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資源統規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7 11:24:00

導語:流域水資源統規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域水資源統規劃管理論文

我國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面臨著洪澇災害嚴重,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的嚴峻挑戰,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按照總書記的指示,水資源開發利用要兼顧防洪、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3個方面,把治理開發與環境保護和資源的持續利用緊密結合起來。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抗旱并舉;堅持涵養水源、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相結合;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根本,以節水為關鍵,進行綜合治理。而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精神,用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思想編制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指導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工作。

我國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土地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水資源稀缺的基本特征,使水資源成為該地區最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水資源保障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部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在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區,水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為西部大開發提供水資源保障,必須充分認識水資源的自然特點,正確把握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協調處理好整體與局部、近期與長遠等各種關系,合理配置水資源。不能再走傳統工業化開發最大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生產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的老路;而要走盡量利用智力資源,以知識創新的富有自然資源代替短缺自然資源,達到人、技術和自然協調發展的新路。

一、西北地區水資源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1.以流域為單元對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的原則。建立在流域范圍內的水資源綜合管理,是當前國際水資源政策的核心。水資源綜合管理的目標是:保障水安全;利用單位水量生產更多的食物和產品;保護人類和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水環境和水生態系統。

2.水資源供需平衡的原則。

水資源供給包括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資源化和海水淡化等;水資源需求既包括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等人類生活與生產必須的水資源,也包括保持水環境自凈能力的環境用水和保持生態平衡必須的生態用水。由于西北地區特殊的資源與生態條件,在西北地區水資源規劃中應該把生態用水和環境用水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

3.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相互協調的原則。要依據西部大開發的總體目標,制定水資源合理配置與分期開發的方案。水資源開發利用規模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為西部大開發提供支撐和保障條件。西部大開發既要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對西部地區流域經濟和區域經濟的重要帶動作用;也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的制約作用,對現狀經濟結構要依據水資源條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并堅持厲行節水。在西部開發中新的經濟結構要量水而行,以水定供,以供定需

4.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系統相協調的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既防止水對人的傷害,也要防止人類對水的傷害。西北特殊的綠洲型經濟模式,決定了人類活動空間對水資源的依存關系,水資源循環與轉化關系的改變意味著現有綠洲的喪失。樓蘭古國的消失、古代巴比倫文明的湮滅,都是水資源過度利用、水環境破壞的直接后果。現在地中海地區也出現了荒漠化的趨勢。因此,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既要滿足經濟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也要充分考慮生態用水和環境用水;不考慮環境與生態用水就是人類對水的侵害,就是用子孫水

二、西北地區水資源規劃應著重研究的幾個問題

1.充分考慮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和時程變化規律。西北內陸河流域和黃河流域面積占全國的1/3,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1/14,多年平均降水量250毫米,水面蒸發量高達1000~2800毫米。西北地區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折合徑流深不足150毫米的天然生態不平衡地區。美國開發西部100多年來,在拉斯維加斯、鳳凰城、圖森這樣的城市地區建一些集中的居民點,是在居民點上維持人工生態,而不是改變整個荒漠地區的生態。

2.審慎研究水資源的質量變化。河流上游用水增加,下游水量就減少,水體的礦化度呈顯著增加趨勢。雖然西北地區污水排放總量不大,但水體環境容量有限,幾乎沒有自凈的能力,污染河長已達評價河長的27.8%。在西北開發中應充分考慮水體環境容量和河流自凈能力不足的特征,嚴格禁止上馬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設項目。

3.慎重處理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由于水資源大規模的開發利用,新疆人工綠洲的面積已從50年代的1萬平方公里發展到6萬平方公里,農田灌溉面積從2600萬畝發展到10778萬畝;同時全國沙漠化面積的80%在西北。保證現有人工生態的發展和防止自然生態的惡化,兩者都需要水。在水資源十分有限的條件下,必須妥善處理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印度就是由于過分墾殖,發展農業生產,使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曾經草肥水美的恒河流域也出現了荒漠化。我國西北地區農業生產和人口不應該再大量增加,不能再開展大規模的墾殖活動,應主要致力于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4.根據自然生態特點走生態型經濟發展道路。西北地區的水資源條件和自然生態條件,不宜發展大型城市和大型項目,應該以發展中小城鎮為主,通過中小城鎮向周邊輻射的形式擴展。現有城鎮也要根據水資源量決定其發展,保持人口規模與水資源條件和水環境容量相適應,逐步探索適合西部地區特點的生態型經濟發展模式。要發展就不可能一點不破壞原有生態平衡,在開發中要充分考慮:不斷建立新的生態平衡,保持生態系統動平衡,不產生大的擾動;優先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以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觀點考慮農業和礦業開發的經濟合理性;必須考慮礦業開發的可持續性,避免礦竭城衰的現象。

5.把節水和污水處理回用作為重要的規劃措施。西北地區總體上干旱少雨,局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合理,部分地區如石羊河、黑河、烏魯木齊河、關中地區等超過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解決西北的水資源問題必須開源節流并重,以節流為主,提高用水效率,并把節水和污水處理回用作為保障水資源供需平衡的主要對策措施。西北地區現狀缺水110億立方米,主要在內陸河流域和黃河流域。由于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開發利用程度不一、用水結構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全區水資源的節約和進一步開發利用有一定的潛力。盡管據初步測算,全區的節水潛力約120億立方米,水源開發潛力約220億立方米。但由于西北今后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維持人工生態的需水還要有相應的增加,用于支撐經濟發展的水量極其有限,必須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對廢污水進行處理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