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全球化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2 03:43:00
導語:馬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全球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對世界歷史的思考中洞察到全球化的存在和未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為我們分析認識全球化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工具。本文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出發,分析現代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面對這一大趨勢,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應對全球化,以及社會主義中國如何利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應對和解決全球化問題。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
一、馬克思主義關于全球化的基本觀點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全球化的基本觀點
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范疇,是隨著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出現而產生的。全球化雖是當今時代的重要歷史現象,但沒有超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生活的時代,并且全球化發展早期的特征和影響已經到了他們的研究視野,并被給予了透徹的分析。經典作家生活在全球化已開始的時代,他們雖然沒有使用全球化概念,但是已經自覺地從世界的視角、人類共同利益的角度來理解社會歷史的發展。他們的研究和判斷是全球化研究的重要理論資源。他們使用的方法和視角是全球化研究的基本理論工具。他們的研究和分析對社會主義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理論指導。可以說:經典作家關于全球化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方法是我們理解當代全球化問的重要理論資源和方法論指導。
2.中國共產黨關于全球化的觀點
分析論述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這一變化,明確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歷史現象,帝國主義的特征、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并不因為種種意識形態的影響或作用決定它的存在。在這一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時存在或消亡。但全球化條件下帝國主義的新發現,賦予無產階級以新任務。
指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自由化問題倍受人們關注。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問題,對促進全球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總體上對全球經濟發展有好處。但同時必須看到: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的情況下,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也會給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各國政府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經濟發展處于“弱者”地位的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必須圍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堅持擴大內需方針的同時,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參與經濟全球化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能力,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二、全面認識資本主義全球化
資本主義全球化主要可以概括為:資本的全球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化以及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全球化三個方面。具體來說,資本的全球化是資本的跨國流動,隨著國際經濟聯系的加強,資本的流動越來越頻繁,資本的跨國流動促進了國際經濟一體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歷史上只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具有全球主義的屬性。全球化使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發展到了全球的范圍。新自由主義主張的核心是盡可能地弱化國家的作用,主張市場對經濟關系的絕對統治。市場成為永恒的、決定一切的力量,在其驅動下,資本實現經濟全球化。
資本主義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好處。從經濟角度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創造了極大的財富,是歷史上任何時期都無法比擬的,極大的豐富了人類的物質財富,科技進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進步。全球時代,創造財富的資源發生了變化,知識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資源。公務員之家
資本主義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諸多弊端。資本主義全球化導致世界范圍內的兩極分化和貧富懸殊,加大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以及民族國家之間的沖突和對抗情緒。隨著國際資本的優勢地位的產生,資本開始跨國流動,出現了“跨國資本階級”。資本主義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下降,絕對收入下降,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此外,經濟全球化的同時,環境污染也在全球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將污染重的工業轉移至落后國家,表面上將污染轉移出去,而人類生存的環境圈其實是沒有國界的,面臨的環境威脅也是全球化的。
三、如何應對資本主義全球化
今天,我們黨“應當汲取《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世界歷史理論的源頭活水,充分借鑒‘新左翼’的觀點和方法,批評和揚棄西方主流派的全球化理論,立足于當今全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新趨勢,進一步深化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全球化理論”。
全面認識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加強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必由之路。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文化多樣化并存,是當今時代的趨勢。發展中國家應當采取開放性與自主性辯證統一的方略,借鑒前人、少走彎路的后發優勢,采取開放引進、綜合創新的后發戰略,最終達到以柔克剛、以弱制強、后來居上的戰略目標。
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來講,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制度,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道路是曲折的。傳統的社會主義制度既是不能順利發展國家的產物;也是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帝國主義階段的糾偏和制約。而當國際形勢發生變化,現代工業體系和產業中,被計劃經濟的低效和缺乏人本精神所困擾,甚至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改革和放棄傳統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成為必然。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資本主義全球化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只有政治上擺脫舊機制的束縛,經濟上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能夠有效地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當前,我們要努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完善各行業的監管體制,維護各方面的穩健運行;擴大對外開放,維護國家安全。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努力做到經濟貿易與環境、人口、資源協調發展,下決心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控制人口總量,提高人口素質。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114.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1.
[3]人民日報[N].2001-11-24.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第三次歷史性飛躍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哲學化及其原因探討論文