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增強黃牛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論文

時間:2022-01-22 01:37:00

導語:剖析增強黃牛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增強黃牛養殖經濟效益的措施論文

摘要:介紹了提高黃牛養殖經濟效益措施,包括普及科學知識;開展黃牛改良;廣開飼草資源,拓展養殖思路;加強疫病防治等,以促進養牛業健康發展。

關健詞:黃牛;養殖效益;技術措施

1普及科學知識

1.1改早配為適齡配

前些年早配現象嚴重,母牛不足歲,甚至10月齡發情就配種,1歲多產犢,既影響母牛正常生長發育,又不利于犢牛成長。經過傳授母牛生長發育規律知識,在母牛1.5周歲配種,母牛產后個體大,犢牛生長快[1]。

1.2改母牛一般喂給為妊后期補料

母牛懷孕5個月后,胎兒生長發育迅速,需要營養多,應及時增喂玉米等,以使母牛產后膘情好,乳汁多,產后提早發情配種,犢牛生長好。

1.3改早出欄為適期出欄

犢牛由出生到1.5歲,此階段生長快,以后生長減慢,6月齡過早出欄不經濟,歲半出欄效益最佳。

1.4改犢牛隨便采食料草為早期補料

改以往帶犢養育方式為早期斷奶,以利于犢牛早期生長發育,當犢牛產后2周開始訓練采食干草,生后3周訓練吃精料,以后逐漸吃青料到拌草喂,至斷奶犢牛完全適應以拌草料為主的飼喂方式,以促使犢牛均衡生長[2,3]。

2開展黃牛改良

蒙山縣把牛品改列入“三文明”目標責任制,作為工作業績考核內容。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擠資金支持牛品改工作。各鄉鎮都有2~3個配種點和配種員,利用夏洛來、西門塔爾凍精粒改良黃牛,2007年以來改良黃牛1350頭,取得明顯效果。為提高配種率,有如下做法:一是解決良種不足的問題。目前用于本交的優良公牛嚴重不足,用于生產凍精的種公牛品質不高,要加強選種選育。二是解決人工配種受胎率低的問題。把現有的配種站點建成“托牛配種站點”,讓擬配種母牛留下,便于配種員觀察適時配種時間進行配種。重點免費培訓農民掌握人工授精方法。三是實行本交與人工授精相結合。規模養殖場(戶)配送給種公牛或免費培訓授精員。四是注意做好產科疾病防治工作。產后或配種前陰道和子宮要進行沖洗消炎以防治疾病。

3廣開飼草資源

養牛每天需要大量飼草,尤其在冬季,飼草短缺較為突出。為此,養牛場要廣開飼草資源,以解決飼草短制問題,一是自己種牧草。各牛場都種栽桂牧一號,由于牧草灌溉沼液、沼渣,肥水足,每天產牧草量大[4]。全縣種植桂牧一號逾133萬hm2。二是充分利用當地飼料資源。全縣各木薯加工廠、酒精廠、糖廠等每天提供大量廉價的下腳料,還有周圍農戶大量的玉米稈、甘蔗葉、甘蔗尾。為了充分利用作物秸稈養牛,采取經國家、地方、農戶三配的辦法,用于建青貯、氨化兩用水泥池300個,新購切草機10臺,廣泛組織發動,部門密切配合、送技術上門、嚴把質量關,2009年全縣青貯飼料6萬t,秸稈氨化在一部分鄉鎮推廣,不但節省了大量精料,解決了飼草不足問題,而且提高了飼料營養價值,改善了牛的膘情。

4拓展黃牛養殖思路

一是培育“養殖+加工+流通”產業體系,適度規模養殖和雜交改良雙推進,實現量和質的飛躍。根據牛源分布、飲料資源、群眾養牛習慣、生產加工基礎等條件,扶持牛產業區域發展。二是產業布局。蒙山縣交通較發達,飼草料充足的地方,都可發展黃牛養殖。三是肉牛發展模式。倡導“整村推進分戶適度規模養殖”發展模式。每戶根據年可收集的飼草、秸稈量和農副產品量測算,一般養殖基礎母牛以5~10頭為宜。資金和飼草充足可適當增加養殖量。受飼草料供應制約,不提倡規模化養殖模式。

5加強疫病防治

2007年以來各鄉鎮都有零散突發病,蒙山縣畜牧獸醫站及時派專員會同鄉鎮技干進行調查、寫專題報告,并采集病料送有關部門進行化驗,同時對現有牛提出隔離、控制買賣流動,對病牛進行對癥治療,加強飼養管理,基本控制了疫病蔓延。平時加強常發、重大動物疫病進行免疫,減少疫病發生。

盡管蒙山縣牛欄率逐年有所提高,但還沒有達到應有高度。特別是全縣養牛呈滑坡趨勢,表現在牛數量減少,產肉率不高,其原因:一是養牛利潤不高,農民養牛積極性不高;二是養牛橫向比價低,尤其是部分農民有商品意識,善算經濟帳,養牛不如經營其他。針對上述問題,徹底扭轉牛只下降局面,關鍵在于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戶養牛收入,調動農戶養牛的主動性,全方位地推廣科學養牛技術,不斷提高母牛“三率”和育肥牛的生長速度,鼓勵和扶持發展規模經營;增加對養牛生產的投入,以效益推動養牛的發展。

6參考文獻

[1]磨考詩,李秀良,吳亮,等.抓好牛品改促奶業發展[J].廣西畜牧獸醫,2009,26(2):78.

[2]龍家槳.推廣種植牧草發展草食動物的可行性調研[J].廣西畜牧獸醫,2008,24(6):333-335.

[3]陸維和.廣西本地黃牛與不同品種牛雜交后代的生長發育和增重[J].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研究所,1997(7):27-39.

[4]鐘紳.提高雜交牛養殖效益的方法[J].農業知識:科學養殖,20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