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維修原則和技巧
時間:2022-04-10 05:33:00
導語:計算機維修原則和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各個部件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電腦的軟硬件配置—安裝了何種硬件,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何種操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件;硬件的設置驅動程序版本等。簡捷的環境包括:下文將提到的最小系統;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運行硬件/軟件,和被懷疑有故障的硬件/軟件;在一個干凈的系統中,添加用戶的應用(硬件、軟件)來進行分析判斷。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于精力的集中,有利于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后,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2.先想后做。先想后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行維修;其次是,對于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后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最后是,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相關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
3.先軟后硬。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過程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件故障,先檢查軟件問題,當可判軟件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件方面著手檢查。
4.分清主次。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臺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過程中無顯,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后,有死機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后,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二、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1.觀察法。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于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周圍的環境;硬件的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軟件環境:用戶操作的習慣、過程。
2.最小系統法。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運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軟件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硬件最小系統和軟件最小系統。(1)硬件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板的電源連接。用于檢測,不加電或者加電無顯問題。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2)軟件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盤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對于軟件最小環境,就軟件需要注意的問題:硬盤中的軟件環境,是指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的應用軟件,或是重新安裝一個干凈的操作系統),然后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加載需要的應用軟件。目的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件沖突或軟、硬件間的沖突等問題。
在軟件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添加或更改適當的硬件。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于硬盤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件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驅或干脆用軟驅替換硬盤,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頻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件最小系統中加入聲卡;在判斷網絡問題時,就應在軟件最小系統中加入網卡等。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件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最小系統法與逐步添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件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3.逐步添加/去除法。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添加一個硬件設備或軟件,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并定位故障部位。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4.隔離法。隔離法是將可能防礙故障判斷的硬件或軟件屏蔽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沖突的硬件、軟件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上面提到的軟硬件屏蔽,對于軟件來說。
- 上一篇:做好造林綠化工程意見
- 下一篇:環保局長在作風創建整治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