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讓大學生了解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自我調(diào)適和消除負面情緒的方法,形成正常心態(tài)面對人際生態(tài)環(huán)境。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者卻沒有在心理管理之后對他們的相關日常行為進行跟蹤管理,不關心心理管理的效果、評價、反饋以及改進措施,把心理管理當成包治百病的良藥,或只注重通過柔性管理來實現(xiàn)大學生行為的改變而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管理。

三、進一步推進柔性管理理論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價值觀日益多元化,心理壓力明顯增大。過分追求學生絕對服從的剛性管理理念不但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因此,必須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理論,這是新時期大學生心理行為特點對現(xiàn)代學校學生管理的內(nèi)在要求。針對當前柔性管理理論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狀況,應當從理順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關系、維護和尊重大學生權利,以及借助新媒體開拓柔性管理新平臺等方面,進一步推進柔性管理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

(一)理順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的關系

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并生。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既沒有完全的柔性管理,也沒有完全的剛性管理。進一步推進柔性管理理論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首先要理順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的關系。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是辯證統(tǒng)一的,只運用剛性管理而把柔性管理束之高閣,把大學生置于嚴格的紀律和規(guī)章制度下,不僅難以形成良好的師生溝通機制,還難以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只運用柔性管理而舍棄剛性管理,讓大學生在完全沒有外在約束的狀態(tài)下成長,不僅難以有效制止不良行為的發(fā)生,還會使得學校權利、教師權利和學生權利受到侵害,不利于良好校風學風和和諧校園的形成。因此,要堅持剛性管理的基礎地位,突出柔性管理的核心地位,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尊嚴和需要為本,既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又肯定人的差別;既肯定人的需求,又肯定組織目標;既肯定自我,又肯定他人,綜合運用情感、心理、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等元素推進柔性管理理論運用于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為大學生提供可選擇的目標,通過大學生的自我行為管理和自主形成的自控自律習慣,為他們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發(fā)展和完善自我創(chuàng)造條件,推動他們的學業(yè)進步和技能提高,以實現(xiàn)柔性管理的目的,達成高校的育人目標。

(二)充分尊重和維護學生權利

在大學生公民意識和權利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尊重和維護學生權利是順利推進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條件。只有充分尊重和維護大學生權利,才能更好地將柔性管理理論應用于教育管理工作中,而這也恰是柔性管理理論對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管理者要主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zhì)。管理者要具備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而形成適應柔性管理和大學生教育管理實際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素質(zhì),以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和職業(yè)道德面對大學生的各項權利,認識大學生權利和實現(xiàn)權利的重大意義所在,為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和維護大學生權利建立牢固的思想觀念認識。其次,管理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緒。這是管理者進行自我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身教重于言教”的具體體現(xiàn)。管理者通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有利于在工作保持冷靜和理智,增強親和力;有利于走近大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權利訴求,從而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和維護大學生的權利。最后,要營造平等民主的校園氛圍,為大學生全面而充分地表達權利訴求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平臺。大學生享有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權利,也有相應的權利訴求,這些權利是否得到尊重、維護和順利實現(xiàn),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成效。營造平等民主的校園氛圍,有利于大學生表達權利訴求,也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大學生的權利訴求。只有當大學生的權利訴求得到滿足,基本權利得到尊重和維護,才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促進柔性管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三)借助新媒體開拓柔性管理新平臺

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博客和微博等不斷涌現(xiàn)的新媒體所具有的信息海量性、互動性和個性化等特點,Ⅵ為柔性管理應用于大學生教育管理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發(fā)展空間。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體信息海量性的優(yōu)勢,構建大學生教育管理網(wǎng)絡平臺,集中發(fā)展性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為柔性管理的實施建立基礎。與此同時,集中柔性管理的成功案例和個人成長案例,為柔性管理走進大學生心理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構建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互動平臺,實現(xiàn)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相關信息的全面表達和深度溝通,為更深入地推進柔性管理提供信息資源支持。同時,要發(fā)揮新媒體的個性化特點,構建大學生表達權利訴求、心理訴求和思想訴求等合理訴求的平臺,尊重和維護大學生的自由表達,為柔性管理應用于大學生教育管理找到新的突破口。

作者:管巍周玫工作單位:燕山大學理學院欽州學院中文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